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12-17 04:03:26
导语: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归纳等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促进公共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发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2003年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施行[1]。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是大学生锻炼的主要方式,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十多年了,各个高校针对公共体育课程的管理也在不断的完善,有些高校还专门将公共体育教学单列出来在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管理下专门负责公共体育教学。公共体育教学不同于体育类学生教学,他们需要依据《纲要》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设计。近年来在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在教学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有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公共体育教学的效果却无显著变化。大多数学生离开校园也就离开了体育活动,他们没有真正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新课改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课改的要求与学校现有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不相适应。现有的教学制度高度的规范化,不能体现个性的培养,而且评价方法仍以成绩为主。现有的教学模式也是极度僵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忽视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理论新方式不能切实贯彻到公共体育教学中,所以新课改的效果不显著。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时少,任务重,教学质量不高。《纲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课时量与教学目标在《纲要》中已经明确指出,但那是基本要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事实是多数高校把依据《纲要》制定内容变成了按照《纲要》制定内容。在《纲要》的范围内制定内容没有创新,不切实际,这就很难达到《纲要》要求的:“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可自行制定锻炼计划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的教学目标”。4个学期的144学时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能保证公共体育教学课时量,效果就可想而知。另外,公共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术课,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十分必要。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了一些歪曲的创伤治疗方法,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没有将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健康运动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而针对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也是不能忽略的,只有将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运动技能目标的顺利实现。2.2教学内容泛化。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多是依据学校现有条件制定的。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增加,现有的条件很难适应快速的人数增长。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球类、操类、田径类等为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多而不新教学形式僵而不活,这些共性内容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容应紧扣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3]。应将趣味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内容深度开发,依据学生特点个性化培养,依据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开展体育课。另外,还可以依据学校区域特点,发挥优势、优化学校公共体育教学资源,达到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即多又精的效果。2.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公共体育教学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全体非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对象不同又极具个性,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和针对性相结合。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如:“满堂灌”、“控制锻”等情况已经严重脱离现状,不能满足学生对个性发展的需求。公共体育课是开放性为主的课程,它要求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更加灵活,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重要。公共体育教学应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引领学生向着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慕课、拓展课等新兴课程形式同样可以运用到公共体育教学中。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2.4教学场地、器材严重缺乏。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扩招,场地设施老化,师资的更新等都是重要因素。《纲要》中指出,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然尔面对场地设施缺乏的现状大多数高校的选择是扩大班级人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再无保证。其实针对场地设施缺乏的情况是有办法解决的。学校购置和更新是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学校特点、学生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合理的维护器材,提倡学生制作器材,对器材进行创新组合等等;另外,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课程可以有效缓解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依靠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能力的提高弥补场地设施缺乏的短板[4]。2.5课程考核体系不合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情况。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考核、学生互评、教考分离等形式。目前公共体育课常见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但这些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有着特殊情况的学生,他们的成长要看学习的整个过程。所以公共体育教学考核应该具有针对性。目前比较科学的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是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进步空间。另外,应该对成长效果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3.1完善教学理念。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大学生在校时的主要锻炼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应把原有的提高学生成绩和“玩”的思想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培养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将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放到首位,积极引导学生认知锻炼的价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还应将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2优化教学内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与健康内容为主,优化教学内容已经十分必要,应将发扬优势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结合。部分学生放弃喜爱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因为考试评价标准高而放弃的,不一致的体育课程内容考试标准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程内容的自主选择[5]。应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体育游戏、体育拓展,户外生存等等。摒弃那些老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喜欢公共体育课。3.3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当时的教学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将成为主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6]、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等应被广泛应用,这些方式更适合现代的学生,也更有利于达到学习目标。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7]。3.4开发教学资源。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的形式是资源与需求不平衡,资源需求大于资源存量[8]。面对教学资源短缺的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高校体育物力资源开发应重视对校内体育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发挥现有器材多用功能,可自制器材,充分有效使用体育场地[9]。学校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区域性高校可以开发本地区特点的体育课程;民族地区高校把民族健身操纳入到课程体系对保护、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现实意义[10]。3.5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考核体系的设定应能直接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体育成绩的评定只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考核,竞技成分太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11]。传统式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必须改变。考核既要反映教学效果又要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抵触心理[12]。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准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更有利于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中沉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
- 上一篇: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 下一篇: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