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定位与思考
时间:2022-10-11 03:24:48
导语:浅析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定位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终身体育教育概述
我国早在西周就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车,是当时的军事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具有体育的性质。伟大的政治学家、教育家孔子极其重视对其学生进行射和御的训练,认为这是修身养性、从军、从政的重要基础;汉代的华佗也创造了五禽戏,传授给人们以强身健体。1995年我国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把培养人们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及能力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们可以结合个人的条件诸如体质与体育能力基础、接受能力、家庭及个人兴趣习惯、经济水平及大学中相对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较多的闲暇时间等情况,精心培养自己对某一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将身心投入一、两项终身体育项目,在大学阶段确实地奠定终身体育的能力和兴趣;因此,所指的终身体育教育主要是指大学体育教育。但对照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的设立及教学观念还存在诸多弊端。
(一)现有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先天不足
新中国建立之初,大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全盘否定了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及其教学理论方法体系,全盘学习并接受了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当时的大学体育教育主要是突出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工具性,在教材内容上则多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重视运动技能教学。在实践中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及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手段,更未能在理论上将体育与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未能意识到体育锻炼观念的淡漠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育虽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和参与主体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性、松散性;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性、守旧性;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潜意识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休闲性、应付性。体育教育从育人降为传授技能甚至与其他课程一起沦为应试教育,未能有意识地从规范化技术教育提升到终身体育和育人的境界。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终身体育教育模式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体育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社会发展必然改变现有的学校体育教育背景,而在高校中这种终身体育相对旧的体育教育而言是新的体育理念,它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现有体育教育的要求。在现阶段的探索中,大学体育教育已经在逐渐与素质体育、终身体育接轨,2002年教育部以教体艺[2002]13号文件向各高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根据社会需要、中央精神、教改经验,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的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纲要第5、6条对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做了如下基本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正是国家在总结以往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的带有创新性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大学体育改革所需要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未来高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应当是:首先,以身心和谐为前提,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以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课程的设置上,在高等学校的头两年必修课中应该只开设两个项目,但必须适用选修的形式,后两年是选修课只选一个项目,作为自己的终身体育来掌握。这样就解决了专项技术不够系统的弊端,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解决。其次,我们应该看到,要做到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使之融入其今后的生活中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贯彻终身体育理念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涉及如何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大学生运动技能的问题。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大学校园中配置较为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大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氛围,推行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体育活动。具体包括:全民体育、竞技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因此,建立一支适应大学体育教育要求并能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整体水平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终身体育理念的一项重要的前提性任务。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这应当是面对未来社会时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投入到了改革的实践之中;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改革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在实践中,要小心求证,克服操之过急的心理。只有这样,我们的终身体育事业才会在全民的努力下得以形成并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王欣工作单位: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 上一篇:浅谈大学体育的解放思想意识
- 下一篇:扶贫办综合秘书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