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要素研究

时间:2022-06-30 10:40:47

导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要素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要素研究

摘要:以人口地理学中的要素集聚指数、ArcGIS空间分析为基本手段,着重对山东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空间要素集聚特征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全民健身站点集中度较高(集中度指数1.13以上),生产集中度也较高(集聚指数2.52以上),而黄河三角洲地区、省会经济圈等地区还存在一些区域上的极不平衡现象。据此,根据山东“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提升各区域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城乡统筹性,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社会治理环境;资源配置实现扩大与优化并举是实现战略协同发展的关键,更是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空间结构优化的逻辑主线。

关键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要素集聚;空间结构

伴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效推进,山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和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与此同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如何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尤其是如何协调好与山东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地区性差异非常大,如以县域为单位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差异较为突出。因此,立足于山东农村地区,以“两区、一圈、一带”(“两区”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圈”是指省会都市圈,“一带”是指鲁南城市带)为战略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空间区域选择,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能力进行调研和论证,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1研究方法

1.1要素集中度指数

该研究采用生产集中度、人口集中度、全民健身站点集中度等,用来衡量该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能力。具体界定如下:生产集中度=某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百分比/某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比[1]。人口集中度=某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百分比/某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比[1]。农村全民健身站点集中度=某区域全民健身站点数量占全省全民健身站点数量百分比/某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百分比。

1.2ArcGIS空间分析法

ArcGIS空间分析法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和产生新的空间信息[2]。该研究运用ArcGis10.0完成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分析,以明确其空间分布特征。

2山东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要素空间集聚效应

根据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确立不同区域的空间要素集聚可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通常而言,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与资本的空间集聚作为一种经济地理现象备受关注,不同的学者曾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等。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要素集聚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地区间的空间结构差异,从而可根据地区发展战略确立对应的提升策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进程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也逐步得到提升,这也预示着中国公共体育走向规制化发展的轨迹。表1是对山东农村地区四个区域空间要素集聚程度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省会城市经济群和蓝色半岛经济区在各项要素集聚上表现出较高的特征,不仅在人口集中度和生产集中度上表现出较高的特征,在全民建设站点的覆盖率上也较高,尤其是蓝色半岛经济区,农村全民健身站点的覆盖率相对较高,在具体的调研中发现,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而西部隆起经济带相对较低,省内的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时,根据google地图卫星影像资料对山东各区域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进行了分析(图1),其中,菏泽和枣庄两市未做统计。从中可见,山东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站点的农村配置还非常的不均衡,以鲁中和鲁东地区配置较好,其他一些地区配置较弱,正如同前面的分析一样,各区域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教不均衡。

3山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提升策略

3.1城乡统筹:破解城乡二元社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3-5],围绕统筹城乡的试验区建设也不断涌现,其主旨在于消除城乡差距,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分配不均,做出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应该说,统筹城乡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也找到了新的突破点,由于受传统“二元”体制结构的影响,农村群众体育表现出多方面的不足,如: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供给主体、供给结构及组织保障等方面。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整个服务大致应该包括: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健身与指导、运动宣传、竞赛组织、体质监测评价、健身开展工作情况的调查监控、场地器材保护维修等。要完成上面的各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力行为,其中,逻辑主线就在于城乡统筹战略的深入贯彻。据相关调查显示:山东省各地区上级体育行政机构对乡镇体育工作经常进行检查指导的仅占43.66%,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的技术指导服务仅占10.84%。对村民调查还发现:仅有14.91%的乡镇经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6],同时,许多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器材已发生了非常大的破坏或损坏,一些体育设施存在着极大地危险因素,有些器材是由于使用过度而导致损坏,有些器材则是缺乏使用而导致陈旧,但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损坏,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已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体育事业的管理存在严重的层级性和断裂性,农村公共体育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甚至,从某种层面来讲,准市民社会也谈不上,这使得纯粹的社会治理几乎并不存在,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使得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应需加大落实。应该说,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差距不仅是全国范围内的差距、省域内的差距,同时在县域内非常突出。绝大多数县域内城乡群众体育的硬件、软件等不亚于省域内差距。如就体育经费而言,马进[7](2009)对马鞍山城乡群众体育的调查中显示,86%的社区都有相对固定的体育经费,而78%的行政村没有体育专项经费和固定的活动场所。所以,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要取得实效,必须先要缩小县域内的城乡差距,从当前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空间集聚要素特征来看,这种县域内的差距还非常明显。

