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的应用
时间:2022-02-12 09:14:37
导语: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探析。研究表明,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产生非常深远的正面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乏有诸多困惑和盲区:师资队伍信息技术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体育资源库匮乏等。需要相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机制;重构信息化的考核模式。以此来增强体育教育的生命力,共同促进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体育;体育训练
“几千年无非是一直在服从着一个理智化的,或曰‘为世界祛魅’的过程”[1]。自20世纪90年代伊始,信息技术就渗透到教育界并被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呈现出更加现代化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要把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并非易事,因体育自身具有独特的轨迹,故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和盲区,使高校体育发展陷入了一个怪圈。高校究竟为何要培养体育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怎样培养体育人才?这是摆在高校体育教育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本文对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体育中的训练进行探究,有助于输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以便在后续发展中扬长避短,促进我国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说明
1.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维普、万方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利用高校图书馆查阅信息技术查阅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图书资料来分析已经出现的结果,并更好地为本次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性意见。1.2问卷调查法。对某市4所高校5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放50份问卷,其中回收45份,整体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回收问卷35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70%。1.3深度访谈法。对某市4所高校管理人员和50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通过座谈具体了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训练中的应用情况。
2研究结果
2.1交融: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融合。2.1.1教育信息化释义。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2]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技术为基础,并融合传播技术、处理编辑存储技术和其他媒体信息集成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技术。动画、声音、文本、图像、视频都属于常用的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手段对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呈现出一种艺术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特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1.2信息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较,无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软件技术仍然都处于落后的状态,尤其是无法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虽然信息技术已在其他学科应用广泛,但在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因诸多问题还未能够充分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某市4所高校50名体育教师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图1某市4所学校50名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图1显示,14%的教师认为计算机操作在信息技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50%的教师认为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输在信息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4%的教师认为网络技术在信息技术中不重要,1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根本不重要。这些数据足以表明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中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应用和层次的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肩负着培育高质量体育人才的重任,为了加快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满足社会的需要,亟需对高校体育进行改革创新,只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才能提升教学效率,才能输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人才。2.2调适: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推广。2.2.1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人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切本源。在信息化实施和进化的过程中,要围绕一切有利于促进人的信息化的发展来展开高校体育训练,需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3]。“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由是,寻求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体育训练的和谐发展便成了人们的共同诉求。目前高校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培养多功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50名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授课方式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人才极度匮乏。16%教师经常使用PPT和E-mail等网络工具;30%教师偶尔在体育课上使用PPT授课;40%教师仍然沿袭传统上课方式,基本不运用多媒体授课;14%教师根本不用PPT,也没有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这实质上表明,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欠缺,在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集教育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成为很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源动力。我国何克抗教授曾提出要变革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形式,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于教学课堂,创造一种现代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教师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中摆脱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的转换。基于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对体育发展具有前瞻指引、聚焦落实作用,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创新路径势在必行。2.2.2存在的缺陷与不足。2.2.2.1师资队伍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薄弱。体育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属性。和其他学科相较,体育学科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经验,结合体育实践特点来弥补不足。因其学科的特殊性,人们对信息技术在体育中的运用有所忽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只会熟练操作Word、Excel等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对一些学科前沿的软件并不熟悉,甚至根本不会去关注,觉得高科技信息技术与体育无关,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鉴于体育课的特殊属性,上课地点大都是室外空间,而多媒体资源是室内区域,两者的契合点不在同一维度,这就使得体育与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也就影响了教师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师资队伍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体育学科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的匮乏,所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2.2.2.2资金投入不足。“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前期硬件设备投入和必要软件系统的购置安装,再到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设就犹如纸上谈兵。据调查分析,很多教师在上岗之初只会接受些简单的计算机培训,如Word、Powerpoint和其他课件的制作方法。但是这样的集体培训效果并不显著,后期仍然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精准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科研水平。有关资料显示,很多高校的体育学院在硬件配置上投入比例高于软件投入。即便有些学校想对体育教学软件进行开发,但却因缺少经费支持最终不幸夭折。所以,学校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和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有效培训的次数,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来设计相匹配的多媒体体育资源库,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2.2.3体育资源库匮乏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运用,开始筹建属于自己的体育资源库,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资源库还处在初期,发展十分缓慢。教师缺乏开发信息软件的积极性,大多数教师在需要时会去网上找与之相关教学媒体资源库,但仍没有也不关心建立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资源库。从长远来看,建立体育资源库是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3对策与建议
3.1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此催生了新型的教学方式。高校体育在教学方面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因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尚未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还未完全实现转变,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还未尽情释放。主席在致首届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6]因此,将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学习纳入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育人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把课堂交给学生,教会学生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指导学生。3.2实现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进入20世纪中叶,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7]。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学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摒弃了传统体育课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吸纳了其他学科先进的教学方式,建立以体育图片、视频等教学媒体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学生既能够全面吸收体育知识,还能够嵌入体育资源信息窗口,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反馈,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教师也可利用这个通道,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助推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3.3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机制。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体制机制尚需创新是教育信息化仍面临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产物,体育教育信息化是从教育信息化抽离出来的,它们是母体与子体的关系。“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后传统秩序,时空转型伴随着抽离化机制,驱使社会生活脱离固有的规则或实践的控制。”[8]于是要顺应信息技术时展潮流,就必须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全新的时空背景下重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开放教育体系。3.4重构信息化的考核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仍然因循传统的考核方式,还是把跑步和跳远作为主要的考核项目,之后根据学生整体成绩设置“及格线”来评定成绩。这样的考核模式很难实现考核测评的数字化,使得最后的考核结果不尽人意,无法权衡每个学生在体质、运动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那么信息化技术推广路径是否能够如愿以偿?不妨来看看重构的考核模式,用新兴的体质监测模式完全代替传统的体育考试。首先对学生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进行登记,而后对肺活量、肌肉弹跳能力、爆发力和耐力等因素进行科学测定,最后综合所有的影响因子进行数字化考核,得出一份体质检验报告。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对学生整个身体健康状况作出诊断,还能给出以后锻炼、饮食等方面改善的建议,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青睐。改革之后的体育考核模式,使得体育训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纵观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起来虽有不足,但也有进步的一面,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一切事物的开端总归是粗糙的,但是不应该忽视它们的创造性。”凡事都有两面性,应该辩证地看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信息化大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技术的前瞻指引下体育教育发生很大变革,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乏有诸多困惑和盲区,如师资队伍信息技术意识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体育资源库匮乏等问题,高校应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采取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相关措施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机制、重构信息化的考核模式等,使其发展渐入佳境。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既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又要以历史为借鉴精心规划未来。让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完美融合,促进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健康、有序、合理地发展下去,是每一个体育人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何济玲,陈仕品.转型时期高校信息化的治理结构变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47-53.
[3]余胜泉.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60-62.
[4]黄瑞,邹霞,黄艳.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3):57-63.
[5]邱旭东,刘文浩,梁效平,等.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5):134-138.
[6]任友群,郑旭东,吴旻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
[7]周由游,施建国.技术推动学习的新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启示[J].中国电化育,2011(10):54-58.
[8][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2.
作者:卢晓霞 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国际体育仲裁比例原则研究
- 下一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