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03 08:57:34
导语: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俗体育文化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承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在分析了制约民俗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课传承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高校;公共体育;改革
我国的民俗体育是中国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传统节日当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是社会发展中的遗留的珍贵文化保护资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视野下探讨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从炎黄子孙、孔孟之家等历史文化到各种传统体育运动如:蹴鞠、马球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各类资源多姿多彩,大多以传统节目为主,比如:舞狮、喷火、拳击、武术等表演型艺术类节目。各类体育运动也都具有它所代表的区域性民俗文化特点,也都传扬了中华民族强身健体的优良传统。例如:潮汕的英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会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但很多地方并没有好好珍惜把我当地的特有民俗体育文化,也没有注重其特点和发展,“民俗体育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1]。民俗体育文化的推广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加了解民俗传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更是可以帮助我国树立更加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民俗体育文化加入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之中,可以促进高校现有的体育模式改革,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之中加入中国民俗体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发展快慢的关键就是这些朝气勃勃,青春洋溢的学生们。他们的文化素养及身体素养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把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还可以达到加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目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也需要充实丰富,许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适合我国学校体育对课程与教学的要求。”[2]。所以要在学校的发展中用教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做到知识与健康的共同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征之一。它是民族文化,区域性文化的代表。为了要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要把各种体育资源与师资资源整合,既可以传授文化知识,又可以传承民俗体育文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更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让学生们走出课本,充分体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的美好文化。这种民俗体育文化融入教学课程的行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本土教育文化”的认识,更可以提高他们参加民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知识,达到创新改革课程的理念,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目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3]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增加传统体育项目是非常有益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的。在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往往更关注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状况,例如800米成绩、引体向上的成绩、立定跳远的成绩等,而缺乏体育传统文化的输入。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学生文化自信的缺乏。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们的公共体育课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贯彻落实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所以民俗体育文化在大学课程中的改革首要认知就是要增加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己主动喜欢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能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民俗体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状况
虽然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但当地很多部门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发挥不了它璀璨的光芒。在我国的经经济发展中,政府部门不能重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造成了体育文化发展经费短缺,在学校的教育中也不重视体育文化的培养,很多的体育资源,场地,器材紧缺,造成了体育文化发展停滞不前。尤其是民俗体育在学校的发展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对在大学,中小学校中的民俗体育项目普及较少,现在大多是各地区得民办中小学校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但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比赛等。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的民俗体育项目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更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为我国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奠定了基础。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基本代表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民族体育项目是最积极向上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表现。它不仅可以参加体育项目的人们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更可以带动大众运动的积极性,更可以减少当前人们很多的亚健康状态。传统体育项目以自己独特天然优势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实现区域性经济价值的发展。所以说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行动迫在眉睫,只有在学校中大力推广,并利用及创造传统体育资源,才可以是民俗体育文化得到长久的发展。学校是文化氛围最浓,传播知识最快的场所,在传统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们学习、开拓进取的积极性。这对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制约民俗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课传承的因素
民俗体育文化大多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形式呈现。除了各地区的传统庆典以及传统节日,剩下的传承对象大多以中小学生、大学生为主。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状况,所以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中坚力量就是学生。但目前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占用场地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学校中场地的占用问题,很多学校因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而放弃了很多的体育项目培训。其次,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规模、设施、质量上等很多地方不到位,造成了不能满足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的要求。现在的很多人大多是抱着自己的目的而参加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说:为了身材而跑步、为了其它目的而学散打等,都不能抱有正确积极健康的心态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不是真正喜欢而去学习,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学。另外,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以校队的形式在校园中开展,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普及”。[4]这就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4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对策
4.1依托地域优势积极探索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多元,民俗体育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各民族、学校可以组织探索我国各地方的民俗体育项目,规范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体系,为高校民俗体育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社会的改革就是需要创新精神,高校是推动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广,现在很多大学课程都有了自主选择的体育项目。相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民俗体育更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民俗体育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各高校可以依托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开展民俗体育项目。也可以将当地的民俗活动进行改编,将古老的民间艺术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具有全民健身效果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这样既体现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高校还可以通过民俗体育文化讲座或者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表演来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4.2完善政策及师资队伍保障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起这一问题,加强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政策,为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校要自主研究民俗体育项目的重要性,研究出更加有力的学术保障,加快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的脚步。民俗体育项目成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首要前提是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既要懂体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又要掌握民俗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校还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寻找懂得民俗体育文化的教师,以及研究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民俗体育专项培训,邀请民俗专家学者全方位讲学授艺,为民俗体育融入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利于体育教师的多能型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普及度比较高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易于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重新编制统一的竞赛规则制度,在高校进行推广。并作为高校考核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应该充分协作,以提高人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效率。4.3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社会都是在一步步的改革中进步,教育也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提升、转变教育理念才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深化大学民族体育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的结合当地,本校的文化发展需求,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文化水平的建设,还能发展当地特色民俗体育文化[6]。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教育大多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加入民俗体育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是大学课程多姿多彩,更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这种和谐体育精神为大学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民俗体育文化弘扬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条件。由于每所学校中,都有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各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共同发展。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就是从每个学生,每个老师,每个学校中开启,这样不仅可以是民俗体育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扬,更可以发展各地区民俗体育文化。这也为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民俗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推进我国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深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使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共同传承。因此重视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高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婧.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6).119-139.
[2]吴坦.民俗体育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互动式发展研究[J].才智,2015(22).186.
[3]潘桃铃,李先长,洪伦.基于文化强国战略下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04):117-120.
[4]李刚,梁俊雄,刘丽,温搏.基于粤西民俗体育的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2).8-12.
作者:郭曼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人文精神在公共体育的作用
- 下一篇: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