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2-02-05 08:56:19
导语: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发展民生体育是我国顺利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客观要求,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到民生体育的理念转变体现了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文指向性在不断增强,从总体上展现了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价值导向。构思我国现阶段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过程中,需要强调政府主导这一民生体育的诱发动力,需要突出人民参与这一民生体育的发展根基,需要重视社会支持这一民生体育的重要保障,由此实现民生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民生体育;人文导向;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迅速提高,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我们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然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我们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华丽转身,只有立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世界,确立民生体育的科学理念,努力增强体育事业的民生根基,努力探求提高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民生体育发展之道,使体育发展成为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强大助推力,我们才能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列,才能实现发展体育事业的终极价值目标。民生体育是我们在新时期要大力倡导的全新体育理念和体育实践方式,脱离体育发展的自发、无序和强身健体的简单化诉求,而是真正关注最为普遍化的现实社会化主体的身心协同发展,将社会最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世界作为体育发展的根基,将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旨趣作为体育发展的根本诉求。我们在此强调的民生体育并不与竞技体育截然相对,而是为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真正的民生奠基,并将二者协同于人的公共性发展进程之中,并实现了竞技体育真正的公众化人文回归;我们在此强调的民生体育有别于群众体育,关注了体育主体的个性化趋向和本真的生活事实,超越了体育发展的简单化、线性化阶段,而是在社会化互动中实现了体育发展的有差别的统一,保证了体育面向公众真实生活需要的价值归宿;我们在此强调的民生体育也不同于社会体育,注重在大众自发体育需求与尊重体育发展规律的理性引导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强调在尊重大众体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规范,使体育成为公众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协同的保障,并由此推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1我国公共体育的人文指涉:民生体育的总体展现
民生体育是公共体育的人文表达和理念呈现,发展公共体育事业要具有明确的民生导向。民生体育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体育对社会发展全面影响这一基本现实状况,“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体育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健身、社会交往、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体育成为提升社区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功能”[1]4。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2]。公共体育具有强烈的民生关注和丰富的民生意蕴,民生体育是我国现在大力倡导和积极发展的公共体育的核心,浓缩了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向,包含了人本体育的根本理念,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目标与最终归宿。1)从竞技体育到民生体育:人本体育的价值回归。长期以来,我国以竞技体育的成绩作为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参考,赋予了竞技体育太多非体育本身的寄托与期待。毋庸讳言,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引领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片面注重竞技体育甚至唯竞技体育而论体育,是对体育之人文意蕴的忽视与抹杀,有悖于体育实现人人自我超越的价值理想。单就竞技体育而言,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提振了我们的体育强国梦;然而,仅仅依靠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我们又难圆体育强国梦。唯有以竞技体育带动民生体育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民生体育的公共力量,让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不再是体育的看客和旁观者,而是成为体育的真正参与者和切身实践者,在现实的体育运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在自我身体的舒展扩张中见证体育的力量,在挑战与超越的体育追求中实现体育的精神。我们当前对民生体育的重视,充分体现了体育之人文价值的回归,这是真正体育精神的展现。2)从群众体育到民生体育:人本体育的本真复原。群众体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我国公共体育的代名词,蕴含着较强的政治含义,突出了国家与政府在体育运行机制的标准化诉求,在强身体育观念的背后带有一定的外在功利化色彩。更进一步而言,群众体育的理念带有一定的模棱两可性,无法突出公共体育中应该展现的个性色彩和自我意识,这本身也是对体育之自我超越价值的放逐。与之相比,民生体育则把马克思意义上的“现实的个人”作为体育运动的实践主体,关照每一个自然个体的身体生理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使体育成为现实社会中每一个真实个体之积极生活的表现形式。“体育作为人类一种主客体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应该关怀人的存在,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现实之基和意义之源。”[3]我们倡导的民生体育则很好地避免群众体育理念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让体育真正面向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的生活世界,既保证了个体参与体育的生活真实性,又确保了个体在体育参与中达成的良序互动,从而在突出体育的个体性中展示了体育的公共性特征,使体育在自我个体性与群体公共性的张力中自然地获得了科学发展,这是对人之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尊重与肯定,也是对长久以来我们积极追求的人本体育的本真复原。3)从社会体育到民生体育:人本体育的精神提升。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观念的深化与普及。与群众体育相比,社会体育突出了社会公众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本意识的推进,在体育发展方式上也更加尊重市场的要求,对于社会力量办体育是一个极大的促进。社会体育强调社会人民的自愿参与和体育活动的丰富多样性,旨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增进生活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体育注重社会现实层面且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与社会体育相比,民生体育则突出了真正扎根于人民真实生活世界对体育活动的积极筹划,这种积极筹划在人民对体育的真实生活需要与政府对体育的理性规范引导之间保持了适当的张力,脱离了体育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及由此带来的无序性的较低层次,实现了人本体育的精神提升。民生体育的理念具有社会体育的现实针对性、人民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同时又浓缩了人本体育的精神主旨,提升了社会体育的观念层次,具有面向未来的科学筹划和理性建构导向,体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基层诉求的统一,确保体育运动在尊重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人民的真实生活需要而获得科学发展。
