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3-14 11:06:54

导语: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研究进展

高校体育资源既包括体育教学场馆、设备、仪器、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教师的专业和业务能力的方面,也包括各项体育管理活动等所需的人、财、物方面,是与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的总和。高校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物力以及信息等体育公共资源,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对构建多中心、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

1.1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目前,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与可利用的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在这种公众体育资源需求渐增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处境尴尬。一方面,政府力求满足公共体育资源需求;另一方面,资源匮乏、结构失调、制度缺位的弊端难掩。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多元的体育资源,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样性迫在眉睫。在我国,高校拥有体育资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利用高校这一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群体,切实通过统筹、整合、组织和配合等方式,探索高校体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是相当必要的。

1.2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1.2.1政策导向

我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社区体育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类国有体育场馆均要向社会开放,并通过强化管理,来提升使用效率,进而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要努力实现社会共享,鼓励高校体育资源在特定条件下承担公共服务的义务。可见,在当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明确高校体育资源的属性,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高校现有体育资源,以高校体育资源公益性为基础,推动高校体育资源排他性向共生性的转变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1.2.2场馆资源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场馆管理机制和体育场馆文化3个方面,这3个面构成了当前高校体育资源服务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资源共享和社会服务的背景下,合理地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有利于改善体育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关系。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850080个体育场地,其中学校拥有558044个,占总数的65.6%,高校系统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可以说,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资源优势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那么,如何通过政策导向、资源互惠、体系整合和文化共生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推动高校场馆资源社会化的问题值得关注。

1.2.3人力资源研究与其他学科

相比,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标准和职业发展过程都有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审核体系:(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还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在学习阶段,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专业实验、科研方法、基础心理学、法律基础和特殊教育等诸多方面。(2)根据我国现有的教师从业资格审定标准,体育教师除了应具备学历背景之外,还要通过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此外,入职之后,高校凭借竞争和约束机制,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和稳定队伍,使体育师资队伍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够为社会其他人群提供体育指导与服务。

1.3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影响因素

高校的体育资源相对丰富,高校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可以拓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与形式。可以说,为社会其他人群提供体育服务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但是在现有高校体育资源管理模式的制约下,大多数高校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行政性和粗放的管理模式,所以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形式、内容、机制等方面尚存发展空间。通常,高校通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健身指导、健身组织、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健身项目的研发与推广等方面,为大众提供基本的、直接的体育服务。但是基于地域和资源的不同,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内容与形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高校体育科技信息的发展水平、体育场馆与相关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影响较为深刻。此外,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提出了要求,但是缺乏相关的操作标准和监督机制。在缺乏具体依据和可参照标准的情况下,高校管理者的态度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实践工作的影响较为直接。

2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

在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丰富。虽然现在我国高校的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已逐步模仿和尝试国外先进的模式,但忽略了我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公共服务在政府支持力度、人身安全保障法规、场地维护资金、开放时间与模式和场馆管理等方面与公众体育锻炼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公众与高校体育组织和机构间的互动较少,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参与程度较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互动机制需要完善。此外,公众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低于在校学生和教师,对体育指导服务最不满意,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潜力有待开发。

3结语

现有研究已经认识到高校丰富的场馆和人力资源是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有关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大部分围绕资源共享、社会化和必要性等问题展开,虽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还处于探讨阶段,还未能构建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理论体系去指导实践。同时,现有成果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公众的公共体育需求缺乏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兰长春.后奥运背景下北京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利用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2]王芹,吴瑛.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3):19-23.

[3]曹可强,徐箐,余琳.完善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体育科研,2008,29(2):32-36.

作者:吕晶红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