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10篇

时间:2022-09-19 09:14:07

导语: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及改进方法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对它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才可以使高校在发现自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矫正,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评价主体不丰富。只要具备一定的相关评价知识,可以实际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在高校的教学评价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校的各位管理人员、老师能够成为评价主体,学生自己也是能够成为评价主体的。现阶段,由于受到教学评价主体需要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内涵知识,导致有些体育高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只是以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体育老师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学生几乎不参加。学校在制定各种评价机制时只按照传统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方式,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利益,这就很容易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二,评价内容不广泛。目前,部分体育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的评价思想以及体育这一特殊学科的影响,导致学校的教学评价内容很不广泛,评价体制中只是涉及学生的成绩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等认识因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们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力、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等非认识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体育老师只是单一的以提高学生体育专业分数为目的,以“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授课,却忽略了同学们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主动去学、不适合去学等主观情感上的心理趋势,这样范围狭窄的、内容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的心理。第三,评价方法不科学。目前,大多数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评价方法还是相对落后的,只是单独的由体育老师对学生直接进行评价,而缺少学生对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评价方法。学生们和体育老师之间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就会导致学生们搞不清楚自己在学习体育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矫正自己的错误。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对知识的学习效率。这种评价方法终将会被当今体育教育的发展所淘汰。第四,缺乏评价功能的发挥。评价主要有改进、导向、激励和鉴定等功能,但是有些评价功能被忽视了,原因主要是评价的观念和形式的不完整。但是我国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评价的功能并不只是对学生分等级或者选择等级,而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改善和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但是传统的评价一般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的评价,把评价功能中的激励和改进的功能都给抹杀掉了,我们的评价应该不能只为了分等级和筛选,评价应该做到对问题进行诊断,明确现状并且改进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

二、如何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第一,努力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学生作为学校的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在学校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应该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校方应该让学生和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自己的体育老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鼓励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主动地去评价自己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还要与同学们进行相互评价。老师和同学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给自己所提出的意见,及时改善自己。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改正。这样,能够使老师和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院方和老师也应该时常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指导方针和教育教学方法,保证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第二,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和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学生的心理趋势对他自身学习体育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的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平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各位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并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如若发现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及时沟通辅导。对身体素质比较弱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和埋怨,应该想方设法挖掘他们的潜力,寻找他们身上其他的优点,多鼓励,少批评。引导他们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弱点,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能够进一步得到良好发展。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作为我们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人格独立,在对待一些问题和事物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被评价和学习中都有其发言的权利,所以在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中也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充分的尊重所有的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学校的领导来说,也要做到对倾听老师的想法。除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需要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实现完善,并且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发展性功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限制,就对体育教学的水平产生了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进行改进,优化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能主动和完全的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作者:金波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武文龙.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知识经济,2015,1(6):129.

[2]杨海林.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时代教育,2017,1(5):162.

[3]夏继东.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101-102.

[4]张枝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5):210-211.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体育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够提升个人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塑造个人的形象。近几年,在普通高校中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体育舞蹈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也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学习体育舞蹈,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愉悦,同时也可以矫正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但是,事物的发展是具有双面性的,在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有有益的一面,也会有不利的一面。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以促使体育舞蹈在普通院校更加顺利的展开,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一、普通高校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一)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情况。一些普通院校的教体育舞蹈的老师并不是从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的,这个因素可能影响着体育舞蹈在院校中的展开。目前,在一些普通高校中,开展了很多的体育舞蹈课程,但是对于教体育舞蹈的老师并不是从舞蹈专业出身的,仅仅是因为需要通过一些体育舞蹈培训。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教体育舞蹈的老师也并不能理解体育舞蹈的内涵。对于教学这个过程可能不会达到专业体育舞蹈老师所传授的水平。这些老师对于体育舞蹈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没有从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的老师知道的专业知识多。这种因素影响着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中的展开。这些老师的体育舞蹈水平和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二)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现状。在一些院校中,开设了体育舞蹈的课程,而且大多数的院校都把体育舞蹈当做选修内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只把体育舞蹈课程看作是修满选修分数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很认真的学习体育舞蹈课程。在一些院校中,对于体育舞蹈这门课程的课时设计的很少,对于短时间学习体育舞蹈课程并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以及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种类也比较多,在一些院校中仅仅开设几门体育舞蹈课程,并没有对于体育舞蹈的种类进行很全面的展示出来,以致学习者对于体育舞蹈仅仅只是片面的了解,甚至仅仅只能对于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掌握。

