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2-04 09:49:38

导语:社会体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体育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为探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冲击、国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企业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等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背景.当前的多种创业教育模式都是在教育发展中形成的,各有其优缺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应采取分层培养模式,大一时进行普及性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教育,为就业型创业奠定基础;大二和大三进行部分人的创业技能训练,为生存型创业提供手段;大四时为少数人进行贴近实际的创业操作,为精英型创业提供施展身手的机会.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培养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已明确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而十八大后,大学生创业更是成为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去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还是今年5月对中关村和清华的考察,“创业”都被频频论及.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对体育健身、文化休闲产生更多需求,这种新的需求必然与落后的职业设置和岗位供给之间发生矛盾,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会体育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

1创业、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1.1创业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解释为“创办事业”,《辞海》解释为“创立基业”,强调某一事奠基和开创期间的开拓、创造和创新.具体说,创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狭义上看,创业是指创立企业的过程,或者说是创建企业的活动[1].从广义上看,是指创造新事业及积累财富的过程.是个人或群体为了改变现状、造福后人,努力创造和街垒财富的奋斗过程[2],这个过程中需要创业主体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3].这里我们主要采取广义创业概念.

1.2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是由“enterpriseeducation”转化而来,最早是和创立企业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在对创业教育界定上,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教育[5],也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开创事业的能力,也是一种自学能力,自立能力,创新能力[6].可见,对此概念的界定,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主要采取广义的创业教育概念,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动机、培养创业能力和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不过,正如Timonu教授所说,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应该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它应当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7].而这正是我们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庸俗化的突出表现.

1.3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样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8].而培养模式则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为培养目标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式和实现结构方式采取的某种构造范型和样式,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某种明显风格的特征”[9].由于培养模式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但如果培养模式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要素发生变化,培养模式也可能发生改变.目前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界定存在争议,但无论是要素说、过程说、方式说还是广义论,它们都同意以下几点:首先,人才培养模式受教育理念指导,没有先进教育理念,难以产生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目标性,是为了人才目标的实现;第三,确立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稳定性和示范性;第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发展性和差异性[10].国内外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探索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2社会体育专业创业教育的背景分析

当社会体育专业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出现时,国外创业教育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发展.随之而来的就业制度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创业教育提出了要求.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外,社会体育专业创业教育的兴起还有如下原因:

2.1国外创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冲击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关注经济社会两个热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就业问题)中,提出对职业教育培训者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后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相继举办此类比赛.2006年,美国有超过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方面课程,形成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11].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联合发起一项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为大学生创造独立创业环境,要求大学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倡议明确要求在其后的5~10年中,每届毕业生中要有20%~30%的人独立创业[12].英国的创业教育源于1982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最初是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后转化为培养创业者素质和品质,并普及企业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MC).2004年英国成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全国的创业教育.政府同时还设立多个基金帮助大学生创业,如英国王子基金的青年创业计划平均每年资助5000名英国青年,创业成功率超过60%[13].亚洲国家中,日本、印度和新加坡都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其中印度的加尔各答管理学院30%的毕业生都成了创业者.在这种创业教育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也做出了积极回应:清华大学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设计大赛”,团中央、科协、全国学联在1999年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他部分著名高校也有不少类似举措.2015年10月,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齐聚天津,参加2015年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策划大赛.

2.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就业难问题就成为我国教育部门乃至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2003年就业率为70%,有64万人找不到工作;而2004年这一数据达到75万;2005~2006年有160万人不能如期就业[12].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00万,2014年毕业生数量达到720多万[14].加上前期未能正常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和由于军队裁军、工厂裁员、政府机构改革等流入就业市场的大批求职者,将对就业市场甚至国家安全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政府引导部分青年人进行创新创业.

2.3企业环境的变化需要开创性人才

学者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少外在因素导致企业的变化.首先是经济衰退、市场竞争等使企业不得不对自身目标、态度、方式和组织体系等进行变革;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和交流,使合作共赢成为可能;再次就是决策的即时性和小组规模缩小等都要求企业作出相应调整[15].这种情况下,开创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就成为市场的需求.

2.4时展引发社会体育创业人才的需求

二战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经济的持续发展,饮食结构变化和体力付出的减少使健康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表明: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6].大众健康意识的增长,使大众性的健身娱乐、保健康复、休闲指导等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医疗支出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参与社会性体育活动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体育人才多在竞技运动和体育教育领域就业,政府和企业也未为高校的体育毕业生提供足够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职位(这也是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表现).这就要求高等体育院校抓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社会体育创业人才.

3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1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经过60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美国高校形成了三种创业教育模式:聚焦模式、辐射模式和磁石模式.聚焦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以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辐射模式的教学范围扩大至全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发展和创业奠定基础;磁石模式结合前两种形式,教学活动在全校进行,但主要由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创业教育管理[17].第一种创业教育模式属于专业化创业教育,但对学校要求过高.磁石模式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创业教育模式,它的特点是由商学院或管理学院成立的创业教育中心来整理各种资源,吸引全校各专业背景学生参与.但这种模式的问题是该如何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资源的整合如何更有效?教师如何获得发展和提高?[18]辐射模式吸引了各参与学院院长或负责人的参与,他们参与教师安排、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工作.但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各学院之间创业教育活动的有效协调.