3.2社团自治:改善社会治理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迅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前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的表现之一就是体育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参与程度的提高,因此,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由于“计划体制”下的政府已经不具备生产全部体育公共物品的能力,所以政府已经不能满足个体行为者对体育产品多元化的需求,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部分体育公共产品就必须由社会体育组织来完成。政府要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社会体育多元化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就必须使体育社团自治,因此,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体育社团发展的政策环境。比如在人事方面,给予体育社团独立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方面,改变单一的财政拨款和补贴等政府资金支持手段,尽力将政府包办的做法改为服务购买方式。政府还可以通过鼓励体育社团资金渠道多元化,对个人及企业向体育社团捐赠等行为减免税收等手段来鼓励个人和企业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并同时改善体育社团的财务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完善法律机制,监督机制,是规范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全的法规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所有社会体育的经营活动应符合体育市场的规律,需要法规制度作保障,从而保证社会团体实体化的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团体步入实体化的进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使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体育社团具有不同的管理法规,以规范各类社团的发展,从而用法规促进体育社团实体化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国家调控、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关键时期,探索体育社团如何打破与政府部门“重叠同构”的尴尬局面,实现与国家协同治理,在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中,切实担负起体育社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对我国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和体育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3.3资源配置:扩大与优化并举

截止2010年底,山东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式登记注册人员达到83875人,预计2015年底,山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5万人,然而,众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分布在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点也可以从诸多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中得到体现。事实上,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相对发达的鲁东沿海城市,许多农村甚至在夜间开展诸多形式的体育活动(图2),然而,这些体育活动的组织主要是由群众自发性的或村委个别干部组织实施,很难看见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来加以组织,整体上呈现出自发性的组织特点,自然也就缺乏持续保障机制。从2012年起,山东省财政厅安排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约2.6亿元,在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13个市的3035个行政村实施“千村扶贫健身工程”。按照每村补助6万元的标准,进行了健身器材场地整修,并配备相应体育器材等。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快速增长。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分别为33.8%、27.4%和38.8%,基本接近三分天下,并驾齐驱;二是财政资金是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成为社区乡镇行政村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支柱。2014年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指出,将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山东省财政在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安排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1.5亿元,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参与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并启用带有卫星定位功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对县级以下场地设施进行了“逢村必进”的普查。然而,虽然“全民健身工程”和“千村脱贫健身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仍然严重不足,尽管截至2014年底,山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已超过40%,但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这一点从前面的GIS空间分布可见,图1),东部沿海地区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而中西部有些地区的农村覆盖率还不足30%。同时,在体育场地建设的选址上也存在着极大地差别,许多行政村在选址上集中安排在村委大院,没有考虑到村民的便利性使用。为此,当前一段时间,山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既需要在投入上扩大比例(重点对投入不足地区),又需要在结构上做出优化,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4结语

(1)根据各要素集中度指数来看,省会城市经济群和蓝色半岛经济区在各项要素集聚上表现出较高的特征,不仅在人口集中度和生产集中度上表现出较高的特征,在全民建设站点的覆盖率上也较高,尤其是蓝色半岛经济区,农村全民健身站点的覆盖率相对较高。(2)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战略方面,城乡统筹:深化破解“二元”结构,主旨在于消除城乡差距,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分配不均,做出城乡统一协调发展。(3)强化社团治理,扩大社会自治环境。山东已实施了“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根据各区域战略,指导和培育想要的社会资本力量和社团力量是一项关键任务,这也是促进该省快速发展的关键,以便尽快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作者:于永平 单位: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晓芳.城镇群空间结构与要素集聚[J].经济问题,2015(1):124-128.[2]李涛,陶卓民,李在军,等.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1):179-185.

[3]董德龙,刘文明,SEAMUSKelly.归属、规模、规制: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认识[J].体育科学,2015,35(3):83-89.

[4]易剑东.中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1-10.

[5]沈克印,陈银桥,杨毅然.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逻辑、困境及治理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1):39-43.

[6]于军,姜玉泽,杨永明.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24-25.

[7]马进,田雨普.和谐社会构建中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66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