二、改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现状的策略与方法

(一)加强授课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利于体育舞蹈在普通院校的展开。体育舞蹈的内容复杂,种类繁多,风情各异。每一种体育舞蹈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故事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普通院校做体育舞蹈老师,必须提升自己对于体育舞蹈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专业的文化知识和一些体育舞蹈的动作要领。高校应该进可能多的选择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的老师来教学,毕竟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教体育舞蹈更加专业,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体育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背景故事。在这方面比较,从其他专业出身的老师不如从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的老师专业。除此之外,院校应该尽可能多的给老师提供学习体育舞蹈的平台,让教学老师们逐渐地完善自我,提高教师自身对于体育舞蹈的领悟。这样可以有效地在普通院校开展体育舞蹈。(二)编制适合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舞蹈。对于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专业院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是体现出专业水平与技术的,在普通院校开设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并不是在于精。因为在一些普通院校中,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并不是有很扎实的舞蹈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出现一些相对较难的舞蹈动作时,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舞蹈在各个院校开设的进程。对于这种现象的解决方法是减少这种难度较大的动作,让学生们所学的动作比较大众化,以致学生们可以接受。(三)通过一些比赛让学生对于体育舞蹈产生兴趣。在大部分的普通院校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舞蹈可以采取一些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观看,对于体育舞蹈进行了解。如果对于体育舞蹈有很浓烈的兴趣,可以通过选修体育舞蹈这门课程来进一步的对体育舞蹈进行了解。而且,体育的本质就是比赛,体育舞蹈作为体育项目之一,可定要服从大的方向。通过竞赛的方式,也可以提升一下自身的对于体育舞蹈的了解,并且检验自己的学习体育舞蹈的成果。由一些专业的老师进行点评,并且知道自身哪些地方还是有欠缺的,进行弥补。除此之外,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可以逐渐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样可以推进体育舞蹈在普通院校的展开进程(四)提高学生的乐感利于体育舞蹈的学习。在普通院校开设音乐方面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学习体育舞蹈课程。自古以来,音乐和舞蹈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与关系。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们了解节奏与韵律,这样在学习体育舞蹈时,可能相对于不掌握节奏与韵律的情况下更容易掌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领。

随着普通高校不断加强校园的基础建设,对于体育舞蹈更加重视。为了使普通高校的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也更加重视体育舞蹈在校园的展开。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利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们心理的成长,不仅能塑造学习体育舞蹈学生们的形体,也能提高学习者的音乐鉴赏能力。各大院校应该加大对于体育舞蹈的重视,努力的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体育舞蹈的环境以及更好地营造学习体育舞蹈的学习氛围,还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舞蹈的内在美,让学生们对于美有了新的定义,并且提高学生们向往美的热情。

作者:佟岩 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项前.论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及在黑龙江省高校的开展情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徐秀华,徐宝轩,等.国际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9,(3):12-14.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困局

1.教学理念层面的困局。高考重开之后,大学教育教学开始体系化,高校体育教改也开始进行。然而,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的情况入手进行分析,依然有着不少的缺陷。比如,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惯,生本位观念没有贯彻到底,大学生还是被动学习居多,这其实与教师对体育教改的误解密切相关,而且并未把这部分科目与传统科目对等看待,只把重视点置于大学生是否对体育有需求,这类状况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顺畅进行。因为大学生对室外体育热情不高。所以,如此的高校体改,让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就等同于体育锻炼,仅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让大学生的终身锻炼理念无法有效贯彻。2.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层面的困局。新年代的大学生大部分均是90后,自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在大学生活里,脱离了对自己关怀有加的双亲,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与高中的学习存在显著差别,学业也较为繁重,而且大部分学生有思想包袱。所以,体育教学是大学生放松心情而存在的,然而假如缺乏优质的课堂布置与有效的教学内容,大学生会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假如教师在体育活动中不引导学生,那么大学生解读高校体育课就会出现偏差,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产生怀疑。目前,高校体育教程通常还是以田径、足蓝拍球为核心,这部分教学版块让大学生感觉到乏味,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且因为其本身素养参差不齐,学习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更别提引导其上好体育课了。

