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普修开展拓展训练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4-10 08:37:08
导语:体育普修开展拓展训练的困境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等相院校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由于学业上的压力和步入社会的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出现了各种问题。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则有责任做相应的工作来保证这部分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因此高校有必要户外拓展训练及其相关课程。
关键词:高校;体育普修;拓展训练;对策
1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Bound愿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挑战。其最早起源于二战期间,二战中英国的运输船队被德国海军的潜艇大量的袭击从而沉没。许多的海员因此而葬身海底。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那些幸存者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但一定是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意志力坚定,且具有丰富的求生技能的人。英国人从中得到启发,并于1941年在英国成立第一所拓展训练中心,对海员进行培训以期提高遇袭后的存活率。在战后,拓展训练逐渐演变为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与学习方式,是把受训者带到大自然中,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1]
2.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因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甚至同学间人际交往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愈发常见。而对拓展训练的研究结果表明[2],对实验组实施人际交往拓展训练后,实验组成员的人际交往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结果显示为期2年的拓展训练在减轻心理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形成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帮助。有助于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谐、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由此可见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3,4],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拓展训练通过亲身参与使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缓解紧张情绪,心理压力大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2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高考和毕业后就业压力的日渐增加,大学生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体育锻炼的比例逐渐加大。而且一部分高校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句话的误读导致高校体育课在教学中“放任自流”,致使一部分大学生视体育课为“鸡肋”;而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亦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使得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质健康问题更加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愈演愈烈。拓展训练不仅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体育活动,其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以身体活动带动心理体验,进而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身心全方位发展的一种体验式的训练方式。拓展训练所包含的运动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灵活选择,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且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要远低于篮球、足球等直接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2.3改善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青少年的在初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功课以期考上好的大学。可以说青少年在这期间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接触的人和事物都极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对社会的不适应以及在人际交往上的不足,导致并不能完全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这样一来,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面对着社会的纷繁复杂,能不能迅速的适应社会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也决定着他们今后发展的程度。而拓展训练一个最为显著特征就是需要参与者在活动中不断的去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展现自我,使其深切的感受到团队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的意识,并能对自身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从而使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尽快的适应社会并证实自己的价值。2.4对体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我国的学校体育在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后,达到如今的状态并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在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上还有一定的不足,未能彻底的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与课程理念,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没有注重学生是否“受”;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虽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基层教学对这个的误读往往会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样反而把对学生“身”和“心”的教育给割裂开来了,更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而拓展训练着重于对学生身心的培养且不受教材的限制,改变了单一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并在参与中去体会与理解,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
3高校体育普修开展拓展训练的困境
3.1缺少专业的师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和执行者。但由于拓展训练进入我国的时间尚短且普及率不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还是新兴的事物,因此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而且社会对高校体育普修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知识体育教师不能获得相关的学习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将仍然是制约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普修的一大短板。3.2教学设施的匮乏教学设施是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标一直向着“唯技术论”的方向偏移,导致教学过于强调“掌握运动技术”。学校体育的竞技性倾向依然压制着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基于此,现有高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大多是以满足竞技性需求为目标配置的。拓展训练所需要的设施和现有的设施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拓展训练中有些项目的设施相对来说是较为昂贵的。导致拓展训练由于教学设施的匮乏而无法在高校普修中普及开来。即便有些拓展训练的项目由于不需要专门的设施被一些高校引入,往往也由于项目层次过低,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身心体验而导致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3.3课程设计有待完善拓展训练课程包含着形式众多的项目。由于受高校现有资源的限制,且有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将所有内容都包含进高校体育普修的课程中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在高校体育普修中开展拓展训练就需要将适宜作为课堂教学的项目遴选出来,且拓展训练与其他的体育普修课程相比在课程的设计、组织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拓展训练进入我国的时限尚短,各高校均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相互交流经验的条件。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普修课程中开展的速度,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的因素。3.4教学中安全管理不足拓展训练是源于二战期间英国军方的一种训练,所以其本身就带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普修教学中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拓展训练这样的运动来改善他们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现阶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于学生的过度保护也制约着拓展训练的开展。
4高校体育普修开展拓展训练的对策
4.1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要将拓展训练彻底的引进高校体育普修课程中来,势必要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的更新专业知识,积极的去了解拓展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要对社会上现有的开展拓展训练的俱乐部进行实地的考察与交流。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要亲身的去参与所有的项目,这样才会知道哪些项目适合在学校开展以及如何开展,而且教师要将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校体育普修的学生特点相结合,从而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更加完善的课程安排。4.2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资在选择拓展训练项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能否满足。上级的主管部门应对高校加大资源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充分挖掘高校的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资源开发一些拓展训练设施。同时可以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取所需从而建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拓展训练。4.3完善课程设计拓展训练是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达到对人身心锻炼的运动。所以各高校应根据本校所具有的条件选择适宜的项目来组建教学的内容。可以引进一些较容易组织的项目在校内开展,积累一定的教学组织经验再逐步的引进更专业的项目。在课程的设计上各高校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校内和周边的资源自行设计一些符合高校体育普修教学要求的项目,从而使拓展训练更好的融入高校体育普修的课程中来。4.4加强教学中的安全监管拓展训练是对受训者的身心进行训练,一些项目对受训者身心的承受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保护不到位,不但达不到拓展训练的初衷,反而会对受训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所以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教师应该牢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且掌握一定的保护技巧。第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三,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选择最适宜在校园中开展的项目。第四,在课前教师认真检查器材的安全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监督。
作者:周子凯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凡涛,宋金美.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初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3):63-64.
[2]杨剑,等.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3]汪晓赞.学校体验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70-72.
[4]白莉,等.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20-122.教学探索JIAOXUETANSUO
- 上一篇: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下一篇: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