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实践探究
时间:2022-11-23 08:41:13
导语: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实践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才干智力,更要求人才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高校,既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更要逐步完善体育教育训练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投入身体锻炼中。文章将从当前高校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几点训练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问题;训练策略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并非纯粹的人才的竞争,更重视体能体质的竞争。尤其是在终身体育理念传播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也愈发强烈,高校教育的存在便是为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如何积极宣传健身强体的益处,通过强化体育训练来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值得体育教师深究。
一、高校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训练模式滞后化。就当前高校体育训练模式来看,多数高校仍旧采取固有的训练模式,只将重心放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对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关注,采取统一标准,无差别式的训练,极大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久以往,只会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厌恶心理,且运动技能也难易有效掌握,若想取得较好的训练成效难度较大。其次,训练场地、设备设施不够齐全。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但部分高校在体育器材设备上的投入较少,有些学校尚未建起塑胶跑道等,因场地与体育器材都难以满足训练和学生学习需求,这显然也不利于体育训练活动的进行。再次,训练内容过于繁杂。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多数高校在体育训练内容设置上较为繁杂,在规定时间内,显然较难完成,致使体育训练流于形式化,学生难以从训练中真正学到体育知识。且部分高校训练内容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跑步、跳远、投掷等基础项目训练上,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运动需求,再去开设学生可接受的更高强度的训练内容,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最后,训练方式较为陈旧。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更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训练手段也是以专项训练为主,自顾自地对学生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学生的训练成果,也往往以成绩来定论,对于学生训练过程的表现较为忽视。此外,体育训练并非纯粹体育教学,更重要的是还要传输一些终身体育、自主锻炼的理念给学生,但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点,如此训练出来的人才显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相悖。
二、高校体育训练的实践策略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时代的快速发展,若想让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社会就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也应当及时更新,体育训练时应当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来创新训练方式,不应将训练内容只局限于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上,更要多挖掘一些新的训练项目,例如瑜伽、拓展训练等新内容,以丰富的训练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适时传输终身体育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真正意识到体育训练是一件终身有益的事。其次,为了更好地展开体育训练,高校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训练场地和体育器材,并通过调查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备,以为学生体育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能感受到参与锻炼的乐趣所在。
再次,高校体育训练既要传授给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更要重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其认知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且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对于后期实战训练的进行也大有裨益,学生将能更熟练运用教师所传授的体育技术技能。只有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训练成效,让学生学有所获。
最后,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训练的指导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善训练方式,在掌握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后,有层次地制定相应的训练方式,如篮球训练,对于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训练基本的运球技能,适当进行投球技能训练;体育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难度,进行进攻防守动作训练;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前两者的技能。通过分层次的训练方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此外,对于学生体育考核也必须综合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课堂表现、体育观等多方面内容,使最终的考核更具科学性和公正性,学生才更有动力去参与体育训练。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因此,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基地,高校必须应时而变,及时革新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还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不断扩展体育教学空间,完善体育训练内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以为学生未来生存于多变的社会中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杰.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探究和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232-232.
[2]尹瑞欣,朱红江,睢强.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动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8):66-66.
作者:张巧玲 单位: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R酒店现金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
- 下一篇:乡镇农机管理安全生产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