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研究
时间:2022-03-05 11:29:13
导语: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政府都在密切关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当中,体育场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能否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民生体育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时代,公众对于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实际的供给量却很难满足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榆林市为例,对供给侧改革下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进行研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榆林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从而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追求,体育健康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量还远远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各地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强化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在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榆林市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榆林市一直都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公共体育场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在提高城市影响力方面也具有十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这一切都为该市健康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供给侧改革为榆林市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带来全新突破口,为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和思路。截止到目前为止,该市共有体育场地3357个,但人均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只有0.95m2,在全市范围内处于末位,这与榆林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十分不协调。针对于以上问题,榆林市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抓住供给侧改革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建立起城乡一体、体系完善、功能明确的公共体育场馆以及相关服务体系,这对于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2、供给侧改革对于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2.1、促进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升级。公共体育资源一般包括有形和无形资源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等,后者包括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科研信息等等。强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升级,其实就是对公共体育的投资、人力以及场地设施等进行优化升级,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应用。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对公共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体育社会机构、体育企业的技术优势、运营经验进行应用,既有助于满足公众对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大幅度提高公众满意度。由于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从而导致很多机械设施、体育场馆、体育场地等资源的应用权、所有权不明确,甚至还会因此而停业关门,无法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在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之下,要求对现代化体育管理制度进行建立,而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职责明确、产权清晰才是优化配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最佳途径。2.2、服务方式重构为公共体育资源提供精准坐标。进入大数据时代,更加有助于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实现了对体育服务方式的重构,这些都能够为公共体育资源提供精准坐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而建立的虚拟化公益平台,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体育场馆供给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能够对相关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收集,通过智慧化项目建设,真正实现智能化服务,从根本上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供给侧改革下榆林市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途径
3.1、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配置与布局进行全面优化。(1)结合用户实际需求,促进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合理化。在体育产业当中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重要内容,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基本以服务大型活动和赛事为主,虽然规模庞大,但收入来源和功能单一,维护费用高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之下,榆林市要想全面优化配置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首先就是要结合不同用户需求,促进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合理化。以中小学体育场馆资源设施为例,就目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国内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发展仍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尝试从人均面积、政府投资以及资源协调分配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设计,且发展模式也要尽可能多样化,具体如政府扶持、内外共生、自治发展等。针对于城区不同区域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实现共建共享,政府部门在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和规划布局时,也要尽可能的倾向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以实现城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各地区群众都能平等的享有体育资源。(2)对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资源配置和布局进行全面优化。作为城市标志性体育建筑,大型竞技体育场馆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之下,大型竞技体育赛事场馆建设必须要遵循行政安排、中心服务以及市场需求等基本原则,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可结合榆林市当地的具体发展需求,赋予大型竞技体育赛事场馆以相应的中心职能,促进其资源优化配置。3.2、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服务的智能化供给。在“互联网+”的辅助配合之下,可大幅度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应用效率,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很有帮助,且与供给侧改革要求相符合。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也促进了其发展结构改造。在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综合化体育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该网站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可对自己所心仪的体育场馆进行预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体育场馆应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群体通”为例,用户可通过该手机客户端对体育场馆概况、收费价格、地理位置以及场馆内部情况进行了解,在享受了多元化创新服务的同时,也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可以借助大数据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例如,公共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可尝试与相关医疗机构、高校体育研究所、工程科技中心取得联系,共同建立健康数据库。随着体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智慧体育应运而生,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通过该数据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个人健康状况,既能够对公共体育场所资源供给加以丰富,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智慧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3.3、以体育大健康理念,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榆林市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并要摆脱传统思想观念当中小体育的束缚,以体育大健康理念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实践过程中,榆林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可结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民生工程短板补齐,将全民体育健身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对当前的公共体育场馆城市功能加以完善,同时还要建立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休闲场地,立足于社区活动站点,将学校体育设施作为辅助和补充,共同形成完善的健身网络体系,并逐渐开始向社区、农村普及。与此同时,榆林市政府还可以将当地体校的长远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扩充学校规模,提高经济水平,这对榆林市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将市体校与公共体育场馆相融合,一方面能够对场馆功能加以强化,节约维护费用,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体育赛事活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榆林市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资源优化配置途径。总之,供给侧改革为城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带来的全新机遇,要想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效果,首先就是要解决好供需矛盾问题,各地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从而在优化配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同时,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桥,吴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陕西省体育场地供给结构失衡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84(10).
[2]顾雪,李国金,藏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009(011).
[3]王迪.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侧改革研究———以王城公园事件为例[J].拳击与格斗,2018,000(020).
[4]郑怀立,赵元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公共体育服务多样化供给质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何梅,刘景裕,尹志胜.基于民族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8,037(001).
[6]何梅,刘景裕,尹志胜等.基于民族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8.
[7]郭庆.从人口视角看城市公共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与供给侧改革———以广场舞之争衍生的资源配置失衡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25(3).
[8]朱昊明.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以荆门爱飞客航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5).
作者:史文生 单位:榆林学院体育学院陕
- 上一篇: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表现力因素研究
- 下一篇:职业核心能力公共体育学习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