2政府主导:民生体育的诱发动力
近现代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期待和民族寄托,政治力量在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诱导和激励作用,反过来竞技体育成绩的优劣又会对政治产生直接影响。新时期以来,这种政治与体育的复杂关联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削弱,我们更多的是从体育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积极意义来探求体育事业的发展路径,这是对体育本身发展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体育之于人的根本意义的回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政治行为完全从体育发展事业中退场,当我们将体育提升到民生工程的战略高度加以对待时,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所应有的公共服务的角色担当愈益突显,政府不应在体育事业的微观细节中过度干涉,而是应该站在战略高度上尊重体育发展规律,积极进行科学筹划,深入挖掘体育的人文内涵,探索体育之于最广大人民全面发展的意义。“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民生问题越来越体现在精神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而体育公共事业正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因而大力建设与发展体第28卷第1期/2016年1月Vol.28No.1/January2016育公共事业成为了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体育公共事业的发展路径是改革与创新,而改革之源头在于政府角色的重塑,只有进一步转换现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才能使体育公共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4]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政府在民生体育发展中所应有的积极作为。1)立足民生,确立体育发展规划。政府部门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围绕民生这一根本的价值指向获得科学发展。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国家体育总局在印发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民生是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主线,是政府部门制定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有关体育决策是否科学的根本标准;因而,政府部门在制订体育发展规划时要围绕社会最广大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现实生活状况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真正的体育发展问题意识,时刻绷紧民生这根弦,以此来确立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目标和路径选择。2)关注民生,破解体育发展难题。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与围绕民生而展开的社会整体发展事业息息相关。政府在民生体育发展的系统工程中要以民生这一根本视角来看待和力求破解体育发展的难题。当前在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体育价值观念偏颇、体育发展方式落后、政府与市场干预体育的力量失衡、体育资源分配不均、体育教育脱轨现实生活、未能形成健康文明的体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难题,这些难题成为我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顺利转型的最重要的阻滞力。政府在引导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要真正将民生落到实处,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促成为民体育、生活体育的体育价值观念,引导体育事业发展的科学化和体育实践方式的理性化。结合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发展实际,政府要切实做好体育公共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关键。结合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实际,政府要全面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协调发挥好权力机制、市场机制、自治机制、法律机制等各类机制对体育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体育公共资源真正为民生服务。当政府把破解体育发展难题的落脚点真正放在现实民生之上时,当体育真正与社会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融入其中时,体育也就真正生活化了,我们现在所谓的各种体育发展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体育发展的难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还是现实的人的生活问题。3)服务民生,构思体育发展策略。体育发展策略是指遵循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体育事业发展的理念确定、方针指引、战略布局、任务重点进行综合谋略和统筹规划。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民生幸福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所制定的体育发展策略自然也应围绕民生关怀展开。具体而言,政府要确立民生体育的基本价值理念,明确体育发展的价值指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在此基础上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体育发展为了什么和为了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制定民生体育发展的政策,民生体育政策的制订要遵循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尊重我国具体的体育发展环境(包括体育发展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行之有效的能够确保相当长时间的体育发展政策,避免政策指定随意性、盲目性、短视性所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切实可行地推进体育事业在中国最广大人民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实现体育事业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在民生这一主题的指引下稳步推进、协同创新。最后,政府还应积极促成科学理性的体育发展策略评价机制的建设,以保证体育发展策略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进行适时自我调整和自我优化,我们不能指望出现某种最优的体育发展策略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谓的体育发展问题,但是应该明确衡量体育发展策略科学与否、有效与否的基本评价标准,那就是能够体现民生幸福这一基本的价值目标。时刻将民生价值目标融入体育发展策略的构思之中,就能确保体育发展事业的方向正确,也为体育发展策略的实践和优化提供标准和依据。
