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论文:角色定位与竞技体育的前景论述
时间:2022-02-04 11:16:10
导语:角色定位论文:角色定位与竞技体育的前景论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于文谦崔国文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特征及角色定位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态势从奥运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首先,奥运项目分布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从奥运金牌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优势项目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跳水、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射击、举重、蹦床、女子柔道等项目上,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这些项目所得金牌占到总金牌数82%强。纵观我国历届奥运会成绩这一特征同样显著。从1988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射击、乒乓球、体操、跳水和举重等5个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5届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60块,占80块金牌总数的75%。另外,我国竞技体育在国内项目布局、运动成绩、运动队建设、市场发育等方面存在非均衡发展特征。其次,强项不强,弱项不弱。所谓的强势项目与弱势项目是从项目自身国际影响力而言的。目前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会员数超过200以上的奥运比赛项目主要有足球(208)、田径(210)、篮球(212)等。这些项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受到各国运动爱好者的追捧,普及度极广,因此国际影响力更大,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强势特征故称为强势项目。而弱势项目则指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员数处于在100个左右的项目,如赛艇(112)、击剑(108)、棒球(108)等,强势项目与弱势项目在金牌设置上并无区别,但无疑只有在体育强势项目上具有竞争优势的,才算得上真正的竞技体育强国。[5]根据这一惯例,我国优势项目跳水(155个)、体操(125个)、乒乓球(186个)、羽毛球(147个)、射击(154个)、举重(115个)和女子柔道(187个)等基本都不在强势项目之列。没有一个大项国际联合会数目超过200个。呈现出典型的强项不强,弱项不弱的分布趋势。最后,培养模式奉行“举国体制”。我国当前奥运选手的培养基本沿用“举国体制”的方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为我国的金牌战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体制也带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大量资源集中发展优势项目后,其他项目需要的资源必定被剥夺或者减少,自己的优势项目潜力挖掘殆尽之后,可以拓展的夺金面必然受到限制。国家角色定位角度之下的竞技体育特征诠释竞技体育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大背景下的具体表现,从竞技体育的发展态势中也能窥视出国家定位的思路。同理,国家发展思路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特点。首先,竞技体育的非均衡性是我国当前的错位竞争思维的具体体现。所谓错位竞争是指避开竞争对手的早已经确立的优势,集中精力做好对手没涉及或者没注意的领域快速确立相对优势竞争地位的一种竞争策略。我国尽管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在产业布局、经济实力、国民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法制建设等软硬件上离发达国家还有着明显差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提到: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没有改变,虽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因而我国只能灵活运用错位竞争,不断创新思维,在狭缝中不断积蓄力量,以求成长。竞技体育项目非均衡性发展是我国国家角色定位的具体反映,也是金牌效应下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国竞技体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上成功登顶。但同体育强国还有巨大差距,项目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夺金点狭窄,在强势项目上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超越美国只是形式上的领先,无论是奖牌总数、分布趋势还是国内人才储备、资金支持等仍然有着巨大差距。我国竞技体育之所以在当前世界列强激烈竞争、摩擦不断的大环境下取得不菲成就与我国积极拓展发展道路,充分运用错位竞争这一思路是分不开的。体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弱有强,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我国竞技体育的总是立足本身特点,在国际体坛变化中不断寻求发展薄弱点,予以重点公关以求金牌效益最大化。以蹦床为例,我国因为同项群项目水平较高,且开展较早,因此这一领域中很快的占得先机取得不俗战绩。其次,知识经济时代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决定了产品利润。出于文化、体制、历史等的原因,我国尖端技术多靠自力更生,在很多先进领域中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我国长期拥有8%左右的增长速度、低廉的劳动力所带来的人力优势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生产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与资源性的,附加值低,与美国、欧盟、日本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相比尚处于外围地位,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有限。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但中国的外交手段仍显单一,且资源有限。在文化方面,在西方眼里,中国儒家文明被视为会引起冲突的世界七大文明之一[3]。当前我国国家角色定位决定了竞技体育的强势不强的尴尬态势——这些强势项目普及较高,各国投入较多,关注较广。