二、高校体育教改的策略

1.变更教学理念。教育部是体育改革的执行单位,大学对体改负责。因此,学校依然是体改的重要场所。其一,在教学观念方面,要塑造明确的教育观念,完成对体育设备的更换与基础设施计划或Ian社,为体改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另外,还应让教师意识到体改的关键性,规避出现文化课取代体育课的情况。为了营造学校的锻炼气氛,除开每一季度组织运动会外,学校或社团还可以发起班级间或学系间的友谊比赛,学校联赛能够刺激学生的肾上腺素,比如蓝足球等都能够作为学校联赛的比赛项目。如此,不但有助于体育教改,也让学校文化得到彰显。2.研究适当的体改模式。当前,高校体育教改依然位于发展期,体改模式还应持续探寻、研讨,最终敲定最合适的方案。体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力才能完成,为了探索到更为适宜的体改模式,学校能够使用下列策略:2.1检索材料。教师能够透过书籍、互联网等检索与体改有关的资料。2.2专业人士问询。教师在落实体改操作模式阶段,应虚心接受体育方面专业人士的意见,询问专家,获得完成定向运动的方法。2.3参考经典实例。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了体改,大部分成功案例值得大学教师借鉴,并吸取当中的经验。通过上述模式,笔者认为能够获得适宜的体改模式与体改经验。3.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不但能够强身健体,并且能够让学生形成成熟的心智;体育运动有着比赛性、趣味性、参加度等特征。但是,我国对体育的认知存在误区,多重视比赛性,大部分高校对体改也仅关注成绩,一部分学生因为身体状况等原因,对高强度的训练“折磨”,学生的参加度直线下降。因此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巧的同时,学校应丰富教学内容,增添一部分娱乐化的体育科目。而定向体育就是不错的项目,定向运动集比赛性、趣味性、参加度为核心,被普及使用于大学体育课中。4.定时完成体测。体测与期中、年终考核同等关键。期中、年终考核对学生的文化理论的解读状况实施检测,检测学生的文化理论掌握情况。体测能够协助需而生掌握本身的情况、机体功能的状况,对机体的状况实施第一时间的检测,可以解读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概况,体测的成果可以映射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或思路是不是合规合格。当学生的每一项体测成果都无法令人满意的情况出现,学校应开展一定强度、体系化的培训,这也是体改的一大教育内容。5.体改必须让高校与相关教育机构联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是体改的核心人物,这不但要让大学生在理念上认同体育教学,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高校教师与管理者需要关注大学生体育教程的编排情况,并且应确保体育教程依照规划进行,杜绝任意更改的现象。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形成与社会接轨的人才观,让高校培育出身体康健、心智成熟的专业人才,确保体育教程的顺利开展。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体改不应有所抵触,把建群体育教程与变更教学观念相统一。而时空的约束,让体育教学被限制,笔者认为可以把学校的信息网络资源利用起来,让体育理论能够被实践印证。

三、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体改是目前的核心议题,包含教学理念与高校体育教授层面的呢日用,我国高校体育尽管作出了一些成绩,然而与当代教育的进步关系不大。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策略,包含体育教改的创新、健全高校体育教改的体制等。综上,体育教改是一类系统工程,无论年代与社会发展对专才带来怎样的改变,身体强健、心理成熟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虽然在高校体育教改阶段,会产生很多难题,然而高校对其进行关注并解决,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段坤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杨国华.以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为重点内容的高校体育教改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5,(8):68-70.

[2]江新华.以学生主体参与新模式为标志的高校体育教改探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5,35(6):36-37.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与学生体育意识相悖。大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体育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基本的体育态度以及意识如:体育一是区域个性化;体育需求日益强烈;体育意识更趋于适用性;体育评价体育日益提升。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这种转变对教学工作进行积极调整。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仍然忽视学生主体需求,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固定技术;忽视了不同学生在体育基础、体育能力、态度以及认识方面的不同,仍旧采取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体育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脱离,使学生难以选择适合自己最自然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进行体育学习。因此,目前的体育教学和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是格格不入的。1.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中评判体育教学得失,改善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难以在客观上如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导致其对教学的知道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从整体上看,高校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评价工作重视一般性,忽视学生个性,不利于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由于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使评价体系缺乏公平性和科学性,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必须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1.3教学设施不健全。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设施直接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构成影响,这成为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客观情况来看,由于资金有限,导致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不健全,这是很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体育教学设施不健全,对于体育教学中“教”和“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加强体育教学设施建设是重要方面。

2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2.1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需求。联合国《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二条明文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须的终身教育因素”。日本保健体育审议会议提出了“体育不只是在人的发育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而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上述观点显示,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树立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让学生体验人体运动,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力和运动能力,并帮助学生数理终身体育的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体现学生体育学习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此才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2.2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文章认为建立健全的体育评价体系需要坚持一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体育评价体系当中需要严格遵循差异性原则。针对不同能力、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评价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其次,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工作要由体育教师、同班同学和学生自己,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组成,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要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评价。除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应该对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学习体育的能力以及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2.3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想要推动教学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教学设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以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替代陈旧的教学设施。先进的体育设施不仅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高校应当针对本校体育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形,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体育教学设备。

3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对体育教学工作也更加重视。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并导致教学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及时解决,才能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薛彧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01).

[2]庄俊涛.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5(07).

