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研究

时间:2022-05-02 08:57:44

导语: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逐年下降,从中能够看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参考相关调查资料及实地考察结果,归纳出目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建议通过改变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结构,以及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育:公共体育;质量提升策略

在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新闻会上,教育部提出“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水平在20年下滑趋势中已经有所回升,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在5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中,运动能力和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这一情况极大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足,为此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深度挖掘影响公共体育教学的根本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公共体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根据《全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高校体育课作用的定义,已经明确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文件中指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体体质增强、增进健康、提高运动素养,是高校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根据2014年我国教体艺相关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可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为在校学生提供体育教育,培养其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课程。

二、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相关文件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要求明确,主要以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为目标。但从多数高校针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测评来看,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运动指标较低,甚至多数学生出现比高中时期还要低的运动水平。体质健康检测结果逐年下降,已经客观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的严重缺陷。影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是:1.学生主观因素。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2.55%的学生以获取学分为参与动机,36.75%的学生属于被动参与体育锻炼,7.25%的学生表现出对体育课程极大逆反心理[1]。由于并非出于体育锻炼加强身体健康的客观目的,学习热情与运动意识并不明显,以至于出现应付课程和教师普遍现象。尤其多数高校学生自主运动意识欠缺,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机会少、时间短、运动强度低,以至于整体健康水平与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六次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中显示,近16年内,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成为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2.课程结构因素。从多数教学调研结果的分析中能够明显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计划安排存在误区。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课程规划,已经不再适用于学生日益发展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运动引导也没有足够的辅助作用,单一的课程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多数高校课程编制中,并没有要求体育教师需要进行课外内容拓展,仅以教材内容为范本指导教学。从运动角度分析,书本知识仅为理论,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启发并不足以支持以运动目标为导向的体育课程。因此,公共体育课程的结构调整,也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教学环境客观因素。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保持人均3平米的运动场地。但由于各大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场地比较拥挤,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高校仅为29.67%。从运动器材的配备情况看,部分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运动器械已经老化,虽然可以应付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针对我国127所高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96.75%的高校中体育经费仅为总教育经费的2.25%,其余高校体育经费占用比例也不超过3%[2]。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已成为所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实施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并非其他专业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为主。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重要,尤其在运动项目的实际训练中,主动意识不高,在运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必然无法产生较高的训练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较高的运动目标,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表现出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在校园中开展多种体育活动,构建体育运动文化,共创健康文化的运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并不限制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项目,以便促进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2.拓展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验与体育知识含金量。公共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运动内容需要涉及更多的体育项目及活动内容,以便扩大学生的选择性。一方面,从时间角度分析,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可以从体育社团活动中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起来,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运动能力。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创建体育项目社团,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跆拳道社团、游泳社团、户外运动社团、登山野营社团、街舞社团、瑜伽社团等。这些学生自己组织的体育社团,在学生运动喜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热情,以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3]。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构,为学生丰富学习资料,拓展体育知识的含金量,以便更好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学习运动知识的机会。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提前传授学生相关的比赛经验和规则,让学生在运动中扩大知识含量,产生对篮球项目的主观认识,进一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3.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更新公共体育课程必须在足够完善的操作和运动场馆内开展更多体育项目,如果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降低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为此,高校应从自身的教育经费中拨出更多经费,打破目前体育教学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一方面,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情况,在经费准许的情况下,扩大室内外体育场馆的建设。包括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游泳馆及综合操厅等,只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相对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与校外商业组织合作,扩展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教学资源。例如,与校园附近的健身会馆、游泳馆、瑜伽会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商业组织加强合作。为商业组织扩大校园宣传,而学生也可以从校园走到校外,参与更多更丰富的体育项目,达到多方双赢的合作目标。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联系体育器材的生产企业,为厂家生产的新型体育用品做宣传和测评。厂家可以得到校方反馈的产品信息,了解自身体育用品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调整全新的设计方案,制作出适用性更高的体育器械。高校也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学生准备更多体育器材,进而达到扩充体育教学设备的现实目标。才能在有限的资金使用上,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实现为学生拓展体育器械更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的根本作用。

四、结语

通过对影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能明确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课程结构设计存在偏差及教学环境与设备的不足之处。为了提升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建议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拓展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验与体育知识含金量。并且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更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教学环境与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才能依据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解决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下降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

[2]陈卓源,曾宪波.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山大学公共体育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5).

[3]彭仁兰,杨楠.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下降成因及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

作者:王龙龙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