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国想在田径、足球、篮球等强势项目困难远比发展乒乓球、羽毛球等弱项难度要大的多。基于以上原因,出于金牌战略分布的考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重点放在适合国情的、投入相对较少的优势项目上这种思维必然造就强项不强,弱项不弱的局面。最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我国国家定位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力的不断增长我国被视“欧亚大陆新政治地图上主要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4]。然而通过北京奥运从成功申办到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罗格语)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蜕变与强国的崛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国经济的重心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带有污染的加工制造等低产值的产业为主,部分增长是依靠的人口福利。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定位的必然选择。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困境面前也是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低成材率为代价,谋取金牌的优势地位。在体育产业发展上也是借助人力资源优势,利用人海战术,用极高的淘汰率换取少数人的成功。
大国理念下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重塑
现代国民的培养是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目的决定方向,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既是竞技体育的发展目的也是发展的方向。当前世界竞争激烈,关系错综复杂。国民素质直接决定了国家竞争力。竞技体育在培养国民素质方面有着显著作用,首先,竞技体育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素质,运动素质的提高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其次,在培养与强化国民竞争意识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不断超越是竞技体育核心价值之所在,是人性张力的直接体现,对于孕育社会精神,培养大国国民气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最后,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参政与民主意识。这些都是当代国民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质,也是大国心态下发展竞技体育的目的与方向。大国责任与度量下竞技体育发展多元化态势大国角色定位中不仅要有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硬实力,而且国民要有与之相应的不卑不亢、按原则、讲理性的健康的大国心态。无论是竞技体育、休闲体育还是学校体育等都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我们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予以发扬。金牌固然重要但是应弱化金牌关注度。随着人们需求多样化发展趋势,竞技体育必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反而言之,随着生命力强的项目的普及,人数的增长,群众基础的不断增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必然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即使脱离国家队的支撑,同样可以诞生更多的运动明星。用自信的态度,坦诚接受自己的不足,充分借鉴其他众多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才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融入,所以由此可见,大国视野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及项目发展多元化趋势是必然趋势。体育发展的多元化还涉及一些非奥运项目的发展问题。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大量的民族体育。然而,不可否认在竞技体育的金牌战略压榨下生存空间日益狭隘。无论是政策、资金还是舆论宣传都侧重于世界流行的项目。大国心态之下的民间体育则更体现“人文关怀”——适合什么地方发展就在什么地方发展,喜欢何种项目就发展何种项目。不用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舆论。只有自信的面对才能孕育健康的体育观、价值观。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事物发展是体现大国风范的重要标志。3.3大国理念下竞技体育“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转化与互溶集中资源,选择优势项目力争在点上的突破是弱国办体育的战术选择,也是弱国办大事的必选之计。却不应该成为未来体育发展必须的、唯一的选项。站在历史角度来看,普及与提高才是正道。当前,我国很多职业队伍都聘请外教,欲以学习本项目当前世界流行的先进经验。然而,很多队伍引援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注重对技术或者战术的理解与接纳,而对其精神层面的理解仍难领悟,或者说文化交融出现错位导致失败。聘请外教固然是形式上的开放,是对世界文化的接纳,然而精神层面的领悟才是我们学习的本意。客观的说,技术规范各国相同,而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其原因很多就是精神文化层面上没有与本项目深度切合。执教国外队伍本身就是宣扬自身文化的一个途径。郎平执教美国队取得历史性的成就。由此就是对我国女排精神的发扬与传承。民族不意味着狭隘与独享,民族的东西要敢于拿出去,这样才是大国民心态。大国心态不应将某种项目简单的归为民族的或西方的,并带有偏见的看待西方体育或者东方体育。无论何种项目只要融入到本国,且很好的融入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就不应视之为外来的,因为已经被民族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反过来说,“世界的就是民族的”也不无道理。因为世界文化在融入不同民族的过程中必然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只有成熟的民族心态才能不被短视行为所局限。而这种心态的培养正是竞技体育孕育国民素质的目的之所在,才是我国发展体育的本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