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素质论文:体育与人的素质关系透析
时间:2022-02-04 03:31:06
导语:体育素质论文:体育与人的素质关系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黄晓丽金育强工作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在促进人的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方面实现对自身自然的改造,这是体育的特有属性。生理素质是指人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组织的状况及相关生理机能,主要以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而外显的能力等。这种能力既受遗传的影响,又制约于后天的营养、环境和行为方式,体育锻炼在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不同阶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体运动的生物学规律表明,人体运动时总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活动。通过大脑的运动中枢发出神经冲动支配肌肉运动。任何体育活动,不仅是运动器官在活动,而且心血管、泌尿、内分泌、感觉系统以及全身各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机能变化。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相互配合进行运动。由于体育运动能促进全身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统一协调的锻炼,使人体各级机能得到全面提高。[8]早在古希腊时,体育就被当成是人们塑造健美体魄的主要手段,正如陈嘉映先生在《希腊是一个奇迹》中说:希腊人重视体魄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同时又十分讲求规则和公平,因此,可以说体育是促进人的生理素质水平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个体通过体育实践,运动负荷对运动系统的反复刺激,器官出现反应、适应、再反应、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即骨骼变粗、变长,肌肉变得发达、丰满、结实,体形变得强壮而健美,从而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达到提高生理素质的目的。
体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在培养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培养认知心理素质。认知心理的健康发展显然是心理素质要讨论的课题之一,创新活动包含创新性认知心理活动和创新活动中非认知心理活动。[9]“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体育在培养与形成创新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一是体育能培养创新意识。[10]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对创新价值的觉知以及由此引起的创新需要和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来自于创新需要,而创新需要则产生于创新认知。参与体育活动首先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学会了解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个体大脑对技术技能的身体姿势、动态形式、空间结构、甚至节奏的感知,掌握了身体运动知识,通过具体实践,帮助个体深刻认识,切身体验身体练习的意义,并激发创新练习方式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破除创新的神秘感,克服自我评价上的自卑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个体对创新活动的正确认知,稳定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激活创新需要,培养创新欲望,形成创新动机。二是体育能激活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强烈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个体有了创新欲望,就会强化创新动机,从而找出具体思考方法、产生创新成果。可见,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创新的必要催化剂和强大的驱动力。体育是通过健身活动、竞赛表演、动作观赏、体育休闲等具体体育活动,让个体自己去发现、探究某些身体和心理、自己和他人、现在和未来、正确和错误、时间和空间、传统和现代的状态,从而改变态度和认知观念,甚至恢复孩童时代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三是体育能树立创新信念。创新欲望在未被激活之前,表现为一种创新意向,即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的创新需要,或一种创新兴趣,即一种选择性的态度。体育原本就是一种游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通过身体活动而展现人体美的实践活动,这种美是人体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并通过个体自身参与具体体育活动,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能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产生自我意识,认识现实中的我与现实社会,从而树立造福人类的价值观,激发个体对事物的探求兴趣与欲望,帮助个体对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民族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在个体成就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使个体的创新兴趣或创新意向升华为创新信念,持续地指导个体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创新素质发展的关键是人格的塑造,创新人格的核心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科学态度、是非观念,是保证个体创新活动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导航仪,指引创新个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个体创新人格的形成与培养。体育有助于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确立。个体在积极参与具有群体特征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人都会有尽可能表现自我的心理倾向,这对自我意识的形成自然成为一个良好环境。人的全面能力的培养,是素质培养的核心和目标,而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对个体强壮的身体体能、多方面的生活技能、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感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用。因此,从“人格”意义的第一个层面上分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与体育具有功能上的一致性。
体育与社会素质的养成
社会素质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形成主要依靠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社会化过程又是角色扮演过程,社会素质发展过程就是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2]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互动和交往,缺乏情感的交流;单调的工作使人感到寂寞、孤独、无聊进而导致情绪不佳;家庭规模缩小使亲属间感情疏远,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增大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不适,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了答案。体育是一种包含情感交流的身体活动。在体育活动的场域中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人们可以不受年龄、性别、财富、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在相互交流、切磋、学习、比赛的过程中,扩大了人的活动领域。在频繁的接触中,人们传递技艺、交流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情节、过程和人们对生活的共同愿望,协调着社会生活感情。真实的情感流露能让人们缓解各种生活压力,体会和发展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体育社会化不仅能提高人们对身体、生命、环境和体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在内化竞争的意义、规范、道德等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上的各种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人类的生活如同竞技场上的比赛,大到与自然竞争,小到与对手竞争,无一不是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生活。参与竞争的人,必须创造条件充实自己。无论是观赏还是参赛,运动场无疑为人们在生活中即将发生的竞争提供了极佳的预演场所。人们在运动场上养成的良好品性和行为变化,可以迁移或影响到日常行为模式之中而成为受社会所认同和接纳的因素。因此,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养成、实现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素质是有机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环境或教育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并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综合的特征或品质。根据其发展水平划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体育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不仅促进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还能促进人的社会素质养成。这是体育的本质,也是当今信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