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
时间:2022-03-05 11:00:21
导语:终身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体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始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承担对学生传播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的重要责任,更担负着在体育运动教学的影响下,来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思想、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在国家倡导全民运动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但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各方面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抑制了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有效培育。为此,我们特将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围绕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对终身教育理念内涵、特点、意义等内容进行全面概述的基础上,对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教育理念;终身体育教育;新发展
一、终身教育理念概述
终身教育即人的一生当中所受教育的总和,其中即包含了青少年阶段的中小学义务教育、青年时期的大学教育,又包括了人们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因个人能力发展或者是职业所需主动接受的各类社会培训教育。倡导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来为个体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终身教育理念产生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行业领域大发展的背景下,是人们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为促进自我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而对自我知识、观念、精神进行的一种更新活动。总体来讲终身教育理念有着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实用性等突出特点。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赋予人们随时随地对所面临的问题、困难予以解决的能力,满足人们各阶段的生存、发展需要,并为人们个人价值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入实施,终身教育理念得以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体系得到很好的渗透。其中高校体育教学就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衍生出来了终身体育这一独特的体育教学思想,不仅符合当下国家倡导的全民运动的主旨精神内涵,更符合了体育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是新时期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发展、践行最好的表现。有助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总体来讲将终身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将首先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在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倡导下促使高校能够积极抛弃传统体育教育观,引入更为先进、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终身教育理念,并以此为主导思想开展后续各项体育教学实践工作,这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完善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保障体育教学改革事业的先进性。其次,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将有助于在体育教学中掀起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热潮,以此来促使现行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相关要求,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学习技能,以此来为学生今后进行终身体育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最后,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必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举办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此来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举办的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多元化,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以此来实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新发展
(一)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衔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着眼于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体育教育,而且也应当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衔接,从而促使学生在校体育教育呈现出系统性的特征。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高校阶段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不仅教学目标方面体现出了同质化缺陷,而且教学内容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重复,因此,如何实现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一体化,也是贯彻与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任务。首先,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在目标方面的衔接来看,一方面,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还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都应当体现出体育教学与社会进步、学生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继续接受体育教育、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开展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如在目标设定中,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从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主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体现出持续性、层次性的特点。具体而言,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小学体育需要通过使用游戏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较高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在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初中体育需要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意志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需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终身教育理念的强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高中体育需要重视巩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态度、习惯以及兴趣,并重视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高校需要重点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在利用多元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了解社会体育文化的渠道与平台。其次,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方面的衔接来看,内容多样化以及内容差异化,是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实现良好衔接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者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深化对“终身教育项目”的研究与应用,这一项目至少应当呈现出四个特点,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具有可增可减的运动负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适应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在此要求下,游泳、跑步、体操等运动项目都可以纳入“终身教育项目”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在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具有差异性的重点;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阶段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具备连贯性,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游戏的开发,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教学游戏体验到体育教学为自身带来的快乐。在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有必要对选择性教学进行尝试,从而实现各类优秀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的对接;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则需要根据高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体育素养基础等,对教学内容做出较大的调整,如重视提升非竞技运动项目比例、重视引入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针对学生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能够与专业特点相契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海运专业可以强化游泳教学、地质专业可以强化竞走与攀岩教学等。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难度方面,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出难度逐渐提升的特点,而从教学内容的比例来看,则有必要逐步提升个人运动项目、可选修内容的比例,从而为学生终身教育理念的强化以及学生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践行奠定良好基础。(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与鲜明特色。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组织形式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在不同的高校以及不同的体育课程中,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对象的差异以及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体现出差异性,为此,无论是多样化还是特色化,都应当是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中的重要要求,只有如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为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学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性化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尊重学生主体性,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在体育教学组织方面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特点,从而确保学生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多样化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在重视发挥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优势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工作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创新,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而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适应不同学生群体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需求;三是开放性原则。即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在重视校内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联性,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走出去”了解体育文化,当然,也可以通过邀请家长、社会体育组织进入高校,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性;四是无形化原则。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工作不仅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也有必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文化建设方面,从而在高校中形成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学风与校风,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而且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特色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许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当然,一些高校仍旧沿用传统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情况也客观存在,而教学组织方法的单一性则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并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产生制约作用。具体而言,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当以选修课程为依托,在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实现良好对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愿、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而且需要重视使用俱乐部等形式,开展体育教学。从俱乐部形式的应用来看,虽然俱乐部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优势,但是受到体育课程地位、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影响,俱乐部形式的应用与普及仍旧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因此,当前的俱乐部形式面临着未来可行的局面,而重视对体育课程地位、高校体育教学设施、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做出的改革,则成为了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方法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三)明确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要求。在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传统教学观念与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重视了解终身教育理念,将终身教学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而且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压抑,以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践行高校体育教学终身教育理念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扮演终身教育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要将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能够对终身教育理念做出认知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重视推动终身教育理念在同事群体、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在学生群体中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终身教育理念对自身体育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强化自身体育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利用校园媒体、专题讲座、体育课堂等载体,对终身教育理念做出全方位的宣传;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践行,从而提升终身教育理念的感染力与渗透力。如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投入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当中,从而为学生群体树立榜样。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扮演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者。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做出一定的改革与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在此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差异、习惯差异开展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内外具备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强化提供良好保障。当然,在高校体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国内外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等适时的了解与借鉴,并针对高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将这些经验与技术应用到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当中,从而有效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最后,高校应当重视在体育教学工作者角色转变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引导体育教学工作者对学生学习需求做出了解,并促使体育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重视推动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理论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确保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以贯彻与落实。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教学工作者参与教育培训工作或者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体育教学工作者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在认识到终身教育理念价值的基础上,提升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另外,高校需要针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升,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体育教学工作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运用与渗透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从而为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意义都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国家倡导全民运动的背景下,我们要对体育教育在人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在国家教育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加大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来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以此来弥补高校以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思想、意识基础。与此同时,作者也希望借助本次研究在社会中引起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促使更多的学者能够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为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可借鉴意见和建议,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未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红生.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8(01):20+22.
[2]尤元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危机分析和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41.
[3]麦碧红,朱健文.基于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3-4.
[4]陈云慧,刘旭,王海燕.高职院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纳税,2017(05):116.
[5]杜艳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2):4-5.
[6]施璐.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158.
[7]杨绅,黄莹.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高校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的研究[J].前沿,2012(12):197-198.
作者:李犀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 上一篇:高校体育参与公共服务研究
- 下一篇:小学体育体操技巧类课程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