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研究

时间:2022-05-15 11:01:47

导语: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研究

一、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优势

1.体育场馆开放的政策性依据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强,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的资源匮乏问题就日趋凸显。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也都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1984年4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劳动总局和体委四部门联合《关于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使用率的通知》,强调体育场馆要发挥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同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和1986年3月国家体委《关于公共体育场所应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向群众开放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体育场馆要面向群众开放。在90年代中期,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由此具备一定开放条件的体育场馆有偿开放迅速启动。此外,我们国家的《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条理》等都规定和提出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公众开放。

2.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特性及开放优势

首先在政策上,国家在高校体育场馆投资规划和资源利用上予以明确规定,《体育法》中强调“学校必须按标准配置场地和器材,并不得挪作他用”。其次,高校体育系统拥有一支数量较大、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可以为体育场馆开放提供专业的指导。在物质条件上,我国高校拥有相对较先进的体育场馆、设备仪器,拥有部分体育实体,并由国家与学校作后盾,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最后,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国高校一般都处于市区或近郊,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并且交通便利,周围有较多的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有开放的需求和便利。

二、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现状

通过对部分城市的高校调查得知,绝大多数高校学校的体育场馆都做到不同程度的向社会和学生开放,但还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开放的时间上,各高校的体育场馆都能保证在双休日对外开放,在工作日也有时间不等的开放,而一般的露天场地大多是全天候向社会免费开放,但开放的时间和力度有待加大。开放的形式较多的采用出租或开设培训班发售月卡或季卡,以俱乐部的形式、以有偿和无偿开放相结合等的形式进行。由于诸多原因,对社会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无法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其向社会开放也没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2.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等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影响其开放的因素有与教学任务在时间上的冲突,不能够妥善处理教学与开放的时间关系;资金的缺乏致使保养不力,设施出现缺口,器材陈旧等问题;管理问题,体育场馆在有偿服务的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与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还不够配套、衔接;经营开发问题,对现有场馆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开展经营和有偿服务的面过窄、场馆服务对象集中等。研究发现,国外学校体育场馆着重对社会的开放力度、范围方面的研究,且形式多样,为群众的锻炼提供了方便。在体育场馆的政策、建设和管理利用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内体育场馆资源相对量较少,地域分布不均匀,现有场馆闲置率较高。在目前对体育场馆投资不可能迅速加强的前提下,为缓解场馆资源短缺的矛盾,场馆政策的重点应更多地放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上,尤其是地理位置优越、设施全面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上。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体育场馆在对社会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经费、管理等问题,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展和不断丰实。

三、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对策

1.转变观念,增强“全民健身”的大局意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要求高校及全社会各级各类人群增强“全民健身”的全局意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大趋势,高校管理者应积极转变体育场馆使用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全新的场馆对外开放的意识。应该认识到学校的安全问题并不是通过组织社会人群进入学校就能够解决的,而需要良好的管理和疏导。有偿开放的收入可以用于场馆的维修和改造,能够为学校减轻负担。还可以改善教研室教学和办公条件,为教职工谋取一定的福利。最重要的是,立竿见影的解决了部分群众健身场所缺乏的问题,对于学校、社会都是互利双赢的事情。

2.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并不是简单地打开校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政府、社会、学校行为的有机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首先要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对社会开放高度重视,通过政府行为,协调好高校、体育、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创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创造条件。政府部门可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给学校一定的补助,在学校再建一些小型、多样的大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既增加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又能美化校园。在维护器材的资金方面,可以由社区和学校分担,以确保体育场馆的正常开放。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进程,建议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建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规范和制度。

3.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体育场馆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对外开放工作,应该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做到整体规划、细致安排。为了确保开放水平和效果,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管理规定,使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法律为保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开放工作持续发展为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4.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公众消费

学校体育场馆要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运用不同宣传方式,加大对场馆开放的宣传力度,对于学校周边的居民小区多利用树立广告牌和发放传单等形式来吸引消费群体,刺激潜在的消费群体。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的关注,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因势利导,把市民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剖报道,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公布了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提升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在市民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项目,有力促进了开放工作的开展。

5.挖掘体育场馆潜力,多渠道对社会开放

(1)承办和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

据调查,全国许多普通高校不乏规模大、设备全的场馆,有能力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和表演。学校应积极与上级体育部门联系,将一些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等活动引入本校,通过现场观看、电视转播等形式,对场馆起到宣传作用,以吸引社会企事业团体和社会个人。这样做既可以丰富教职员工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够提升体育场馆的知名度、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面向全社会开展体育培训及体育俱乐部

社会健身俱乐部普遍收费较高,面对的人群面较窄,高校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场馆收费低廉的优势开展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在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同时还为群众健身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指导,方便了健身人群,扩充了高校服务公众的职能,有利于学校树立起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本文来自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春来工作单位:佳木斯大学体育场馆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