3.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和上海交通大学模式[7].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将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但该模式更多地是适合人文社科类高校,无法像理工科学校那样建立创业园和孵化器,同时在创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的创业教育由多部门多单位联合实施,实行模块教学,设置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创业基础必修课.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甚至资金支持,有丰富经验的创业教师进行创业辅导,经过创业孵化,有可能入驻科技园,得到更大发展.但在人文社科学生学习方面,这种模式还有不足.上海交通大学实行“综合型创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更新学生就业观念工作,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开展相关讲座和信息服务.设立了创业学院,实施全覆盖、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在全面开设创业通识课基础上对有明确创业意愿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培训.通过科技创新实践中心指导和评价学生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大赛,并促进优秀成果转化.为创业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实施学校在师资、资金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3.3我国创业教育的不足

与国外创业教育比较,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教育理念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备、优秀师资缺乏、创业实践机会较少、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脱节及创业环境有待改善、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严重不足等实际问题[11].具体到体育创业型人才培养,同样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和缺乏创业实践活动等问题[19].除此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能做到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和专业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分层培养.

4社会体育创业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的构建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创业教育应该采取分层培养模式.

4.1分层培养模式的含义

这种模式的含义是:在社会体育专业创业人才培养中,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生差异化(知识和技能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现实,既遵循国家创业教育导向,又尊重科学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普遍性的创业意识启蒙、创业知识传授(大一),对部分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技能指导(大二、大三),而对少数人则给予贴近实际的创业机会,经体验后走向自主创业(大四).这种分层培养模式除了区别不同对象,实施不同教育内容外,还区分受教育的不同时间段.这种创业教育分层培养模式在国内部分高校,特别是浙江省高校有广泛的实践(这或许和江浙一带浓厚的创业氛围有关),如“模块课程+分层教育”模式[20]、“分层推进模式”[21]和“双平台,双层次”模式[22].

4.2分层培养模式构建

在本模式构建中,首先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区分不同资质、动机和条件的学生,将学生创业分为就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和精英型创业.强调创业目标是在缓解就业压力基础上,逐步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移.其次是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王天乐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创业课程应包括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环境课程,而显性课程则包括创业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23].本文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创业课程应该包括普及性的创业常识课程和激发创业动机(意识)课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的专门化创业技能课程和贴近实践的创业操作课程等四类,可以通过第一课堂(正式授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实践操作)来进行.第三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由于高素质创业师资缺乏,建议通过诸如教育部的“创业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的“KAB创业教育项目”等培养师资,同时加强学术型高校创业教师和实操型企业创业实践者之间的磨合与借鉴,一方面将活生生的创业经验上升到创业理论高度,另一方面将经过深思熟虑的校园创业设想放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检验,从而提高创业师资水平.最后是创业保障机制构建.如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给予创业教育更多的保障,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经费划拨、教师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同时积极争取校友、实践基地负责人与合作企业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委托培养、连锁经营等方式在本专业学生创业学习和实践中给予必要帮助和配合,最终达到双赢.

4.3创业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的推进设想

社会体育专业创业教育分层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把经过研究论证过的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文件交由校教学管理及相关部门审批,接受质询,争取教务管理、后勤场馆、学生工作等部门支持;其次是在培养过程中,对初入学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普及型教育,激发创业意识和普及型的创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那些有持续创业兴趣者;在大二和大三时期,通过第二课堂,校内创业园和校外共建企业来对有创业兴趣者进行创业技能方面训练.这个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失去创业意愿或表现出不适合创业的倾向.剩下的表现出坚定的创业意愿和较高的创业能力的学生从大四开始进入创业实际操作阶段,可以通过争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经费支持等来独立运营或开设合作企业的分支机构,如某健身俱乐部的分部等进行.再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估,请用人单位、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专家等共同评估.最后是根据评估结果对培养模式加以改进和完善.

5结束语

从表面看,这种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模式逐步剔除不适合创业者,最后真正创业的只是少数,但由于针对性更强,创业成功率较高.其实,从广义创业论角度看,这种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模式只存在学生创业层次不同,而没有创业或不创业的性质差别.结合专业知识的创业教育是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甚至终身发展的.对大一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方面的教育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如做俱乐部教练、体育教师或体育行政部门办事员等),就业实际也是开创自己的事业,当然也属于广义创业的范畴(就业型创业);部分因不满意工作条件或临时找不到工作机会的同学,可能走上被动创业的道路(如开设体育用品店、体育技能培训等,但如果有机会,会放弃创业),他们也会在此过程中使用到他们在大二大三时期所接受和学习的创业技能(生存型创业).而少数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则属于精英型创业,他们会依靠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和强大的创业能力创办不同的体育企业,满足社会上关于体育物品(如产品制造和销售)和体育服务(如技能培训、保健康复、竞赛表演、体育人才中介)方面的需求.

作者:周传志 喻丙梅 相昌庆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建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罗伯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74-75.

[5]侯定凯.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陈敬良.创新与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7]李尧森.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曾诚.关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4):57.

[10]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2]莫光政.全球创业教育的勃兴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革[J].东南亚纵横,2008,(1):87-90.

[13]石丹林.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3-94.

[14]李鹏.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86-88.

[15]曹军勇.创业教育观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06,(4):386-387,393.

[16]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中国人健康大数据[DB/OL].(2015-03-27)[2015-11-09].health.sohu.com/20150327/n410441595.shtml.

[17]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5):52-56.

[18]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19]梁林.体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6):114-115.

[20]唐雪莲.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3,35(3):91-94.

[21]陈欢.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分层推进模式[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4,27(2):83-86.

[22]俞金波.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及其运行[J].高教探索,2012,(2):137-140.

[23]王天乐.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创业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