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08 04:13:31
导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鲁西北(主要包括德州、滨州、聊城三地)的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期刊网及山东省各级政府网站查阅与山东省全民健身及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信息、文献资料、报纸资料、地方年鉴等,为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级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法,对鲁西北部地区(重点德州、滨州、聊城三市)发送农民问卷220份,收回212份,回收率96.4%,剔除8份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96.2%;发送村委会、体育工作者问卷55份,收回50份,回收率90.9%,有效率100%。
1.2.3实地考察法
深入鲁西北农村地区,对其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活动内容以及后续保障反馈工作等方面进行考察,实地调研、了解鲁西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
1.2.4逻辑分析法
对所搜集所有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1.2.5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山东省公共体育服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研究人员交谈并做记录,针对鲁西北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目标、管理与组织、保障、运行机制、供给等方面重点探讨。
1.2.6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2.1.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鲁西北地区大部分农民选择体育锻炼场所依次为村委会公共体育场所、自家庭院、公园、学校体育场地、企业或公司体育场地,所占比例依次为:29.9%、19.6%、17.6%、12.3%、9.8%。此外,1.0%选择政府部门体育场地,2.0%选择收费俱乐部,1.0%选择收费运动场馆,1.0%选择文体中心。首先,当地公共体育服务的场地场馆和设施主要是通过政府供给实现,政府绝对垄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单一供给模式还未被打破。其次,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尚未得到有效激发,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三方部门中非常重要的社会营利性机构,组织在表1中只占3%的比例,这一微不足道的比重显然与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的。第三,NGO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硬件提供的贡献率为零。NGO作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第三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NGO本身的天然属性决定了自身不可能成为硬件设施提供的主要方面,但是应该可以看到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依然能为本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加强与社会营利性机构和组织的互动、联动作用,一方面能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带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拓宽了硬件设施的供给渠道。
2.1.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知识、信息供给途径现状
在调查的镇(村)中,7.8%的镇(村)健身指导员或者体育工作者会经常宣传有关全民健身知识,62.8%的镇(村)健身指导员或者体育工作者会有少量宣传有关全民健身知识,29.4%的镇(村)健身指导员或者体育工作者从来没有宣传有关全民健身知识。在本地区农民获取体育锻炼知识、信息途径的调查中,有超过半数(78.5%)的被调查人群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获取体育服务信息,仅9.3%的调查人群通过体育信息宣传员获取有效服务信息,8.3%的人从文化站处获得的信息,3.9%的人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体育服务的信息。
2.1.3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内容现状
在调查的镇(村)中,农村居民锻炼项目选择广播操的79人占38.7%,选择徒手操的193人占94.6%,选择气功、太极的34人占16.7%,自编健身项目的67人占32.8%,选择具有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108人占52.9%,选择爬山、跑步的145人占71.7%。,选择其他的67人占32.8%(见表4)。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公共体育活动内容单一,软硬件条件差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鲁西北地区农村居民大部分喜欢简单易学的徒手操、广播操、气功、太极等徒手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鲁西北部地区有12%农民经常参与体育法规的宣传,58%的农民偶尔参与,30%的农民从来没有参加。可见,法律法规作为农村居民获取合法权利的最重要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在当前背景下将其作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故当地政府部门应该转变正确思想,重视农村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法律权益的宣传,这也是农村居民对其合理的公共体育服务诉求表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府部门对于开启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权利意识,落实农村各项体育事务开展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
2.1.4农村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
在调查的镇(村)中,农村居民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与管理工作满意度为:满意的占4%、比较满意的占39.2%、有点不满意的占23.5%、完全不满意的占19.6%、弃权票占13.7%;对体育社团协会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满意度依次为2%、33.3%、29.4%、25.5%、9.8%;对企事业单位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与管理工作满意度依次为2%、31.4%、33.3%、23.5%、9.8%(表6)。数据显示:有一半多的农村居民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与管理、体育社团协会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与本企事业单位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满意度普遍较低。
2.2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2.2.1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及技术保障不足
场所是公共体育服务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条件设施,体育场地设施实效性、安全性的保障直接影响锻炼者参与体育锻炼的质量。2011年以来,鲁西北部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呈现场地设施技术保障环节缺失,健身器材损坏严重;广大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健身消费意识低;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覆盖严重地区不均衡,特别是被调查的鲁西北二、三线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配置差;场地设施覆盖率、技术保障效绩评估体系建设不健全,使得地区场地设施虽出现了问题,却找不到问题源头及解决办法。
2.2.2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发展不充分