第五篇:高校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分析

1体能训练概述

1.1内涵。体能是人身体健康水平、大脑机能状态、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生理、心理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和能力。体能训练主要是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身体形态进行改变,进而提升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高人体速度、耐力、力量,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能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作用。体能训练能够促进人体各项技能的发展,比如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体能训练的方式主要以单向化的练习为主,能够对人体的各种器官、躯干等进行调节,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人的健康水平,实现人体的均衡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将体能训练和体育技术训练进行结合,才能实现体育教学训练的均衡发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2.1符合体育课程结构的需要。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过度重视体育运动技战术教学、缺少综合课程等几方面。体能训练作为一门研究和揭示体能训练一般规律、方法的综合性理论学科,具有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等特点。将其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实现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体能素养,丰富、完善体育课程结构。2.2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代体育教育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体能训练的教学形式将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具有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利,符合现代体育教育发展要求。在具体的体育活动开展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运动习惯选择适合的体能训练强度,充分发挥出自身体育运动潜能。在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很多高校将体能训练的内容融入到了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并为此安排了相应的选项班级,将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班中。2.3促进学生体能训练技术水平提高。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成绩。通过有效的运动训练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器官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长期从事某项运动的时候会因为肌力不平衡出现罗圈腿、脊椎变形等问题,体能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2.4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将体能训练内容融入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对体育教师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对融入体育选项课的体能训练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加强对体能训练相关概念、内涵、规律的准确把握,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将相关体能训练内容展示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需不断加强体能训练,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2.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随着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及学生年龄、阅历的增长,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通过体能训练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现自我,进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如在跑步为主的体能训练中,能够让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第二,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能训练比赛,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了解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进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对其开展针对性体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第三,体能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均衡发展。

3现阶段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目标不明确。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体能训练。但是大多数体能训练局限在体能技巧训练方面,没有对体能训练的内涵和深层次内容进行挖掘。虽然在体育选项课中增加了体能训练,但是体能训练的开展流于表面,实质性作用不大。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能运动项目的认识不科学,将体育活动开展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体育必修课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体能训练目标不明确,体能训练教学计划缺失。3.2项目选择不合适。体能训练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练习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且大多体能运动的选取偏向运动量较小的室内体育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由于这些运动项目的运动量小,导致学生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训练负荷量不够,影响了学生体能的储备与提升。3.3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项目结合不紧密。高校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的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对弱项体能训练技术的掌握不够,导致在体育选项教学中无法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利于学生体能训练的学习。另外,高校体育选项课开设的运动项目繁多,包括球类运动、游泳项目、健美操、跆拳道等,有的教师在选择这些项目开展专项教学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体能情况,造成在实际专项教学中部分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

4高校体育选项课中体能训练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4.1体能训练项目选取要紧贴学生学习需求。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体能训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体育教师要将体能训练教学指导思想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学习与训练的意识。其次,要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入手,对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体能训练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将传统体育训练和现代体育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体育选项课可以引入现代新兴健身运动项目,比如街舞、滑雪、攀岩、高尔夫等,实现对高校选项课体能训练的有益补充。另外,教师还需要对体育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深化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意义。4.2教学内容要实现人性化发展。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在体育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关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项目。为此,高校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对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体能训练内容。首先,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问题,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实现个性化的体能训练。其次,体能训练教学中要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内容。再次,体能训练内容的选择要尽量和学生日后所从事的职业相联系,突出体能训练的健身性、娱乐性和终身学习性。4.3全面提升教师的训练技能。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引入体能训练项目,学生可自主选课,体育教师面对学生的选课需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具体表现为教师需要学习更为广泛的体育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最新的体能训练方式,并在授课的时候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4.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高校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的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班级整体教学组织形式和班内分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现阶段高校体能训练发展需要,对于多数学校应采用班内分组教学方式,通过班内分组形成一个结合教师整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系统。对于小组合作教学和自主化学习的时间可以进行调控,保证教学的灵活多样。另外,还需要对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转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体能训练课程。4.5实现全面化的教学评价。4.5.1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完善的教学评价对实现体能训练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体育选项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分强调客观化和量化评价指标,忽视了不同项目和不同教学要求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也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体能训练要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实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4.5.2完善对学生的评价。高校体育选项课体能训练教学的创新还需要对原有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加大理论考试成绩在总考试成绩中的比重,在体能训练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的知识,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体能训练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同时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原则。在评价学生体能训练的时候要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作为一种隐性指标,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学习进行评价。在体能训练成绩评定的时候,需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对学生体能学习的作用。

作者:王党生 单位:河南工学院

第六篇: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

摘要:体育舞蹈即国标舞,主要由摩登和拉丁两种形式组成。国标舞对形体的要求较高,基础训练是提高学生身体韧性、修正身型的重要方法。文章结合基础训练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中基础训练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训练;高校体育;方法

