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与广州高校的影响

时间:2022-04-05 03:55:26

导语:大型体育赛事与广州高校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型体育赛事与广州高校的影响

高校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众多优质资源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在前些年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带动下,全国各个高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学校无论在教学设施、运动场馆等硬件和师资力量等软件上都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竞技体育实力提升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也要充分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高校优势资源与大型体育赛事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在大大减少赛事开支的同时提高其举办质量。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他们专业突出,有较好的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起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策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2008奥运会和2010亚运会中,就有许多现任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到比赛中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中,而且大多数比赛项目中的场馆团队,也基本都是由他们组成并进行具体的策划和管理实施工作。赛事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随着赛事的规模日益增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志愿者来为赛事做出无偿的奉献和高质量的服务。而高校恰恰是其最主要、最为理想的输出地。高校志愿者由于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成为业务熟练、专业精通的合格志愿者,在体育赛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特有的价值与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大学生赛会志愿者为5.3万人,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大学生作为城市志愿者或社会志愿者活跃在全市的各个志愿者服务站,为参赛者、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而2010广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升至为6万人,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3万人,而这些主要以广州大学生为主体。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同时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因有强大的地方经济作为后盾,其地区高校中的教学设施、体育场馆等教学硬件得到显著改善。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广州亚运会中,赛事组委会都不约而同的让赛事进入高校,把一批高校中的体育场、体育馆进行小幅规模的改建后作为比赛的场地。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馆承办了亚运会男、女排球赛事;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承办了亚运会柔道、摔跤比赛,部分足球小组赛则在其体育场举行;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承办部分篮球小组赛;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了手球项目的赛事;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馆和体育场分别承办了手球和板球的比赛;广州大学体育馆则承办了击剑项目的比赛。亚运组委会将这些已经设施较为完善的高标准场馆加以利用,不再进行无必要的重复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节能环保,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了大型体育赛事与高校融合。如今,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每当举行奥运会、亚运会、我国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之前,都会举办与其相应的科学大会,为广大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交流体育科技实践经验、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科技是推进体育运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高校都有着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是重要的科研场所之一。2009年,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教育部举办国庆60周年成果会提到: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列第5位。广州的高校依托地方政府较优越的经济优势,他们中所具有的体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类学科,还有着设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和各种科研设备,为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和提高赛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州高校还利用优厚的科研条件和经济条件,吸引了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院士、教授、博士等到穗任教,他们组成了科研能力强大的学术团体,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他们当中有着参加过国内外大型赛事的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比赛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和决策,有利于比赛圆满举办。像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一样,广州的许多高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郁,而且有着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特色。众多的广州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中来,为其提供广泛的人力资源。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集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于一身,他们能够带给体育更深层的理念、丰富体育的内涵,并对体育文化进行拓展和推广。他们在体育赛事中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还将本土文化传播给外来参赛者,有利于塑造举办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而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体育精神在举办城市内的传播,提高全体人民对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亚组委联合广东教育厅、广州教育局,在各个高校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广州团市委举办的“亚运志愿信使团广州高校巡回宣讲活动”;亚组委宣传部举办的“祝福祖国好运亚运——国内外大学生携手迎亚运”高校系列活动;广州大学举行了“迎亚运征文比赛颁奖暨‘汕尾行’新闻采风”活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了“亚运志愿者之夜校园歌手大赛”,各个高校通过举办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代表广州这所具有活力的城市,向外国友人展现东道主热情的同时,还宣传亚运、展示亚运,达到了广泛宣传亚运、宣传体育文化的目的。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促进广州高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校大学生体质整体上有所改善,但是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体能指标却呈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与高校中体育课时设置过少和体育不受学校领导重视不无关系。而大型体育赛事与高校相结合,不仅仅使得更多广大在校学生接触体育、参与赛事,更能引起学校领导等有关行政部门对体育的重视,加大对高校体育的投资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广州许多亚运会项目的承办高校就是借亚运会的“东风”,利用亚组委和本校的行政拨款,对学校的体育馆和运动场进行改造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场馆规格。而没有承办赛事的高校,也因亚运会在身边的召开,提高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消极态度,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其竞技体育的提高。如:羽毛球苏迪曼杯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亚运会的铁人三项的比赛在广州大学城中心湖附近将举行;小轮车、场地自行车和轮滑项目在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举行。这些比赛场地虽然不在学校内举办,但是其赛场都与多个高校毗邻,让全校都能够参与到比赛中来,同时也吸引了其他高校领导、教师、学生到赛场观赛和观摩,感受比赛的气氛,从而促进其本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赛事在高校中或在大学生们的身边举办,可以有力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竞技体育中所体现的“竞争”和“集体大于个人”意识,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培养高校大学生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在团体比赛中所体现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促进其优良社会公德的形成。而作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高校大学生们,通过参加亚运志愿者服务,他们获得了一个能够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开阔视野、历练成长的平台,而赛事的成功举办和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提升了这些在校大学生们的自信心。广州亚运前和亚运期间,各高校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使更多师生都参与到亚运的活动中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亚运的气氛,丰富和创新了广州校园文化,并推动校园文化的学校平台和社会平台的融合。大型体育赛事的所具有的竞技性,往往会激发举办城市高校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对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也能借此机遇培养出一批较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而其娱乐性,则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将体育作为一种增强身体素质的手段,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增进身体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

广州每年都要承办数十项大型体育赛事,经过全国大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洗礼,广州的部分高校有着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条件和较为丰富承办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启动“大型体育赛事进高校”计划,将更多的大型综合性赛事和高水平的单项赛事放在高校当中举办,赛事组委会可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场馆设施、文化底蕴等各种较为成熟的优势资源,节约开支、节能环保。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建立终身体育思想,丰富校园文化,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012年2月29日,中国足协就将男足世界杯预赛20强赛,中国队主场对阵约旦的比赛放在了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虽然因国足战绩不佳,提前确定不能出线而导致现场看球的观众较少,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已经在有意识的在将体育赛事和高校联系在一起,使得两者相互融合、互为带动、和谐发展。我们还可以做出以下尝试:将部分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性赛事的小组赛,和足球中超恒大队、CBA广东宏远队常规赛中的主场比赛等国内顶尖赛事,放在广州一些高校中或大学城内举行,这样在对其票房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有助于赛事扩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一举两得。广州在将大型体育赛事引入高校的过程中,可以以区为单位,将该区的多间高校组成高校群,各区高校群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或两项体育项目重点发展,以培育出该区高校的品牌项目及赛事,从而打造成“一区一品”的特色赛事。白云区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部)、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白云学院等高校,可以将田径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越秀区有中山大学北校区、广州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等高校,可以将羽毛球、网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从化区有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华农珠江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可以将三大球和田径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花都区有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高校,可以将篮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海珠区有中山大学(本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本部)、广东教育学院,可以将羽毛球、游泳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天河区有广州体育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可以将三大球、健美操、乒乓球作为自己的品牌项目来组织赛事;番禺区有大学城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由于大学城的大多数高校都承办过全国大运会和亚运会等赛事,硬件设施较为优越和完善,便于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承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相信如果高校能够按此格局发展体育项目、各区打造自己的特色赛事,将使得广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使广州高校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新亮点。

本文作者:周亚辉工作单位:广东药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