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锻炼论文:高校体育社团与锻炼刍议
时间:2022-02-05 10:55:21
导语:社团锻炼论文:高校体育社团与锻炼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张超越史臻申鸿鹏曹丽娟工作单位:吕梁学院
体育社团的规模山西省体育类社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根据山西省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山西省高校共有48所高校,共有注册学生社团1068个,其中体育社团235个,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22%,涉及到篮排足、乒羽网、武术、游泳、户外、轮滑、舞蹈等众多项目。体育社团的成员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社团成员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参与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招新的主要对象为低年级同学,高年级的同学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在成员结构中,除了不同年级的差异,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多。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及原因分析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对山西省体育社团参与者参与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明确且呈现多样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体育社团功能的多样性。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目的是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29%),还有的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14%),提高运动技术水平(14%),健身、美容(13%)以及扩大交际范围(10%)。体育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体育社团工作具体体现为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以社团活动的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合理安排作为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标志。训练、辅导(42%),基本能够满足社团成员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社团内部的练习赛(32%),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校际间的友谊赛(13%),在比赛交流的同时还能扩大社团的自身影响力,但是由于社团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校际间的友谊赛次数相对较少,其他活动(14%),可能包括纳新表演或者迎新晚会等。总的来说,山西省大部分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单一,缺乏创新。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平均每周两次(39%)、平均每周一次(31%)、不固定(19%),活动频率在平均每周一到两次的占到了70%。值得注意的是19%的成员选择了不固定,说明有一部分社团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访谈中许多体育社团负责人也表示,社团有学期活动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按计划落实的并不多。体育社团收取的会费对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会费的调查显示,依次是:10~20(50%)、20~30(25%)、≥30(17%),≤10(8%),会费在10~30占到了75%。说明我省高校体育社团所收取会费,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在同学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经费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日常活动经费基本是采取训练AA制(40%)拉赞助(38%),原因:社团统一,支出使用的一般是收取的会费,这是社团经费比较固定的来源,但是收取的社员费极其有限,其中还有部分需上交学联,对于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学校拨款针对的主要是学生会组织的校内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动,而对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很少,由于社团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内,活动的规模小、层次不高,影响力小,获得社会赞助的机会极少,有的社团举办活动有时自筹经费,多是由社团干事支出,学生是无经济收入群体,如果靠自筹经费举办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参与,不利于体育社团开展全民性的活动,表明高校体育社团经费缺乏保障,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及态度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均每年支出情况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74%,被调查同学一个月平均生活费在600元以上的占到了43%,这说明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近些年“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的确立,使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体育产品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购买实物为主。57%的同学赞成体育社团引导学生进行有偿体育锻炼,25%的同学赞同学校投资,支持同学们在社团的引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总之,同学们还是赞同高校体育社团引导学生们进行有偿锻炼,同时表示,收费社团要收费合理。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中,购买运动服装的消费比例最大,占42%,处于所有消费内容的首位。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教师要求上课必须身穿运动服装,从而使得运动服装的消费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攀比心理和名牌意识,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运动服装消费量大大增加。运动器械和体育书刊的消费很少只有9%和4%。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械大多数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的或者是培训班负责提供的,从而减少了学生自己购买器械的支出。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变得合理化,同学们在观赏和参与性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大,27%和19%,仅次于运动服装,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体育社团的关系对影响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经费缺乏保障(33%)、活动场地不足(30%)、成员流动快(18%),这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层次低、领导重视不够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社团的发展。大学生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消费动机、消费能力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影响甚远。同时大学生的健身和价值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虽然高校体育社团有种种制约因素,然而高校体育社团仍然拥有众多优势。集中了一大批高学历、技术全面、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有良好的运动竞技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有丰富的科学训练和指导健身经验,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着良好的体育市场开发人脉资源,具备引导学生进行有偿锻炼的操作能力。高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系统与体育社团发展的关系从体育资源服务对象的经济基础来看,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平时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固定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有的还需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勤工俭学来满足其生活消费,他们对体育消费的实际承受力颇为有限,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体育各种资源的不同收费形式会对“养成”起到消极的作用,长此以往,大学生将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对待有偿体育活动,因而运动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从而影响体育是“终生投资”的这一理念。高校体育设施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这与体育功能多元化发展趋势相吻合。大学生消费习惯容易受到身边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出消费的跟随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山西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现多样性,但是成员结构不合理,高年级的同学脱离社团现象严重。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全校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2)社团每周活动的频率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收取的会费比较合理,但是社团日常活动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缺乏保障。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受到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制约,影响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同学们还是希望通过社团引导进行合理的有偿体育锻炼,对社团还是非常信任的。(3)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是仍然以购买实物为主,学校和社会体育消费场所的改善而发生变化,使同学们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已不再单一地选择用实物性体育消费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魅力,在观赏与参与性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使体育消费结构逐步趋向合理。预计山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将向着运动健身消费、营养健身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密切结合的趋势发展,这样就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福音。(4)目前,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系统严重短缺,是制约大学生有偿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但是高校凭借着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人文环境的优势,随着高校的扩建和扩招,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会推动高校体育社团与学生有偿锻炼互动的发展。(1)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和支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化,社团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日常活动内容,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高年级的同学参与,从而增强社团凝聚力,同时做好社团的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加到社团中来,要积极调整“引导”策略,在发展大学生多元化体育锻炼方面,既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还要积极通过体育社团这个平台和载体,以加强多元化中的“体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投资素养与操作能力,真正丰富体育的内涵。(2)要不断变换学生与社团的“合作”方式,社团要立足“自主”,提高领导和组织能力,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兴趣,在体育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突出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体育社团的正确引导和宣传,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氛围。(3)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有偿服务的发展,鼓励高校体育社团与学校体育设施有偿服务体统多种形式的合作。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学校可以提高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社团既可以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又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社团设施的装备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涵,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4)提高体育社团运动竞技水平,社团的发展需要较强的竞技能力作为依托,各高校体育社团结合自身的地域,人文特色,发挥社团优势,结合区域性的特点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还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大力开发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