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中兴起时间不长,因此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基础训练上,忽视对学生基本形体的塑造,忽视教学内容,并且未树立正确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目标。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舞蹈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加强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十分重要。

一、基础训练的作用

体育舞蹈的基础训练是指舞蹈中的一些基本动作练习,包括学生对于舞蹈因素的选择和理解等。基础训练可以塑造学生的形态,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舞蹈形式和作用的认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舞蹈培养学生的素养,而不是强调专业性,因此基础训练往往是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通过基础训练,使学习舞蹈的学生体型标准,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节奏感,改变学生的仪态,对其日后生活和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体育舞蹈的基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走上社会后能够积极向上,并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外在的形态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而通过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使学生认识了美,并且提高了自身的气质,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二、高校体育舞蹈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体育舞蹈与中国的文化结合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形式,具有自己的特点。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正确了解体育舞蹈的特点,推进基础教学。基础教学方面,体育舞蹈的特点体现在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其中音乐上体现在多元性,高校目前教学中则仅仅采用了一两种音乐风格。基础训练教学中应体现舞蹈音乐这一特点,采用多种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匹配,使舞者的感情表达更充沛。体育舞蹈的类型则主要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并且每种舞蹈具有多种类型。在当下的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不同类型舞蹈之间的差别认识不清,教学混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二是仅仅从某一种舞蹈的教学入手,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所选音乐也不能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不同的舞蹈学习要选择不同的规定服饰,体现舞蹈的美感。但是在高校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中的服饰随意,不能体现出国标舞的美感,从而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事实上,体育舞蹈服饰对于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的舞蹈服饰是具有具体的规定的,如在摩登舞中,男性舞者要选择燕尾服,但这一特点在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很难统一,成为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基础训练的内容

基于基础训练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明确基础训练的内容。一般我们认为体育舞蹈基础训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这一点可以通过舞蹈基本动作实现,也可以通过课外体育项目来实现,总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力量和韧性,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功。并且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中将体育舞蹈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对音乐类型的喜爱程度进行区别教学。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基础训练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教师讲授体育舞蹈的起源、类型以及舞蹈基本动作,并且结合我国古典元素,对体育舞蹈动作进行改革,使其符合中国学生的特点。注重基础训练的效果,尤其是观察学生在基础训练后的形态变化和心态变化。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

基础训练虽然是一些基础的动作,但是高校教师不应采取同样的教师模式,而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因材施教,选择适当地音乐,注重学生的音乐律动感培养。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将基础动作进行细化,注重每个学生的基本体态和形态变化。针对韧性不好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形体上的练习,对于动作不标准的学生则应进行反复练习。总之,基础训练教学要具有灵活性,分清轻重,正视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基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巩固学生对基础动作的记忆

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一般通过表象训练这一基础内容来加深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表象训练包括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并且包括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顺序、衔接教学,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回想教师的动作,加上教师在教学之后的提醒,就会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表现训练使得学生的动作更加规范,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多是从模仿开始的,基础训练使得动作更加直观,基本功更加扎实。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配合,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参考舞蹈的特征,结合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使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些都是基础训练的基本内容,正确选择音乐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促进体育舞蹈教学。

四、总结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体育舞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内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体育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意志品质和职业能力。当然,要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教学,保证学生的形态美,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尊重形体训练的原则,注重基础训练的针对性和丰富性,注重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东西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廖丽琴 谢谊 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军,姜贵春.论形体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通话师范学院学报,2013(30).

[2]高菲.论形态芭蕾练习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

第七篇: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探究

一、体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

1.基本概念。所谓体能就是指一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身体而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技术动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技术动作,就必须要做好体能训练。体育技能的逐渐养成是在正确且大量的体能训练中发展而来,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能才能够进行相应训练[2]。当学生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训练时,最终无法娴熟掌握技能,此时所学习到的技能也容易发生错误。基于此,必须对学生的体能加以训练。2.基本作用。对于运动员来说,没有体能就意味着获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良好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经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掌握好相应技能,教练在指导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加大难度,从而取得显著效果。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一旦运动员没有良好的体能,势必很容易在比赛过程中处于劣势,被对手所秒杀。以篮球赛事为例,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命中率比较高,但是一旦和体能比较好的球队比赛,势必会随着比赛时间的拉长而出现体能跟不上的情况,此时对手体能下降幅度不高的话势必会赢得先机,从而提高命中率。基于此,要充分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二、高校体育在开展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基本影响因素

