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3篇

时间:2022-06-30 09:21:21

导语: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3篇

第一篇

1、我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现状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稳定前进,以健康为方向的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因为体育的长期性及效果的缓慢性,导致了大学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大学时期的体育课程怎样设置,才为大学生的自身健康长期服务?怎样体现自身健康的长期性目标?怎样解决大学生目前短期体育教育与终身健康的长远目标对大学生长期体育能力锻炼之间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难点与重点。总体说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面对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系统应该将教学目标从“理论型”或“技能型”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的多样化教学目标体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与新的课程理念的争斗必然存在,主要的体现在“如何教学”的问题上。在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是改革首要面对的问题。第二,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大部分高等院校虽然在体育课程资源的扩展上陆续引进并应用了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可是在课程结构调整及教学效果的拓展方面,并没有关注到体育理论课与体育实践课、课内与课外等协调发展的问题。最后,大学体育课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这并没有得到有关领导的关注。

2、以健康为方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将健康第一设置成为教学指导思木目

2.1.1、一个思想,两个强调,三个重视

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以身心健康作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性、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强调课内教学为课外健身服务;重视系统体育理论教学,重视系统体育锻炼方法教学,重视系统体育思想理念教学。

2.1.2、将学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涉及普通的健身方法及健身理论知识;鼓励学生每天都自主进行系统的体育健身活动;促使体育理论学习和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得体育理论知识及方法融入到体育实践活动中。

2.1.3、重视学生意志品质教育

在体育课程理论教学、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建立起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及上进精神,重视鼓励学生进行长期性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2.2、以健康为核心科学有效地设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可以分成理论课程及实践活动课程。体育实践活动课程又可以划分为:学生课外活动、课内体育活动及比赛等内容。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学习体育锻炼原理及规律、自身健康情况及身体能力评定原理及办法等内容。体育实践课程是以理论课程中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健身原则等为依据,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喜好的锻炼器材、天气变化因素等进行选择教学。同时,教学中还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自主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建立起独立体育健身能力。课内体育活动是锻炼身体及形成良好健身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利,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陶冶情操,洗涤心灵,使得人格得到提升,这些都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通过这些课内体育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促使其建立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自主完成课外体育活动。老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监督,促进学生形成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群体性的体育锻炼也对学生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做得好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也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群体活动的空间,促进了友谊、提高了技能、增强了体质。

2.3、建立以健康为主的体育课程评价系统

在课改以后,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也有所改变,原来的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来评价,而对学生的态度、感受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而课改后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包括健康知识的加强和以健康为目标的观念强化,以此激励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工作中去。以健康为主的评价体系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内容进行考核:体育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占3090;运动技能考核成绩占1090,根据所学运动科目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考核;柔韧性测试占1090,主要是坐卧体前屈考核;耐力考核占20%,学生可以选择1000一3000米长跑或者200一400游泳,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肺耐力;健康学习、进步程度,这两点占据1090,主要参考上学期和本学期的耐力测试、运动机能和柔韧的进步程度来测评;课后体育锻炼情况占20%,除了上述几项在校内完成的考核后,还需要对课后锻炼情况进行测评。

3、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向以健康为方向改革的建议

3.1、强化体育课的实效性

普通大学体育课程以健康作为主要方向进行发展和改革,就需要建立以能力、兴趣培养、健身观念、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习健身方法以及终身健身的理念为核心的体育课程系统,同时需要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达成一致,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内容和目的的统一,从根本上提高体育课程实效性。

3.2、形成锻炼意识对提高成绩和体质有重要作用

通过多次实验能够证明,以健康为改革方向的体育课程能够提高大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而且提高大学生学习意识、增强锻炼能力,最终形成终身健身的观念,实现体质与成绩共同提高的目标。

3.3、强化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健康为主要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健身和运动形成自我安排和制定计划的习惯。将普通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都以促进锻炼、有益健康为基准,这样才能更快更彻底的实现改革。

3.4、加强改革力度

想要更好的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要强化改革力度,高校可以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以健康为主方向的体育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为主,同时深化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以健康为改革方向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材、体育设施、教学计划;加强以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器材、场所及测评仪器等;积极组织教学科研活动,活动内容要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总之,高校以及体育教师要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尽快实现以健康为方向的改革,而在此之前需要做到的是,拥有以健康为方向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和教学规划等。

4、结束语

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想实现以健康为方向的改革,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探索和规划,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大学体育课程以终身健康为主要方向,更加体现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就应该以学生健康为目的,将学生终身健康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竞技体育为主的大学体育改革成以学生健康为主的课程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及质量的监督,真正实现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以健康为主方向的改革。

作者:龚勇工作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第二篇

一、普通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教务系统选课制度僵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选项课制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每个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而且不同学期里不能重复选同一项目。这种选课制度,对有些学生需要继续学习所喜欢的项目或者提升运动技术水平不利。②选修周期较长。有些高校的选修课时间是一年,太过于注重学生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掌握,很多学生就觉得体育选修课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随着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人数增加,普通高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选修课的开设。根据以上对学生最喜欢的项目分析中发现,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形体礼仪、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都需要室内场馆的配套。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还处于没有综合体育馆或室内体育场馆的状态。有些学校仅把运动场看台下面的空间间隔成一两个室内场地,根本无法满足项目的开设。室内体育场馆的严重紧缺,综合性体育场馆偏少,已经成为制约体育选修课发展的关键要素。

