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0 02:45:14
导语: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体育是一门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课程。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开阔高校体育教学视野,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应制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充分发挥教师的能量载体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积极心理学;培养目标;评价机制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它的研究重点是人的积极品质,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所以应该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重点研究。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它一般会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研究主观层面,就是研究人的主观感受,特别是人的主观幸福感,它所强调的重点是人的积极心态,人要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抱有乐观的心态;其次是个体层面,它所强调的是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比如人的力量和美德等;最后是集体层面,强调对组织系统如学校、家庭等进行积极的研究,强调建立这样的组织应本着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同时将个人的幸福感作为组织建立的最终归宿。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很多领域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自身的情绪和态度对自我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具有积极态度和情绪的人来说,他们的自我观念较强,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健康的水平,面对逆境和挫折能轻松应对,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就高。但是对于具有消极态度和情绪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生活不是很满意,难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在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不自信和自卑。积极心理学将人的积极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强调积极评价人性,积极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将人固有的美德和力量及潜能作为出发点,对人的一些积极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让人们能更好地学会分享快乐和幸福,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让个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教师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从而提供给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需要积极展开教学评价。
(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大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样需要发展的个体。教师应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大学生,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让大学生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也是教学中的客体,也会受到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客体,固然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但是也可以是主体,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和感染教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师和大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自身和彼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二者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让大学生能在大学期间锻炼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设定提高大学生价值目标的要求,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符合每个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积极潜能,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能力。这种观念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对于体育比赛来说,最终比拼的是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人格的比拼。对于每个人来说,其人格中都会有积极和消极的因素。积极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有六种美德会对人格造成影响,分别是智慧、勇气、友爱、正义、节制和卓越。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品质的养成需要依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其中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进行体育运动。运动是人的天性之一,人在运动中能得到不断的锻炼。在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逐渐被简化,如手指轻轻一点键盘就可以购物,运动也变得越来越缺乏。运动缺乏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让人们逐渐滋生了郁闷等不良情绪。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适当进行体育项目的设置,让大学生能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积极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能量载体作用
教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不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传播给大学生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客观而又全面地认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能准确地对大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判断,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符合积极心理学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其要求的,并根据大学生的不同表现合理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同时,教师也要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让大学生能更加自信地参加体育学习,并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还需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对待体育教学工作,让自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热情、进步情况等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对大学生的进步进行重点关注,让大学生能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体验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进而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从而带动自身的进步。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为自己的进步自豪,从而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会在好的环境体验中得到积极的情绪,所以,环境和人的情绪有着较大的联系。人的积极品质的养成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现。校园体育文化多姿多彩,大学生就会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所以,高校可以积极建设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是涵盖了众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视野有着重要的开阔作用。实践证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周斌 单位: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孔凌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教学———以体育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2,(9):58-59.
〔2〕张忠秋.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3):7-13.
〔3〕洪晓彬,刘欣然.积极心理学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1):71-76.
-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 下一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