我国高校体育开展体能训练课程的时间比较晚,远远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均没有清楚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价值。最终,使得体能训练的相关项目被严重忽视,影响到了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1.没有明确好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能训练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点等认识不够充分[3]。尽管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了体能训练项目,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必修项目的课程中,对于体能训练科目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另外,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科目中没有明确好教育教学目标,认为学生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逃课也无所谓,只要能来签到就行。上述种种原因均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能训练课程不感兴趣,也无法顺利开展体能训练课程。在开展其他体育训练项目过程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运动技巧,反而忽视学生的身体状况,所以最终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高校体育教师的水平有限。在部分土语选项的课程训练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都无法掌握其中要领,更何况是要教会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学,部分教师会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排球以及打篮球等球类形式来结束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普遍认为体能训练不重要,对体能训练也没有任何好感。3.选课内容偏向于运动量比较小的课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均采取选课模式,在专项体育教师的教育下,学生接受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更注重考虑一些运动量比较小且容易且容易掌握的运动课程,尤其是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和篮球等运动。上述项目可以在室内进行,不用受风吹雨淋,在业余时间学生也可以照常进行此类活动[4]。除此之外,上述体育项目的考核比较简单,不会有很大的运动负荷量,所以最终会影响到体能训练选修课程,出现无人选择的情况。4.高校体育教师未将专项运动与体能训练互为有机结合。高校体育教师由于教课过程中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技术教学,而忽视体能教学。另外,教学考核方式以技术为主,对时间的要求不高,所以学生在课下训练时通常也以技术为主,未进行体能训练。

三、研究策略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体能训练项目。高校体育选课中加入体能训练科目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最终提高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主动性,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改革高校体育的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体能训练项目,促进传统体育训练和体能训练互为集合。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将社会中颇为流行的运动形式引入到体能课程训练中来,如街舞和攀岩等。创建多种多样的体育形式来开展体能训练,让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理解运动的基本含义,最终了解到体育训练对于人体机能的重要价值。2.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校体育教师本身要积极学习体能训练的相关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最为简单化的方式教会学生。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将体能训练课程充分重视起来,从而进行相应研究,最终提高训练体能的方式,使得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3.建立健全选课机制以及完善好体能训练的评价制度。在选修课程中,将体能训练项目和一些必修课程项目充分结合起来,再制定明确的体能训练目标,积极完善体能训练的评价制度。

四、结语

本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体能训练发展。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开展体能训练课程遇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继而提高高校体育的体能训练水平。

作者:韩坤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杨海林.浅析影响高校体育选项课中体能训练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5(4):206-207.

[2]刘振国.影响高校体育选项课中体能训练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3):89-90.

[3]刘昊.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训练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4,46.

[4]黄潇潇,蒋科.浅析影响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因素和建议[J].体育时空,2012,12(6):123

第八篇: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面临困境

1、体育功能的弱化。学校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是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也是对学生的智力培养、思想道德等方面起到了推进作用。因此,我国新课标对高校体育的重要性、功能价值与文化取向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对课程内容也做出了一定的规范。可是即使这样,当代大学生依旧把注重其智力的发展与竞争一时的培养,对其体育的功能逐渐弱化。其实在大学生一旦认为其竞争核心是以学术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那么体育的功能自然会出现其弱化的现象。同时,在当代的背景下,一些大学对某些学术方面过于强化,夸大其重要性,导致核心竞争外的体系受到限制,体育就是首当其冲。因此,大学体育功能的弱化,是新时期大学体育主要面临的困境。2、体育课程地位低下。体育课程的地位低下是相对于我国法律上对体育课程的地位标准进行的对比。通常来说,我国体育课程的法律地位的意义就是指体育课程有权来享受其义务资格,承担其相应的课程位置。其实,在看我国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标准与要求上来说,其实体育课程的地位一直处于较高水准,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对高校体育越发重视与关注,其地位的稳固性也逐渐提高。但是在真正地实践中,我国体育课程与其地位出现了明显的反差化,在其对设备的配置、课程建设上面都显现其不足,不仅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影响,而且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因此,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与法律所定义的平等化已经势在必行。3、社会舆论对体育的淡漠。实施教育的主要路径就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包含其思想、文化、技能等方面的传授,使其受教者的审美情趣与思想道德更加完善与成熟,最终达到个性化的培养。而高校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体质等各个方面。可是,我国目前的社会观念与个人观念都与此产生了极大的偏离。一方面来说,社会观念的偏离导致了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上的不重视与不关注,长期以往,对体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高校对体育课程的缺失,也导致了社会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后期的主要体现就是在人力方面,现今社会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才已经逐渐从体力转化为脑力,但是基本的体育锻炼是或不可缺的。因此社会舆论对体育的漠视,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与社会需求人才产生极大的矛盾。4、体育理论对实践缺乏指导。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拥有良好的理论指导,但是缺乏其相关的实践性。其实,在1980年,我国的体育理论课程就已经较为完善与成熟了。可是现今回想,体育理论课程与实际教学的联系是否递进,是否对实际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体育理论教学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实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专家主张所谓的“三自主”教学模式,都给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我国的体育课程的实践与理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轨现象,极其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出路

