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大学体育课的积极性
时间:2022-02-07 11:08:04
导语:浅析提高大学体育课的积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表现的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目前有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他们认为参与体育运动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到身心乏累。大部分学生都是勉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他们自身对于体育运动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当体育教师组织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时,学生们表现的并不热情。如果没有体育教师的监督,那么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拒绝体育运动,也不愿意上体育课。(二)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弱。现如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许多的大学生也都是独生子女,这便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也不具备坚韧、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事实上,那些平常勇于挑战自己,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意志力会更强,他们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比不爱运动的学生要强很多。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
二、提高大学体育课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一)运用多种教法。体育教学应避免单一教学,应增加体育与学生粘性,从兴趣着手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应使课程更具层次性,摒弃传统的跑跳教学,将问题带入到课堂中去,调动每位学生的运动欲望。在体育练习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竞技类活动,增加课堂整体参与度,在竞技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参与同学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收获一份喜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特征增加特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深化个性化教学。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避免学生对重复的活动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可以将舞蹈、放松运动带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放松身心。教育应遵循大纲要求,但方式要给学生足够的新颖感,相比于体育运动,学生更喜欢富含娱乐性、竞技性的课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这两个环节的比重,多样化练习更易于为学生带来视觉及头脑上的冲击。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千米跑换成变速跑、竞赛跑、接力跑等,将固有的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师也可以将球类运动带到课堂中,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与理论教育侧重点不同,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强化学生体魄、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课上,教师同样可以将小组合作等方法运用到体育课中,根据学生体质合理分成运动小组,使每位学生得以发挥自身长处,从而激发运动激情,以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二)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就是由个人喜好而形成的一个团体,在这样的社团里大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长处,也可以锻炼自我,强化自身。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建设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主动运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为大学生的锻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诸多热爱运动的学生集聚于此,运动专属平台可以避免学生因没有环境而放弃运动的问题。由于俱乐部是以个性化及主动性为主的运动平台,这既可以加强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也可使学生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此外,在开放自由的俱乐部中,每位学生交流协作,共同探讨经验收获,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化发展,有助于提高每位大学生的体魄及综合能力。(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高校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体育课,并愿意主动地进行体育训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不是那么的愿意服从教师管理,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喜欢上体育课,大学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一些关于奥运会比赛的事情,让学生明白体育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从而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所改观。高校体育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体育明星的运动发展的历程,这样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们的上课的积极性,而且高校学生会产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之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高校学生们的锻炼意识就会高涨起来。通过高校体育教师的传授和高校学生慢慢摸索学习积累的过程高校学生们就能更全面的认识社会,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团队精神。只有高校学生们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总而言之,加强体育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要求并没有高中那么高,但教师也不应放松警惕,要时刻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好处。同时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体育教师也可以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在参与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共同锻炼,也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帮助对方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穗霞.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J].价值工程,2011,(18).
[2]陈灿华.小议如何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J].才智,2011,(18):102.
[3]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04):23-24.
作者:王小妮 田永周 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 上一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困境与策略
- 下一篇:破解大学生体育教育困境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