3.项目选择不均衡,师资配备无法满足

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推行,极大地满足了高校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但也不可避免地使多数学生将目光集中到少数趣味性较强的新兴项目上,调查中显示,学生希望参加学习的运动项目排前五位的分别是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合计超过总人数的七成。这些项目在体育院校也是近些年才开设的,这就决定了目前普通高校这些项目的师资配备应该是不能满足需要的,而师资力量普遍较为雄厚的田径项目却无人问津。

4.充分自主的选项课模式助长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

多数同学将兴趣爱好和目的需要作为自己选课的依据,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独生子女走进大学,项目是否辛苦,考试是否容易等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女生)选课的条件。选项课教学模式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效能,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就是合理的选择,将选课的决定权完全由学校转交给学生,而不加以必要的引导和控制,无形之中就会助长学生怕苦怕累的消极思想。自己随便选的课或者是别人帮忙选的课,盲目选课和随意选课的学生占有一定比重。

二、普通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对策研究

1.建立“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式,优化选课制度

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中建立“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纲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将锻炼价值大,却又较苦较累的田径中长跑项目和一部分体育理论课程规定为“必修”项目,学生必须参加一个时段的锻炼和学习;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套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轮滑等新兴项目和飞镖、台球、保龄球、棋牌类等娱乐休闲项目设定为“选修”项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学习。同时,考虑到师范专业大多数学生今后将奔赴中小学工作的实际,将师范生体育素质(队列队形指挥、广播体操、运动竞赛组织方法、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等)作为必学内容,提高适应中小学工作的能力,彰显了课程特色。选课制度应该符合各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单纯的为了部门工作量的减轻。在开设体育选修课前,体育教学部门在学校选课网站向学生公布开设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时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对于有些热门的运动项目,可以同时安排有几名教师教学,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教师。这些方式可以多种方式组合运用,以利于合理的开设课程,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2.完善场地器材建设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其他可利用资源。体育选修课对场地、器材和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年的学生群体都在变化,学生的需求也在变化。为了开设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场地、器材和设备的配套都要求同步跟进。学校不但要考虑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增添体育器材,同时还应考虑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对现有场馆和设置进行多样化组合、分解和转换,以适应每学期所开设项目的需求。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其他可利用资源以应不时之需,比如借助社会体育场馆或周边高校闲置场地等。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按照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采取一帮一(具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结对帮助一个青年教师);开展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技能培训活动,一步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以生为本意识教学能力。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钻研,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应该挖掘教师潜力,选派教师进修和引进校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明确高校体育具体的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评价内容要不断扩展,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多元评价(包括学生的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三方面),不要进行单一的技术技能考评或健康测验。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评价活动中,比较注重一般评价、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失去了评价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意义甚微。基于上述情况,要改变单纯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要采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可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像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是难于量化的,如果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教育评价则失去全面准确性、缺乏科学合理性。要使评价淡化甄别选拔功能,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强化激励、发展功能。科学评价,重在激励,充分利用评价来调动、激励学生学习,使每一位学习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改变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将评价内容、学习内容与过程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平分,达到学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激励、互相进步的目的。

三、结论

总之,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首先合理配置好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开设学生所需的体育项目,完善体育选修课选课制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作者:罗跃平工作单位:湖南邵阳学院体育系

第三篇

一、云南省大学体育课程研究的现状

目前对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大学体育课程研究得很少,从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昆明市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水平,而要改变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现状需从体育课程的模式类型、课程的结构、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与发展,所以本研究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化研究可在理论上对体育课程的发展进行理论性指导,以促使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向现代化、特色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现状分析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是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纲要》中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模式类型构建、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本研究为了较全面的了解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现状,则以《纲要》中论述的体育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对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昆明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类型具体情况如下表1:在昆明市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半开放型”体育课程模式有3所,占42.86%;“三段型(半传统型)”占3所,占42.86%;“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占1所,各占14.28%。表明昆明市普通高校目前体育课程模式主要是有“半开放式”体育课程模式、“三段型”体育课程模式、“并列型”体育课程模式及“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

1、半开放型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昆明市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的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这3所大学采用了“半开放型”体育课程模式,半开放型体育课程模式分为“一自主,两固定”及“两自主,一固定”两种体育课程模式。首先是“一自主,两固定”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是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选修课,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体育必修课中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内容,但不可以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与上课教师。其次是“两自主、一固定”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是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选修课,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期间,学校固定上课时间,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上课老师及上课内容。在昆明市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有3所(占42.86%)高校采用的是半开放式体育课程模式中的“两自主,一自主”模式,只有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在大学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选修课,学校固定学生的上课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的教师及上课的内容。

2、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昆明市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只有昆明医科大学与云南农业大学及云南大学采用了“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课(素质提高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第二种模式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素质提高课),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选项体育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要求大学4年都开设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昆明医科大学所采用的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是:第一学年开设基础必修课(素质提高课),第二学年开设选项必修课,三、四学年开设体育选修课,但是昆明市开设三段型(半传统型)体育课程模式三、四年级没有开设体育课选修课,选修课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开展。

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昆明市被调查的7所高校中只有昆明理工大学采用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昆明理工大学把体育课堂教学、早操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及体质测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早操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学校均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在学期结束时把学生的早操出勤率和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中,利用了学生考核成绩的杠杆作用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及连贯性,以此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及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使得大学体育课程功能的合理延伸,来促进大学体育向课内外一体化方向健康发展。

作者:王洪祥工作单位:昆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