1、推进素质教育。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流教育思想。国家要求各大院校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建设当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要贯穿于学生的每个教育阶段,不仅有幼儿、小学、中学,还有大学、职业、成人等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协调发展。因此,体育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直接要素。现今多个高校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极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所以,2012年我国教育部门发表了高校加强体育课程的通知,对体育课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体育课程变得与文化课程一样重要。另外,随着时间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方案也在不断调整,但是其思想依旧不变,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帮助体育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也使高校体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前进。2、加强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目前我国教育学的一级学科就有体育学,其下还设置了四个二级学科,这说明了我国对体育的重视与关注。但是很多高校因为没有体育专业,只是把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来实施,甚至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体育课程。面对这种情况,体育在高校中基本可以称为“不存在”,高校也没有认识到体育学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上给予体育与其它学科平等的地位,就是提升高校对公共体育学科的认知性,加强其公共课程归属感。因此,各大高校对公共体育学做出清晰认知,使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占据同等位置。另外,高校还可以选择一门与体育相近的二级学科,并结合高校体育的特性,使其将加强体育学科的归属感。甚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下,可以把体育学以一级学科来看待和建设,帮助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3、建立高校体育评估机制。高校教育职能部门经常会建立各种评估机制,来判断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体育学科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建立高效体育的评估机制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体育评估机制之前,先要构建合理的评判体系,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公正、合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出高校的体育学科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有效数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虽然我国把体育学科放在了与其它学科平等的地位上,但是部分高校依然漠视其重要性,不仅对素质教育的推动造成了很大影响,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应树立正确理念,把体育学科作为其基本学科对待,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机制、重视素质教育、建立强大的师资团队,真正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进一步。

作者:李军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1-7.

[2]卢元镇.中国学校体育必须走出困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1(6):1-3.

第九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高校体育中,体育教学是一门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随着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体育事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顺应其更好的发展。本文从高校体育的传统教学的模式出发,找到其不足之处,总结其弊端,然后从几个方面对体育教学制定出一些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1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已经对教育中各项领域的发展已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体育教学中仍存在很大的弊端和一些不良的现象,比如学生不能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理论上的知识较匮乏,实践上不能很好地把理论运用到其中,推及原因,则是大学生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或者是对其不感兴趣,种种原因导致理论与实践很难结合在一起,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必要分析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2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2.1实践不能与理论很好地相结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高校体育教学往往会重实践,轻理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对体育教学的理论了解并加以运用,进而使体育教学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往往不上,或者被其他课所代替。即使上体育课,老师也是不能很好地讲述其理论,使学生得以很好地学习并进行实践。即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很好的训练,对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仅仅注重了身体素质的目的,全然忽视了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薄弱会使学生不能真正地体会到教学的真正内涵和意义。譬如没有足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没有一定知识量的积累,学生很难掌握体育技能,进而对其理解不深入,使学生往往会忽略体育课中终身受益的最终目的。2.2教学模式的陈旧。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没有创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不会主动完成应有的训练任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改革。2.3教学不足够明确。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很好地结合,没有合理地把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理念相结合。总之,教学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教学理念,没有固定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没有上课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谨记在以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设定明确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穿终身体育的思想。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3.1体育教学体系内容改革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内容的陈旧,不能使人感兴趣,衔接性不够好,重复性强,杂乱无章。教学内容目的性强,过于追求体育锻炼,没有深入终身体育的理念,有悖于既定的体育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该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内容上要新颖,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之间交流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锻炼方法,课堂中所讲解的内容能十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立一套完整而又有创意的体育教学体系。3.2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进而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学生对于身体运动以及锻炼态度的重新认识,也是实现从个人价值到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运用终身锻炼的方法,并在观念上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应用。3.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项目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符合现代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需求,学生久而久之也不会融入课堂当中,更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得体育教学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应该在体育教学的内容的项目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选修课上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跆拳道、拉丁舞、网球等等。这样不仅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项目具有一定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吸引力,使得学生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3.4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体育课堂上,通常是老师进行简单的讲授和做出一定的示范动作,理论部分上通常上是老师单独讲解,实践上则是学生模仿老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路上,我们认为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可借鉴,它是以游戏和心理学的结合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作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自己本身主动地参与其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以游戏为主的体育教学,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锻炼。3.5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上课期间只会简单讲解整套体育项目的内容,并没有深入肢体动作的细节,没有详细讲解出动作的要领,上课的模式也是老套没有新意。从西方植入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来看,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组织学等众多领域知识进行独特的、敬业的、服务型的教学路程。各个高校应该制定出特定的政策,制定出合理的教师晋升的机制。

