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研究

时间:2022-12-20 03:37:05

导语: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劳动力不再以体力劳动作为劳动的主体,而是转化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日益走向现代化方向。在生活发展现代化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变化,人们也开始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我国开始倡导全民健身时,社会体育也得到迅速发展。面对这种形势高校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将高校体育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结合。另外,还需要对高校中具备的体育人才进行充分利用,为社会体育工作开展服务。同时,高校体育还需要拓展自身的社会功能,全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最终使得高校体育发展融入到社会体育的入伍体系中。本文主要分析了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问题,以期在现阶段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获得共同发展。

关键词:融合理念、高校体育、社会体育、接轨研究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促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愈加注重身体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更加旺盛。现代体育中融合了健美、健身、娱乐等多种手段。而高校在体育资源、人才资源上都拥有很大优势,其所含有的优势资源完全可以满足现今社会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1]。针对这样的社会需求,高校体育应该与社会体育进行融合,吸收彼此的特点,不仅可对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进行推动,还有利于高校体育获得多元化发展,从而两者都获得共赢。

1.社会体育浅述

就我国现今的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的现状下,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大降低,脑力活动大大增多。另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中各种“文明病”也逐渐增多,人们出于养生观念需要利用体育来对自身的体质进行增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生活节奏,并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同时,由于人们业余时间增多,为人们提供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这些因素的协同发展,促使了社会体育在现今时期必将获得发展。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及知识经济的发展,21实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也是知识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2]。为了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趋势,各国政府及经济实体将投资重点从物质投资转为人力投资,而人力投资的重点就是对人的体质进行延长。因此,在新时期,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势必都将会将社会体育列为劳动力数量及人力质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投资形式,并对这个项目予以足够重视。但社会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1.1宣传不够。自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以来,人们对健身活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及认识,国家甚至提出了人人参与的口号。但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并不高,而在乡镇这一比例更低。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上但对于社会体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很多人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体育意识,导致参加社会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也较少[3]。1.2训练场馆缺乏。由于受到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现今开展的多数体育运动都是在街道上、公园内及广场上进行的。一些地区虽然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城市中配备的体育场所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由于城市场馆、设施的不足,导致人们参加健身运动被制约,健身项目较单一且效果不佳,大大影响社会体育开展效果。1.3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不高。有调查显示,在我国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率仅有万分之三。这个数字说明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明显不足,对于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4]。并且在我国现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指导员的文化素质都不是很高,这也是影响社会体育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2.社会体育需要高校体育的补充

2.1高校体育可带动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高校体育是个人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关键一环,对个体形成体育锻炼观念具有决定影响。另外,高校中配备的体育设施以及专业性人才也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利用这些条件资源不仅可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还能带动整个社会体育获得大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更好实施。高校体育是个人开展体育生活的基础,它在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上起到关键作用,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从而通过不断的锻炼自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5]。在对高校体育开展的意义进行审视时发现,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高校体育的发展,从而对高校体育的多元化程度进行提高,使其朝着符合社会需求方向发展。2.2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到现今为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已经达到十万人。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庞大,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现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现有的需求,并且也存在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较低的情况。而高校体育教师身上的体育知识和教育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在各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利用身上所学的这些知识其自己不仅能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且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而对现今体育人才匮乏的局面进行有效缓解[6]。高校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锻炼习惯,并提升个人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然会将其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及健康意识带入到社会中,并通过个人的影响力传播给周围的人,从而带动社会成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

3.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3.1高校体育资源是社会体育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中拥有的体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足球场、训练场以及各种体育设施等等。高校中拥有的体育设施不仅具有较多数量,且体育设施的规格也较高,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田径场和足球场,一些高校为满足师生的需求还建设了大型体育馆,可用于各种体育竞赛的举办。可以说,高校在体育资源上的优势远远大于社会上的平均水平。另外,高校中具备的丰富人才资源也是社会平均水平不能望其项背的。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的必修课程。每一所高校都会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同时还设有管理器材及设备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的学历较高,且专业水平也较高,还具备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7]。在很多非专业性体育高校,很多学生因兴趣自发组成体育社团,有针对性地对团员开展体育训练,提高高校的体育运动水平,并对高校的公共体育爱好进行发展。3.2社会体育为高校体育完善提供空间。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现今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这与社会资源紧缺之间形成一种矛盾状况。很多白领人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十分明显,另外饮食习惯的改变也使得很多青年都出现高血脂或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反思,更多的人们通过探索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对人们现今的身体状况进行改善,从而对身体素质进行提高。很多城市居民都定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促使人们对社会体育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很多运动人群所进行的都是缺乏专业指导的非正规体育运动,活动场所也大多在河畔、街道及公园中进行,社会体育对于正规体育锻炼以及运动场地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高校体育发挥自身优势来为人么提供优质服务的空间。

4.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良性发展

4.1融入社会体育观念,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在现今的体育理论界中,如何培养专业性人才,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还是专项发展都是讨论的重点。无论对现今的高校体育发展培养目标持有何种观念,增强每位锻炼者的体质、保持身体健康必然都是高校体育开展的最终素养。这也是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可以充分融合的一个主要交点。现今的高校体育运动中致力于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质情况、竞技水平进行发展,这些教育内容及教学理念在新时期势必要发展变化。因此,高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体育的需求,融入社会体育理念,才会找到适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国专业性的体育高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可适合时展的专业性人才,而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社会,以娱乐、终身教育及健美为主要的高校体育教育要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4.2促进高校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课是高校传播体育知识,并向学生传播体育技能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高校开展的体育教育都是以选修课、基础课及专项课的形式存在到的。这种教育形式切断了课堂跟社会体育之间的联系,导致体育教育与社会存在很大程度脱节。因此,高校开展体育课程应该多多与社会进行联系,吸收社会体育所拥有的娱乐形式及其他健身要求,并在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改革的时候下大力度,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教学。同时需要将高校的体育教育作为资源输出的一种形式,形成与社会之间开展的横向互动,从而形成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及产业化格局。4.3强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接受体育教育最后一步,关系到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与之前的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在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可充分认识。因此若高校体育可为大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就可为今后大学生的训练打下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每一位大学生投入建设祖国事业的前提。因此,培养大学生们养成终身锻炼意识,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5.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及高校体育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势必要推动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促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新时期环境下也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月平,邱云涛,张志哲.小康社会进程中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途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6:62-66.

[2]朱奇志黄尊兵岑人军黄志华.21世纪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J/OL].体育科技,2015(0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4038/j.cnki.tykj.2015.06.113.html.

[3]朱奇志,黄尊兵,岑人军,黄志华.21世纪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J/OL].体育科技,2015(0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4038/j.cnki.tykj.2016.06.038.html

[4]樊小兵,徐代红.试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和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196.

[5]陈万红.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保健课程改革研究———基于融合教育理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06:10-13.

[6]刘德明,宋广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竞争力研究———以辽宁省部分高校为例[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3:45-46.

[7]王蕊.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6,05:78-179+182.

作者:李鑫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