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与体育活动探讨

时间:2022-02-21 08:31:38

导语:大学生体育与体育活动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体育与体育活动探讨

摘要:该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大学体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分析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体育认知与体育兴趣缺乏、锻炼习惯没有养成、锻炼氛围缺乏和锻炼自律性差等;提出了素养大学生核心的方法路径,即强化大学生体育认知、教会大学生一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建立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机制、注重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争取领导重视等。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活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自我价值,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很重要。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1]。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单是专业素养,也有参与社会生活的其他素养,如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等素质,这些人格要素对他们走向社会、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充分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这些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的核心素质

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它包括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健康生活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3]六个方面。

2大学体育对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一是发现美和鉴别美的能力,体育运动是弘扬美、展示美的大舞台,在体育运动中体味运动员的气质美、运动技巧美、运动服饰和场地设施美,一定会使参与者获得美的陶冶,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二是运动员的形体美,表现为体格体型匀称,骨骼发达,肌肉结实,肤色光泽洁净,气质轩昂[4],这是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是大众所崇尚的人体美,一定会激发参与者热爱生命与坚毅果敢的意志品格美,一定会塑造参与者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2涵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相对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课程安排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体育属于人文范畴,每一个项目起源与发展,都与该项目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相关联,是特定地域下的文化现象。同时各个体育项目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诸如武术、跆拳道、射箭和网球等项目的特定运动礼仪和项目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运动参与者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对于涵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起到积极作用。

2.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是学生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走进大学需要适应大学生活,如大学里的同学、大学的师长等,同时还要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接触社会上人和事,体育运动具有集群性和开放性特点,参加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不但要与队友互动,还会接触到对手、裁判、观众和工作人员,要了解和掌握赛事的组织策划,善于与队友合作战胜对手,这一系列活动对于培养参与者自我展示能力,如何正确对待观众、裁判和对手,即学会与人相处、促成自身的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毫无疑问,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对于参与者参加社会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意义重大。

2.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脑力活动[4]。在体育运动中适当运用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可以对落后的学习方法提出质疑,还可以大胆提出自己新的想法,如对运动装备进行革新,使其好用,并产生好的训练或比赛效应;在运动场上为了战胜对手,需要改善技术,提高运动效能,在比赛中需要创新战术,以己之长,克他之短,进而战胜对手。这就是说做一个好的运动参与者需要有创新意识,这也是体育运动的魅力之所在。

2.5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具有极高的参与和角色塑造感,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可接触如队友、裁判、对手和观众,包括兴趣相投的玩伴,一起训练、比赛和开展活动,彼此之间就会产生人际交往,大家在有形和无形中都会开展自我推销,让他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借助体育运动平台进行的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信心,积累人脉,为未来参与社会积累了重要社会资源[5]。

2.6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

体育运动不但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培养参与者的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6]。在体育活动中,人们需要具备团队意识和团体荣誉感,通过互动就会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其次开展体育活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者具备配置资源、善于组织规划设计;三是体育运动,尤其是竞赛活动需要高度组织性,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需要组织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体育活动平台可以有效提供这些要素。

3调查结果分析

3.1大学生对核心素质的认知

表1调查学生对核心素质概念的认知情况(N=178)由表1可以看出,56.74%的大学生了解核心素质概念,43.26%不知道。这一结果虽说大多数学生对核心素质概念清楚,但43.26%的学生不知道也是不容忽视。所以学校应在学生进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学生进校就认清就业形势,自觉培养自己就业所需的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3.2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

据调查了解,96.63%的学生认为大学体育可以增强体质,85.39%认为可以休闲放松,75.28%认为可以学习体育技能,78.65%认为可以培养责任担当品质,79.78%认为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精神,74.16认为可以培养公平守则品质,64.04%认为可以提高审美情趣,66.29%认为可以培养组织沟通能力,60.67%认为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创新能力,82.02%认为可以培养参与者社会交往能力,70.22%认为可以提高心理素质,61.24%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5.28%认为可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可度较高。

3.3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了解制约学生参加对体育活动的有个人兴趣、领导重视、体育氛围、同学影响等,数据显示:57.87%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38.2%兴趣一般,3.93%的不喜欢;有53.93%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重视,5.62%认为学校领导不重视,有40.45%的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一般,还有67.98%的学生认为因学业繁重,64.04的学生%认为锻炼习惯没有养成,有56.74%的是因场地少简陋,有46.63%的学生认为是受同学(体育氛围)影响,有42.13%的认为缺乏专业人指导,39.33%的是自身条件限制。以上数据说明,过半的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是喜欢的,不喜欢的只有3.93%,但38.2%兴趣一般的学生变数大,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会因为体育活动场地有限,造成参与程度不高,其次是他们虽明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但不愿付出辛苦,其三学校体育氛围也是影响因素,其四领导重视尤为重要。

4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见与建议

4.1强化大学生体育认知,养成锻炼习惯

首先是让学生认识体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其次是认识体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其三是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通过各种途径,如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宣传手段,加强体育知识和体育活动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第一”、“运动生命周期”和“体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其四,教会大学生至少一项运动技能,且能运用所学技能进行自我锻炼,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4.2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意义重大;学校在体育经费投入、体育教师待遇保障、体育教师培训、场馆设施建设、甚至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以及校运动队建设上高度重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学校体育工作规划,并加以完善和执行;体育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只有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好的体育锻炼和学习环境。

4.3建立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机制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习得技能,还可优化身体形态等;另外,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还学会自律、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忍受、学会克服困难、学会领导、学会协作、学会共情、学会融入和接纳、学会自我推销等能力。鉴于此,建议学校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考核中,设定一定的学分,并对学生的完成学分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还要形成规章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起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4.4注重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械是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和开展课外身体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尽量拨出一些经费或多方筹集经费添置体育设施和购置体育器械,尽量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4.5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学校应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鼓励各班级、各年级举办特色运动会,并将运动竞赛成绩纳入评优、评模中去,以赛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人人重健康,人人爱运动,人人会技能的学校体育格局,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有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的指示精神。

结束语

大学体育活动对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完善大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即学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资源配置、管理机制上下足功夫;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大学体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具备家国情怀,树立为国育人的意识,打造自己高尚的师德,练就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够把体育育人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21-6-27].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0-23.

[3]王为民,赵国祥.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基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学典礼寄语文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04):18-26.

[4]马众,何思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6(04):137.

[5]黄新敏,胡晓敏,宗晓晓.基于现代书院制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03):3-5.

[6]殷夏容.浅议高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培育[J].经济师,2017(04):274-275.

作者:许志琳 郭萍 林万雷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 汉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