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舞蹈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探究
时间:2022-06-20 08:39:31
导语:形体舞蹈融入公共体育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及终身体育主导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确立,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更为严峻的教学任务。形体舞蹈兼具艺术性和教育性,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探析,探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体舞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形体舞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当前中学教育体制的限制,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体育运动基础,身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加大了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学难度。袁贵仁在2014年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急剧下滑,学校教育在体育教育体系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教育学研究者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大,抑制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技能为主的教学形成应试化教育模式,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寻求全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形式是当前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可以丰富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针对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中课程体系传统、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文化元素,单纯强调体能训练,与现代大学生的追求和理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对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缺乏兴趣。高校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急需加以调整和改进。(一)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高考录取人数2000年仅为221万人,2018年达到791万人,高校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多,使高等教育逐渐趋向大众化,也导致入学大学生的整体质量下滑。同时虽然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各教育阶段已经得到广泛普及,但是面对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压力和束缚,中学阶段依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被大幅挤占,加之高考教育考评体制中,体育素质的考察处于占比极少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导致学生忽视体育课程学习[1],很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延续到大学阶段。进入到大学教育阶段,教学氛围和教学形式都相对开放,赋予学生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建立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和规划丰富的体育教育模式正是扭转和提升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理念和兴趣的必要基础工作。(二)学生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缺乏正确理念。学生进行课程学习,需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作为方向引导。高校进行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而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有84%的学生为获得学分参加公共体育课程,仅有16%的学生为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参加公共体育课程。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征,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不良的学习动机,会导致其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出现一些不正确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的学习质量。(三)高校缺乏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其中包括体育课程教学、运动竞赛、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丰盈起来,同时能够从多重角度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目的[2]。而从实际的实施过程来看,诸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应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教育中存在教学资源配置不足、缺乏教育经费支持等现实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都受到限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也产生直接影响。由于高校缺乏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导致其在经费投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以体育场馆建设情况为例,教育部在有关规定中要求,运动场馆的建设标准为生均3平方米,而相关调查人员随机对我国20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进行调查,有81.5%的学校没有得到这一标准,甚至有6.5%的学校运动场地面积生均不足1平方米,这与国家标准相去甚远。高校对于公共体育课程重视力度不足已经成为限制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四)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当前高校都将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但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课时安排存在差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安排具有极强的自主性。由于受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3]。很多教师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都会选取自身较为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学生,学生自身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特征,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体育活动形式多样,而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体育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形体舞蹈将舞蹈感知与舞蹈者的肢体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体现舞蹈的动作美,同时通过舞蹈者对自身肢体的有效控制,能够体现整体的姿态美和线条美,实现运动锻炼与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高质量的具有时代感的形体舞蹈教学将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净化学生负面情绪等综合效果。形体舞蹈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以下应用优势:(一)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身心压力。当前大学教育处于开放的教育形态,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存在诸多联系和关系,因而学生不仅需要面对学业压力,还要考量生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等,身心压力巨大[4]。应用形体舞蹈形式开展公共体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提升气质,还能够在音乐和舞蹈的文化中得到艺术氛围的熏染,通过音乐文化和教育形态的碰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焕发活力。形体舞蹈训练过程还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学生可以发表个人的训练心得和学习成果,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动作技巧,从而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得到改善,缓解大学生的身心压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传统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球类、田径类运动项目训练为主,由于学生缺乏运动和身体基础,在项目运动中产生强烈的疲乏感,更使其对于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体育运动观念和习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应用形体舞蹈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全新的认知,形体舞蹈虽然运动强度不大,但是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却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形体舞蹈的动作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同时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得以改善,进而提升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5]。(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重智轻体”是过去中国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运动基础薄弱的问题。开展形体舞蹈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得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在音乐韵律中感受艺术的美感和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同时形体舞蹈有诸多形式,为实现舞蹈良好的表现效果,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排练,不断对动作进行修正,学生能够通过持续的训练过程,磨炼个人意志,提升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形体舞蹈课程在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其重视程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内容设置等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高校课程设置的决策者切实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形体舞蹈课程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巨大潜力和长远意义,积极探讨发展形体舞蹈课程的长期规划和发展进程设置,着力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积极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形体舞蹈教学活动。(一)提高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高等教育学校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虽然高校的教学任务在于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衡量优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将这些莘莘学子培养成为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坚力量的现实要求。只有开展有效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才能够实现其对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6],才能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形体舞蹈教学的科学设置和有效实施是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2014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体现了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同时也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引导方向。(二)重视优质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要实现有效的公共体育教育,需要重视优质师资力量的培养。传统公共体育教学普遍采用教师擅长的运动项目,而进行形体舞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基础,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舞蹈基础和素养,当前高校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双料或多料平衡的教师资源,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政策,吸引和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教学领域,学校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选聘两种方式提升自身师资力量,高校可以在当前体育教师队伍中,选择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教师进行专项进修培训,使教师能够具备开展形体舞蹈教学的能力;同时,高校可以通过社会公开选聘的方式,使社会层面具备高水平形体舞蹈教学能力的人才加入高校教育团队,提升高校综合教学实力。(三)加强形体教学活动。形体训练是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基础,开展公共体育教学活动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形体训练[7]。其一,站姿训练,站姿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从而使其在形体舞蹈中体现出肢体动作的曲线美,教师可以采用靠墙站立、分腿站立或者单腿站立的方法,并进行擦地、大踢腿等分支动作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现良好的站姿;其二,走姿训练,部分学生存在走路姿态不正确的问题,会对形体舞蹈的整体美感产生影响,正确的走姿形态能够体现出协调性和轻盈感,双脚在一条直线左右协调移动,双臂自然下垂并协调摆动,教师可以应用直线循环走路的方式进行走姿训练;其三,舞蹈基本姿态训练,形体舞蹈与传统舞蹈训练也存在相吻合之处,需要学生通过掌握手位、步伐等基本动作,通过基本姿态训练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值得注意的是,形体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编排,使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层次感,带动学生能够完成训练过程。(四)丰富形体舞蹈教学内容。形体舞蹈课程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将交际舞、韵律舞等内容有效应用于课程教学活动中,精心编制符合时代特色且与当代大学生理念、文化、兴趣紧密结合的形体舞蹈课程,利用这种特别体育教育形式中的音乐氛围的营造、形体舞蹈的艺术美感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形体舞蹈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在具体形体舞蹈课程的编排上,也可以积极组织和引导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骨干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增加课程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教师也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模式,通过组织课余活动、组织形体舞蹈社团等多种形式,拓展形体舞蹈训练的广泛性,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实现了公共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8]。
四、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肩负重要的教育责任,传统公共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体育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形体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是丰富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内涵、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的的有效举措。高校可以通过提升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重视优质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形体教学活动、丰富形体舞蹈教学内容等途径,使形体舞蹈学习和训练活动能够在高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培养建设伟大祖国有用人才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周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6):125-128.
[2]郭利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融合[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12):133-134.
[3]史德平,陈建国,张益民,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量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8):135-136,138.
[4]夏雪芹.现代体育思想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10-11.
[5]韩明非.北方高校冬季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7(34):151-152.
[6]江瑞.航海体育教学与公共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6):95-98.
[7]焦庆超.健康体能训练进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7(16):37,95.
[8]彭仁兰,杨楠.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下降成因及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188-192.
作者:罗小艳 王文斌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 下一篇:大学体育教学户外运动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