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19 04:26:53
导语: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高校的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健康的体格,把握运动的技巧;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具有沟通交流的思想,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和周围的人处好关系;可以正确辨别事物,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进步;还要加深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对体育充满兴趣等等。
2.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2.1我国的高校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们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还是相当大的,往往导致同学对体育的理论知识很了解但是行动能力却不行。另外因为考试的存在学校和老师还是有“争第一”的情结,思维存在一定的误区:只抓尖子生而忽略了普通的也是大多数的同学。因此这样的观念很有必要更新转变,才能达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
2.2现在多数的高校对体育的重视得不够,课程设置整体比较单调
相对于一般的大学课程,体育一般不太被重视,甚至是处于被轻视的地步。高校体育课的开设基本上采用“两课”、“两操”、“两年制,’(本科)。就“两课”、“两操”来说,大部分学校的课间操流于形式,课外活动往往被其它课程所占用,一周两学时的体育课无论从体育活动的时间还是次数来说,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十分有限的,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特别是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这样的课程安排致使学生本来就十分淡薄的体育参与意识就更少了,部分学生不上体育课,课后就更少主动从事体育锻炼,这样在很多同学的潜意识中,体育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这样在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参加的体育活动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有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就无可争议了。
2.3从整体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不太高
高校的体育老师承载的使命重大,这要求老师们有相当的素质和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体育老师的素质不容乐观。据报道,“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具有学术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显得不足,高校体育教师身份观念明显高于岗位观念,高校称教师面临断层和年龄老化的问题,科研水平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团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广泛运用体育学科建设,部分体育教师知识面偏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日显突出,知识更新的任务十分紧迫。
2.4高校体育的考核方法不科学
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基本上仿用竞技方式,如只教几次急行跳远,就采用竞技体育规则考一般的大学生(用标准踏跳板等),将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时的做法用在大学生身上,这实质在考核大学生竞技能力和水平。评价体育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跑步跑得越快、跳远跳得越远、推铅球推得越远,这就能得到越高的分数,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越高,往往认为该校的体育工作抓得好。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高校体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
3.基于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转变观念,大力提倡高校体育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同学
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另外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所以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而不是针对部分同学;最后涉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高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目的进行重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为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设置为远期和近期,这样更加完善教学的过程。
3.2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课程的形式时间做出一些调整
各个高校应该开展合理使用的体育课程、体育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进行全过程教育与“一体化”管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另外根据学生的基本需要、爱好,结合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各种体育课类型;以教师的专项来组织灵活多样,实际、实用、实效的客观规律性教学形式。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主要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每周设两学时课外教学辅导课。三,四年级应继续延长体育课,实行全过程教育。由于教时数多,知识系统,有利于教师发挥特长,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能有力地保证各类学生在不同水平起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3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筛选,设定一定的标准
高校体育老师的选拔要有一定的标准,老师本身的素质要能够保证。要能给熟练体育素质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人才体育素质的培养,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素质教育理论与方法付诸于实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构不合理,达标教师的个体素质滞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通过体育院校尤其高师体育学院和体育系培养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大量陪养“宽基础、适应广、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抓好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并能定期培训;建立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质量、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迅速成长壮大,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使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4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测评体系和标准
建立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测评和考试制度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围绕着如何构建体育素质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更加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综合评价观;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的评价习惯;要考虑到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不仅仅是体育的技术有多好就会得到一个高分,学习态度在最后的考评中应该有体现。
4.结语
健康的身体是一辈子的财富。高校的体育素质教育应该要让大家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培养兴趣,既有对身体机能的锻炼,又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精神享受。但是存在的这些问题要不容忽视的,要积极改进这一方面的工作,直到达到我们真正的目的,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运动的社会,健康的社会。
本文作者:周明工作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现金管理制度改革可行性研究
- 下一篇: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