3人民参与:民生体育的发展根基
政府的科学筹划为民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诱发动力,民生体育的深入持久和健康地发展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来自社会基层的最广大人民才是民生体育的真正实践者、评价者和收益者,才是民生体育发展的最深层社会根基。“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几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体育观念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为一种生活的必需。”[6]也就是说,我国民生体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是民生体育发展得以深入的最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顺利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最强有力支持。1)确立理性的自我体育发展意识。自我体育发展意识是人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和观念指引。作为民生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应该明确体育对于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充分舒展是生命力的自然展现和流露,体育运动能够保证和促进我们生命力的充分勃发和有力激荡,从而为我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提供最为持久的生理支持和精神动力。要树立健康积极的体育观念,真正意识到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能够保证我们身心自然和谐,是我们快乐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我们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积极人生的重要力量。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真正意识到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紧密相关,因而体育不是年青时自我力量的展示和炫耀,也不是年衰时对肉体生命的勉强延续,更不是我们获取其他社会支持的功利性手段,而是融入我们生命中的一种日常生活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对于自身生活的重要性,开始自觉积极投身到体育健身的行列之中,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正表明了理性自我体育发展意识的增强。2)积极投身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明确了体育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后,就需要培养广泛的体育参与兴趣,以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参加体育活动要从个人兴趣出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兴趣是积极体育运动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是民生体育能够深入人心和持久发展的基础。兴趣可以引导和促进体育锻炼,并带来身体素质提高和社会融入能力的增强。被正确培养和充分调动的兴趣与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互动、和谐互补,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参与体育锻炼要把握适度选择,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实际状况投身体育运动,处理好体育运动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关系,使体育运动成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和积极推动力,而不是相反。民生体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竞技运动员,更不是让职业体育全民化;民生体育的主旨是让体育融入生活,以体育的积极拼搏精神和勃发创造力量促进积极生活的形成,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正能量。把握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确了投身体育实践,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旨趣。3)努力促成体育参与的互动状态。民生体育的真正实现依靠广大人民对体育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运动个体相互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正面支持非常重要。在很多情况下,体育运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需要多人积极配合才可完成。“体育运动是一种规范语言,它承载着社会的共同规范与价值,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展现公平、公正、正义、和平、环保等基本规范与价值。”[1]171因而,我们说体育本然地包含了一种积极互动精神,在民生体育中这种积极互动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体育性社会团体的形成就是这种互动精神的充分体现。体育性社会团体的合理有序发展,表征了一种体育参与互动状态的形成,是全面推进民生体育、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保障。体育性社会团体代表了一种民间体育力量的有机汇聚和理性整合,是在政府之外对体育事业发展进行管理的最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推进,体育性社会团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政府以权力保障体育社团组织,并以体育社团组织为依托来实现人的追求,使个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对体育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发展。为此,体育社团组织与政府组织形成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有效连接,成为发展体育的主体。”[7]当前,我国的体育性社会团体发展迅速,尽管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民生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作为民生体育的真正践行者,要积极参与体育性社会团体的各项活动,在规范体育性社会团体发展、引导其为民生体育事业服务贡献力量。
4社会支持:民生体育的重要保障
