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时间:2022-05-29 10:35:09
导语:高中体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中源于生命、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课程,包含了体育教学、自主锻炼、校队训练、体育竞赛等多方面内容,不仅具有教育性、娱乐性,还具有竞技体育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是学生迈入社会后不可缺少的品格,对学生身心健康、三观皆正有着重要作用,社会需要具备技能与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如果不具备强健的体魄,即使人才掌握再多的技能与知识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现阶段教育领域越发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1.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如果体育教师能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有效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以及教育,势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知识的学练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知的挑战。1.3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升学压力、各种电子产品充斥在生活当中,使得青少年在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逐渐降低。在体育核心素养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使青少年在锻炼的过程中磨练意志,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体育锻炼意识不断提高,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及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1体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框架。“核心素养”是由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提出的,是指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道德。它由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如图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人类生存必备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适应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形成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健康行为体现为养成良好的运动、作息与饮食习惯,保持良好身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应各种环境的应变能力等。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竞赛中遵守规则,以及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追求。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方面。它充实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涵,使学科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塑造得到了彰显。体育精神包括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勇于拼搏;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竞争、公平公正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尊重对手、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等。2.2体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2.2.1以学科知识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科知识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最直接载体,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必须借助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来落实。首先,高中生对于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体育课上单一的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也不单单是把课上的教学内容掌握即可,而应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该项运动技能背后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中,通过教授健美操规定套路动作,使学生学会成套动作。但如果仅此而已,学生对于健美操这项运动还是停留在只会一套动作的层面上。教师如果在动作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拓展。通过观看顶级健美操比赛视频介绍如何欣赏健美操比赛(竞赛规则、健美操比赛分类等);如何进行健美操动作、队形的创编(基本动作、常用队形变化方法)等。这样就将健美操所包含的内容有效结合与组织,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需要选择适切的体育学科知识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要让学生了解,这样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教材的拓展知识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关联,按照这样的思路围绕体育学科的特性选择学习的内容。在排球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主要在传垫发球、技战术配合、排球竞赛规则等方面,能够在观看排球比赛的过程中看得懂比赛,在排球运动员的专业动作中发现自己体育课上学习过的的动作。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排球运动员选材、排球场地器材准备等学生生活中基本用不到的学科知识,就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教师需要创设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法的规划与设计,融入学科教学情境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内化、理解与提升。如在球类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比赛创设体育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勇敢拼搏、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等意识。2.2.2以主体互动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手段。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主要包括师生互动与学生间的互动,肢体参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肢体互动贯穿课堂始终。互动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内容和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科价值。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运动能力与体育品格、体育精神等要素的结合,不仅学习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如课堂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比赛时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就需要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来引导学生。2.2.3以过程性评价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保障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自尊自信的品质,再结合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应关注对学生的学练态度、组中表现、学习效果的过程性评价,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评价。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及时制定针对性内容解决问题,有效帮助学生改进与提高,同时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积累教学经验,最终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难度较大的“支撑跳跃:横箱屈腿腾越”单元评价中,除了传统的单元终结性评价外,教师还设计了“支撑跳跃:横箱屈腿腾越单元过程性评价”(见图2),从评价的三个维度“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选择针对性的观测点,根据内容主题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信心和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侧重对社会适应做评价。2.3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策略。2.3.1教育设计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中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现有运动水平的了解,制定新的单元教学设计,设定学生可以掌握但又有所超越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获得自信及成就感。比如在篮球专项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NBA赛季的进度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每节课有固定环节以赛促学,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培养体育情感和体育精神。2.3.2提高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布鲁姆指出教学环境是能够强化和塑造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高中体育课堂的情境创设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运动竞赛的体验相融合,反映出体育学科所独有的学科价值与魅力。创设途径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利用体育竞赛来创设学习情境;第二种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来创设学习情境。比如可以在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与实践操作,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养成良好习惯、科学健身等内容来整合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完成教学目标。2.3.3重视学生在课上的体验、运用与思考高中体育课堂中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重视学生在课上的体验、运用与思考,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内容,更能够运用与思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与方法,与老师、同学融洽合作,获得积极的体育情感体验和运动体验。2.3.4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要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课堂体现在共同创设课堂主体情境、共同体验与共同评价等方面。
3结束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在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为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富学,程传银,宋生涛.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研修程序设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131-136.
[2]曹琪.终身体育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8):5-6.
[3]刘金鹏,谢丽华.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1,3.
[4]罗芬.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及评价[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240-242.
[5]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5.
作者:李慕 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
-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 下一篇:猪养殖常见病成因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