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1 09:06:49

导语: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学生课外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运用资料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现阶段的管理现状,对体育社团发展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旨在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积极转型。

关键词: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管理

高校体育社团是在学校负责大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统一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创立、多维管理、自主建设而形成的体育组织。不仅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校园文化与精神的特殊载体。目前,我国推动体育事业改革的深入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体育社团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与宣传滞后的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此背景下,社团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将互联网融入日常管理的方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对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转型和品牌化以及实现武汉市“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的阶段目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1高校体育社团相关概述

顾渊彦在《体育社会学》中提到,“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体育社团是以体育活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1]。”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体育社团是指经各级体育局审批并经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依法核准登记成立,由各级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体育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从上述定义中可以把体育社团归纳为由成员自发形成,以体育实践为目的,实行自主管理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王向东在《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中指出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为体验体育活动的娱乐性,以掌握和提高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缓解学习压力,扩大交往目的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性体育团体[3]”。高校体育社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爱好和能力特点,自发形成,自主管理的社会组织。

2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现状

2.1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2.1.1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

目前,学校与学生社团建立起垂直的组织形式,由学校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社团的日常运作进行必要的管理,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这种“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较适合我国高校社团管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负责学生社团日常工作的老师一般会身兼多职,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行政命令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社团进行审查、批准、授予与监督。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只要建立的社团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目的,申请过程符合程序化,其实社团的建立并不困难,而且学校还积极鼓励并支持创立新的社团。通常,由学生主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和策划书。学校实行准则制,由社团联合会批准后,再经校团委老师进行审核后即可成立社团。

2.1.2体育社团自身的管理模式

根据调查,在校团委、学生会或社团的管理下,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设置了会长、副会长负责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下设有组织部、外联部、宣传部和培训部等。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干部还建议增设技术部、信息部等部门,或者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部门[4]。武汉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资金的百分之九十主要是来自于成员每年缴纳的社费,学校的财政拨款对于社团创办活动的花费杯水车薪,而商业赞助也由于活动自身的级别和宣传,造成赞助商能够提供的物质帮助变的有限。

2.2体育社团的管理发展现状

2.2.1社团数量不断增加,发展速度较快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拥有107个社团,包括科技创新,文艺表演,学术科研等八大类型,其中,有16个是体育竞技类社团,占全校社团总数的15%[5]。2010年武汉大学注册的73个学生社团中有19个是体育社团,而截至2013年10月,武汉大学100个校级学生社团中,体育类社团上升至25个,占新增学生社团总数的23%[6]。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体育社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蓬勃的势头,在高校学生社团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推进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

2.2.2社团品牌化突出,成员参与度高

各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发展品牌特色社团,开展了多种竞赛、文体活动。2015年11月,武汉体育学院武体岩友会和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休闲教研室联合举办的2015年第五届斯坦格杯武体攀岩赛暨华中高校攀岩挑战赛顺利举行,比赛吸引了17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加,选手中,来自武汉大学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武汉体育学院的英国外教,还有几位快意攀岩俱乐部年龄在14-16岁的青少年选手都成功登顶。成员参与体育社团的出发点主要是从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满足自身兴趣爱好,提高审美与气质,获得日常健身锻炼的指导,增加社会交往等方面体现的。目前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参加体育社团不仅可以增加体育锻炼,还可以塑造自身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已成为不少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2.2.3社团种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

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主要有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等球类社团,武术、拳击、跆拳道等搏击类社团,象棋、围棋等棋牌类社团,瑜伽、健美操等健身类社团和包括攀岩、轮滑运动的竞技性体育社团。社团种类多样化,满足了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社团的组织中。这些社团大部分所需投入不多,场地、器材等问题在高校易于解决,组织管理较为轻松。日常活动除了体育教学训练,还有组织、参加竞赛,教练员培训指导,对外交流等各种形式,社团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安排。

2.3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3.1传统的宣传方式存在局限性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并制约着社团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体育社团在招新和举办活动中的宣传方式依旧沿袭着几十年来高校的传统宣传方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每年的九月至十月,是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日和社团文化节。在这段时间内,各大社团会在奥星院广场两边搭上遮阳蓬,摆放桌子,悬挂海报,由社团成员散发传单,招揽新生。对该社团感兴趣的同学便会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当场填报信息,缴纳会费,成为社团的一员。可见,他们对该社团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机会进行深入地了解。社团用来宣传举办活动的方式也大同小异,除了在广场设报名点,还会在各栋宿舍楼下张贴海报,仅此而已。在这种方式下,并没有对活动的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