2011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入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行业体协、人群体育协会、各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其他体育社团,要加强本项目的文化建设和传播,打造本项目的品牌赛事、品牌活动。通过对鲁西北地区锻炼项目数据显示,山东省二三线地区特色项目开展缓慢,没有把地方特色项目作为自己主要参加项目,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地方特色体育项目,也没有举行特色体育项目比赛等;对有些地方特色体育文化、体育项目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2.2.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与组织运行
真正能反应管理与组织机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受益群体对其的满意效果。通过调查农村居民对体育服务组织与管理满意度说明了,不管是政府管理与组织机构、盈利性和非营利性管理与组织机构均没有对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实施有效的行动;政府倾向的单一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原则服务对象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农村居民的需求,导致了农村居民对其满意度较低;体育工作者职能缺失,不能真实有效的指导、教授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管理与组织部门或个人,对其效绩评估指标没有切实做到督促各组织与管理部门或个人做出切实有效的行动。
2.2.4现实困难阻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开展
通过调查,50名村委会干部及体育工作者认为阻碍本地区开展农村体育存在的困难度依次为缺乏资金—缺乏场地设施—缺乏统一管理—缺乏技术指导—缺乏健身器材—其他。说明:山东省政府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管理与组织缺乏针对性,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二三线地区;据统计山东省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已经突破16万人,但体育指导员及体育工作者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技术指导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地方村委会干部缺乏必要的科学健身方法的知识储备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对策
3.1实施针对性的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模式与保障机制
针对性的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保障机制是在多元化、分区域的基础上,针对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落后地区实行特殊的供给与保障方式。目前,山东省公共服务开展好的地区大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这说明山东省公共服务开展的好坏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1)针对性的资金投入。由于鲁西北地区为鲁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农村更落后,地区市场与各种非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其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资金投入的投入力度。2)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市县镇村”四级健身工程建设,增加健身活动中心数量及健身活动中心技术、维护、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有关部门的横向联合,大力推进特色工程建设。3)加大健身指导、体育信息供给力度与重视服务保障。按区域划分,增加体育健身指导培训机构、网络电视信息服务平台及文化站数量,定期对村委会干部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培训,以确保应对不同情况的突发事件,切实发挥“全民健身宣讲团”的作用;加大区域内体育工作者与技术人员投入,实行区域内体育信息供给与保障责任制,加强后期保障质量;提高村委会干部及体育工作者工作效率,使科学的体育信息及时传达到农村居民手中并及表6农村居民对体育服务组织与管理满意度调查表(N=204)时得到所需求的帮助。
3.2建立与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
完善的、可操作的、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是行使公共体育服务权利的后期保障,是评价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1)完善法律法规及宣传评价标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把宣传法律法规次数及宣传质量作为评价标准。2)建立公共体育服务问责制。明确各级政府、体育工作者、村委骨干的服务职责,实现农村居民行使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要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把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1]。3)建立基层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把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1]。
3.3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模式
实行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模式,重点在于统筹城乡,综合考虑,缩小城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首先,在鲁西北地区建设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模式试点村,且试点村之间定期举行小型体育赛事,“以点及面”进而扩展到周围各村庄,逐渐形成以试点村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覆盖其余各村庄、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其次,农民的体育意识的高低至关重要。通过利用电视、镇乡教育网点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构建了集科普教育、体育娱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学习平台,引导广大农民紧跟时代步伐,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增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紧迫感,初步营造出了爱健康、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继续增加体育文化站在鲁西北地区中的数量,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安排体育工作者及骨干人员指导广大农村居民科学健身,以提高其科学体育锻炼意识与方式。再次,综合考虑本村经济状况、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居民生活水平、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与需求等特点,建设适合本村的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与设施供给方式、运行机制、保障体系、效绩与评价体系。综上所述,对鲁西北部地区农村进行针对性的策略、城乡一体化的方式,完善其供给体系、组织活动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运行机制、激励与评价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实现覆盖全省公共体育服务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
作者:石金龙石婷婷赵元吉杨伟工作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上一篇:公共体育发展论文6篇
- 下一篇: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