4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确实至关重要。因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学生才可以缓解各种压力,是的心理也得到放松,身心健康,才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学习与科研上。所以,综上所述,各高校以及教师们应该深入研究体育教学的改革,让体育教育也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最后也希望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周自勇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第十篇: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策略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集于一身,在高校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最近几年,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得到了迅速传播,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市场化因素。当前出现的高校与俱乐部体育舞蹈水平呈现明显差异,高校培养的学生舞蹈水平不能与俱乐部相比,这种现象与健美操、艺术体操形成了较大反差,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策略。

1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因素

1.1不具备高素质的舞蹈教师。体育舞蹈起源于国际标准舞,主要由国际标准舞学会负责活动的开展。我国自1991开始认识到这一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实行项目管理,同时在正式比赛中列为主要项目。由于我国开展体育舞蹈运动时间较短,各体育院校关于此方面的学科建设也较晚,因此我国当前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异常短缺。当前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培养出少量的毕业生。笔者对全国12个省市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普遍反映要重视此项目的开展,但因为不具备高素质的舞蹈教师,很多高校感到力不从心。1.2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体育舞蹈在教学训练方法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一对一”教学,这种学习模式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却需要较高的费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舞蹈后,教师的培训提高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主要问题,由于教师也只能通过“一对一”的培训模式接受教育,因此需要支付高额的培训费用,学校财务通常不会支持这种做法,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只有通过上大课或参加短期培训班才能学到核心技术,如果高校不能支付此方面费用,教师只有自掏腰包,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很多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没有这样做的义务,因此体育舞蹈教学存在较大的形式化现象,教学质量不高。这种高级人才培养模式阻碍了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1.3体育舞蹈需要较多练习时间。体育舞蹈共包括十个舞种,但国家教委制订的“课程方案”规定体育舞蹈在体育专业中的授课时间为36学时,这一规定不够学生学习其中的一个舞种,由于课时过少,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掌握体育舞蹈的核心技术。1.4体育舞蹈动作过难。体育舞蹈不但包括体育的特点,而且也包括舞蹈的特点,要求人必须有着较好的协调性、平衡性、小肌肉控制能力、耐力、爆发力、方向感、音乐感等能力,因为体育舞蹈有着非常复杂的技术要求,因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2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舞蹈的策略

2.1培养高素质人才。利用在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增设体育舞蹈专业的做法,可以为我国高校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当前高校体育课堂中不可能出现纯粹的舞蹈,普遍高校也不可能将舞蹈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规定了高校必须设置体育课。因此可以自体育这一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则可有效推动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的迅速普及。由于体育舞蹈同时具备体育与舞蹈二个方面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可以设置体育舞蹈专业,同时可以促进高校艺术学科的健康发展。2.2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体育舞蹈有着复杂的动作与项目,这一特点也是人们积极参与的不竭动力,因此体育舞蹈适合大众人群练习,但当前只有少数人才能担任教师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只有参与人员不断增多、爱好者不断增多,自然可以涌现高素质人才,只有保证参与者得到全面的专业训练才能解决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2.3壮大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采用毕业分配、引进、自己培养等多种做法,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自艺术院校、舞蹈学校等高校引进人才,也可以采取聘用当地体育舞蹈俱乐部高级教练的做法不但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与学校的人事安排不相冲突。2.4加快学习进度。可以使原来从事健美操与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的人员转为学习体育舞蹈,由于这些项目在技术特性与身体素质要求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因此从事上述体育项目的教师再学习体育舞蹈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做法也可以迅速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素质,有利于短时间内培养高素质人才。2.5创建体育舞蹈学习氛围。体育舞蹈是将体育与艺术集中在一起的项目,所以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理论和训练技巧,而且还需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可以建立体育舞蹈协会,定期开展体育舞蹈活动,利用各种业余时间举办交流推广活动,可以有效增加练习人群,使其渗透进校园文化当中,在高校得到健康发展。再有,争得上级体育舞蹈协会支持,组织高水平的表演活动、培训活动、专题讲座等,也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舞蹈学习深入人心。2.6教师进修形成长效机制。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体育舞蹈教师才能促进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掌握最为先进的体育舞蹈知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要经常参加进修学习与活动,为了保证体育舞蹈教师的学习可以采用轮流学习的做法,学完后回到学校再开展教师间的传授,保证教师进修与学习的同步进行。

3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人们更加关注当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高校利用设置体育舞蹈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妥善解决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刘海洋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颖.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33).

[2]吕园欣.简析比赛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20).

[3]刘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