民生体育发展所需要的最广泛的人民根基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是各种力量相互博弈、有机融合形成的生活共同体,民生体育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统筹发展和协同促进。“民生体育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体育建设中的统筹兼顾指的是统筹体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统筹区域体育发展,协调好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8]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力量分化调整、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转型发展时期,积极调动和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为民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也是我国现阶段民生体育发展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1)社会整体的普遍关注。民生体育的发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关注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参与体育,因而促成社会整体良好的体育关注度对发展民生体育事业非常重要。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参与氛围,淡化体育本身的功利性色彩和过度的竞争性因素,强化体育所具有的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精神教化功能,使体育精神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体育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关注点:在体育面前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体育的参与者。要利用好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规范和促进各项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发挥好体育明星的正面示范作用,形成全民关注体育、体育融入全民的良好社会氛围。2)新闻媒体的积极引导。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是影响社会舆论导向的关键性力量,民生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自然也离不开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和正面养成。各种新闻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媒体,要成为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在宣扬健康科学生活方式方面有效发挥作用。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关注体育与最基层人民真实生活的关联点,发掘能够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积极投入民生体育发展的热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与宣传,成为营造民生体育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推手。新闻媒体对于体育的民生关注、报道与宣传,要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体育精神的传播者和体育文化的塑造者,努力避免成为市场逐利的功利性炒作工具。在体育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体育日益与社会民生密切关联的当今时代,新闻媒体围绕体育而展开的积极工作将为民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3)社会力量的正面介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层和社会多元化发展日益明显,民生体育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力量,形成民生体育发展的合力。要规范、整合、引导社会资本力量正面介入民生体育发展事业,使民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并成为社会力量有机整合的关节点和汇聚处。社会力量介入民生体育发展要以尊重广大人民的需求作为前提,对于目标完全公益性的能够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社会力量要加大鼓励和支持,最大限度发挥其对于民生体育的贡献;对于带有一定经济效益目的的社会力量也要给予制度规范范围内的最大包容,同时辅之以积极规范引导,积极探索服务于民生体育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要健全体育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体育发展功能,就必须着眼于资源,加速民间性体育主体的资源聚集。通过资源聚集,实现民间性体育主体资源的可再生性,从而实现民间性体育主体的身份独立,为其服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1]183当前社会力量在服务民生体育发展方面大有可为。4)体育文化的滋养熏陶。文化是一种推进社会实践的重要软实力,以民生为导向,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是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文化存在物,都需要文化的滋养熏陶,民生体育的发展需要公正、文明、追求卓越的体育文化的支持,让每一个社会人民感受体育的魅力,让体育的精神播撒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体现着强大的综合功能和社会价值。深刻认识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自觉地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融入体育工作实践中,意义重大。”[9]民生体育的社会实践与公正和谐、文明进步的体育文化精神水乳交融,是我国社会和谐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束语
民生体育体现了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关注,渗透了生活孕育体育、体育服务生活的人文意蕴,是对体育之本真追求的充分展现。民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和根本旨归,大力发展民生体育事业是顺利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进我们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民生体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关注、投入和支持,从政府主导、人民参与、社会支持这3个方面入手可以清晰勾画我国民生体育发展的图景,也是基于民生关怀对我国现阶段体育事业发展的系统规划与全面展望。
作者:吕永强 高山桂 单位:1.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
参考文献:
[1]张宏.当代中国体育社会分层理论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9.
[3]于军,程卫波.回归生活:残疾人体育价值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4]周波.我国体育公共事业改革“政府角色”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4):444.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5-10-01].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843577/1843747.html.
[6]王京龙.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架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6.
[7]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5.
[8]沈克印,周学荣,李荷皎.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诉求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85.
[9]刘鹏.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J].求是,2012(4):50.
- 上一篇: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制约与对策
- 下一篇: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