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科技意识培养

时间:2022-12-20 03:54:42

导语:中学体育教学科技意识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体育教学科技意识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进步,人类早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科技产品随处可见,科学技术正在慢慢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建设现代文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在我国普通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仅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锻炼项目和方法,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本文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中融于科技意识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科技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而提出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科技意识;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融入科学技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些体育相关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中学生由于长期以来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身体素质较差,开展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体育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帮助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育和成长,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塑形。此外,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拼搏向上、敢于挑战的精神,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1.2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中学体育课程的开设还可以调节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能够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身心的放松,调节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思维的活跃,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2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现状

体育事业的振兴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科技兴体”战略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中学体育的教育过程中,也要融入科学技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3]。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有关中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调查显示,有将近30%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在被调查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有1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基础的体育知识,而其中有15%的中学生是为了升学需要而进行的体育课程学习,还有25%的学生则是由于学校安排,仅仅有13%的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是为了放松身心,由于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动机各不相同,就使得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科技意识的培养更加无从谈起,并且,根据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显示(见表1),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低,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文明病”都开始呈现出小龄化的趋势,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容易下降,这就使得中学生的科技体育运动势在必行。因此,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的科技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开展科技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向学生灌输一些简单的科技知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科技知识运用到体育运动项目中,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和发明一些体育运动器具,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中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策略

3.1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用的体育设施方面入手,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现代体育设施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科技含量也在逐渐提高,通过改变体育设施的客观条件来提高体育教育的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4]。在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逐渐将体育运动场地、运动的设备和器械等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使其能够逐渐向着高技术、高质量的标准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同样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高端体育运动装备或者器械,例如,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所要穿的运动服装,现在很多运动服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都在逐渐向高科技技术水平靠拢,服装采用的材料质地比较轻盈,具有较强的透气性,保温能力较强,这种类型的运动服慢慢地将传统厚重、笨拙、功能性差的服装取而代之。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绳类运动所用到的跳绳,将跳绳的制作材料从传统的橡胶绳改进为在橡胶绳内贯穿钢丝的形式,使得跳绳不容易出现打绞的现象,让学生能够在进行跳绳练习的时候更加轻松,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些体育科学技术都是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的,通过体验科技体育的优质感受,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科技意识。3.2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灌输体育科技知识。在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于体育运动的科技知识,或者向学生宣讲一些优秀运动员利用高科技技术提高运动技能而最终在大型竞技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故事等,利用这些故事或者研究报告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体育运动的作用,以便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科技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开展科技体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明白科技体育的真正内涵。科技体育就是指一些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科学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运动,例如跳伞、滑翔机、航天航空模型、飞艇、轻型飞机、运动伞等竞技项目,这类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观赏性,要求参赛者不仅仅要有好的体能,还要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许目前中学生还不具备参与这些比赛项目的条件,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解每一种运动的详细情况,让学生能够了解运动项目中需要掌握哪些科学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感兴趣的体育科技进行研究和思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体育相关的科技知识,激发出学生们对体育科技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5]。3.3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集思广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科技知识,并掌握科技知识[6]。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来自己亲手制作简单实用的运动器械,先让学生对该种器械的制作原理以及其中的科技知识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再开始动手制作,真正体会该器械中的科技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心球,先给学生讲解实心球的结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做出来的实心球不规则,投掷会出现散落的情况,实心球的体积和重量都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为学生的作品提一些改进的建议,让他们再次进行思考,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使他们自己的制作具有科学价值,最终做出合格的实心球。在这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体会到制作体育器材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教育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科技意识。3.4学校加强对体育科技的宣传工作。想要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不仅仅要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还要在学校为学生营造出“科技体育”的氛围,学校要大力宣传“科技体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进行科技体育教育活动的教学氛围,便于开展素质教育,要制定周密、详细的宣传计划,借助校园文化中的传播媒介,如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公示栏等对科技体育运动进行宣传,使全校师生都能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中学科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培养中学生科技体育意识的目的。

4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样,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展,体育竞技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融入科学技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和体育科技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中学体育教学作用分析[J].大东方,2016(4):183.

[2]管玉法.浅谈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322.

[3]邱花芳.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6):116.

[4]陈建芳.科学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51.

[5]王岳飞.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科技的结合实践[J].快乐阅读旬刊,2012(7):25.

[6]王志勇.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4):252-253.

作者:阳桂秋 单位:常德芷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