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时间:2022-11-19 10:02:49
导语: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传统乡村型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这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
多年来,我国针对农村地区了多项惠民政策,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境况,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也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均衡、农村居民参与度低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与党所提出的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违背。农村与城市不同,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要研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模式,首先要认清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其次要分析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性,最后要健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使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成为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服务事业。
一、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
过去,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缺少公共体育服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农村居民体育协会、开展区域性农村体育竞赛以及建立农村体育积极分子表彰制度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这意味着我国已经保证大部分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共体育服务。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居民充满对更高水平生活的向往,逐渐将体育健身消费视为日常生活支出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期待更好的体育健身设施,期待体验更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在此期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开始形成“由有到好”的新局面。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便于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但实际上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还有政策上的差距。我国重大政策后,最先落实到城市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也同样先落实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被边缘化,以至于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工程已经趋于完善,而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工程却刚刚起步。除此之外,在经费投入、供给配置和相关保障措施方面,农村地区远远不如城市地区。但随着“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提出,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并严格把控公共资源配置,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另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由基层政府提供,基层政府作为唯一供给主体容易出现供给质量、供给效率以及供给总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
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层政府是提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这就意味着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会受到政府政治意愿、政绩考核机制以及政府财政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基层政府都是以GDP增长为主要工作指标,如果地区GDP上不去,就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用于公共体育服务工程的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是一项公益性服务工作,具有持续时间长、见效慢的缺点,如果基层政府有足够的精力,他们愿意投入于持续时间短、见效快的具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中;如果基层政府自身精力不足、分身乏术,那么他们更不愿意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程当中。其次,农村地区的市场能力有效,难以承受公共体育服务的压力。大部分农村居民在白天活跃,并且他们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用于农活,根本无暇去进行体育健身运动,即便他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也不会都用在体育健身运动。还有,农村地区的场地、资金等资源有限,农村居民更愿意投入时间干农活,从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最后,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明显,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和体系。发达农村地区与欠发达农村地区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整体低于东部公共服务的水平,并且这种情况会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而扩大,如何缩小发达农村地区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差距等问题亟需解决,否则难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
(一)合理化的发展定位。针对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缺乏发展动力等问题,首先要做好合理化的发展定位。从公共体育服务的地位来看,它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以便于巩固基层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的应有之义,要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公共体育服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体育场地设施与乡村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其二,体育活动能够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活力;其三,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心,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优秀人才。因此,公共体育服务并不是局限于锻炼身体,它更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形式,推动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动力。另外,锻炼身体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有限,减少农村居民在卫生医疗中的支出,也能变相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二)针对性的发展方案。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保障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是基层政府的职责所在。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还是低于城市地区,而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此公共体育服务会优先布置在城市地区。实际上,如果一味地追求绝对公平,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以及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失败。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公共体育场所庞大,主要考虑到城市地区的人口密集以及经济实力较强,因此建造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压力较小。并且,城市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居民可以有偿享用更加完善的体育设施与氛围。农村人口分散,建设与城市规模一样的体育场所会对公共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来进行公共体育服务工程的建设,认清农村地区的长处,避开农村地区的劣势,做好村村不同、村村可用的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现代体育文化适用于江浙一带沿海地区的农村,而民俗体育文化适用于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另外,在普及现代体育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护民俗体育文化,使二者能够共同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程建设。(三)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农村公共体育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居民,就应该做到发展依靠农村居民,发展成本由农村居民共享,做好农村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同时有更多的获得感。农村体育组织由农村居民发起,也由农村居民组成,最了解农村居民的体育发展需求,是连接农村居民与基层政府的重要组织。它能够树立农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动接受管理者,而是制定发展计划的参与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农村居民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替代方案,开始主动为公共体育服务而服务,满足村民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农村地区缺乏合适的体育场地,他们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划出一部分区域作为集体区域,从而避免日后发生相关的纠纷。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都会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健身运动,因为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运动才是最好的。另外,还要注重农村地区的体育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热情,以人才研修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服务队伍,同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广大农村居民传授新型体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式,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637-650.
[2]夏成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0-16.
[3]赵吉峰.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16-18.
作者:彭智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 上一篇:体育舞蹈学生就业调查研究
- 下一篇: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