2.3.2社团发展受经费制约

高校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着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一方面因为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伴随着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在于社团作为一种自愿结合的互益组织,其非营利性决定了社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7]。社团经费的不足,导致很多活动不能进行。由于学校财政经费有限,再加上社团自身缺乏资金管理的能力,造成社团活动的物质保障不能实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足够的经费,开展活动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受到限制,对活动的开展大打折扣,不利于品牌体育社团的建设,阻碍了社团的“走出去”。

2.3.3社团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如今高校并不缺少体育活动,各个社团都以举办丰富的活动为发展目标,然而,在这种快餐式的文化下,组织的活动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学校和学生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活动。同时,由于社团活动组织人员为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考虑不够全面,举办的活动缺乏深度,导致了参与度的极大降低。体育活动要体现大众参与的特点,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性,而是要强调提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单单为了追求活动举办的数量,忽视其效果和质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3.4社团管理体制存在自身缺陷

社团管理制度过于复杂。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学生社团不仅有自己内部的管理,还受到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和武汉体育学院校团委的管理,同时受到多重领导,造成管理的责权不清,在社团的日常工作上产生了分歧与混乱,大大降低了社团项目实施的效率。目前,高校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模式,缺少一定的开放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社团的成员以新生为主,招入的新成员随着时间的流逝日趋减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社团活动,直接造成社团成员的覆盖率不高,社团发展规模有限[8]。

3体育社团管理的对策研究

3.1自媒体与体育社团相结合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极高,自媒体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宣传模式,为创新管理模式创造了基础。社团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后,在校园里进行宣传,通过微信扫一扫或者搜索公众号的方式即可成功添加并关注。日后,社团公众号定期推出与该体育社团的相关信息,帮助大家了解体育项目的内容,对体育活动进行推广。社团可依托某一平台的技术保障,对社团会员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集中管理,然后通过多平台对社团活动的常规工作进行推送[9]。在举办社团活动期间,除了以往张贴海报,安排人员设立报名点外,还可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用手机直接在微信平台上就可报名。这样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也节省了相应的用于制作海报和宣传页的费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优化了人员安排,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自媒体丰富了社团成员间的交往方式,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供了建言献策的渠道。通过微博、微信、BBS论坛等平台,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看法。这种便捷的交往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增加了交流的频率和效率,而且能集思广益,更好地为社团贡献自己的力量[10]。自媒体平台可以吸引更多具有相同兴趣的体育爱好者,大家联合起来,志趣相投,共同促进体育社团的发展。

3.2加强与兄弟社团的交流

无论是与同校的其他社团,还是与外校的体育社团进行交流与合作,都是社团“走出去”,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社团间活动的举办,是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是建立友谊和经验互补的方式。为社团以后开展体育活动,掌握校园动态,建立品牌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11月8日,武汉体育学院跆拳道社团与武汉大学跆拳道协会进行了技术文化上的交流。在交流中,社员互相学习跆拳道的技巧,讨论丰富各自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使得两校社团学员得到了交流,还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友谊。

3.3管理体制的转变

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是促进社团管理高效进行的保障,但是,往往为了达到学校的目标与要求,开展的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造成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不高。实行有效的管理幅度,学校对社团管理的体制进行转变是促进大学生社团创新发展的制度前提。重视效率与效果,在致力于办好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要强调活动项目的成果,保证活动有效稳定的运行。处理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对活动进行综合的把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促进组织内部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交流环境可以保障社团内部信息传递的顺畅,使组织内部发展目标与外部大环境要求的配合达到一致性,是组织获得外部驱动力的有效方式。

3.4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建立长远发展计划

专业的指导老师是保证社团发展的关键部分,学校应意识到指导老师的重要性,并提高指导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为体育社团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技术与指导,对校园内部的体育组织进行机构改革,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提高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对体育社团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11]。社团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从制度上调整社团发展的方向与速度,提供干部选聘和培训的指导,使得社团可以按照规定的路线,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体育社团举办的活动以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基础,使体育社团和日常教学相联系,在减少体育社团盲目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高校体育社团是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现阶段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形势总体很好,但一直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高校体育社团自身应跳出传统管理的思维定式,迫切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为社团注入新的理念与内涵,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提升社团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陈添巧 沈克印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1999:126.

[2]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1.

[3]王向东,李梦义,马宝玲.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研究及管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73-74.

[4]徐磊.和谐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为例[J].体育科技.2013,(34):150-155.

[5]社团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EB/OL].

[6]武汉大学社团联合会[EB/OL].

[7]梁红霞,王哲.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014-1017.

[8]魏玉琼.武汉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体育社团发展为例[J].搏击,2015,(7):16-17.

[9]张淼.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5,(3):150-153.

[10]吴垚.自媒体时代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新闻战线,2015,(6):46-47.

[11]喻昌军,范晓曼.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