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教育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

时间:2022-06-02 10:51:52

导语:体育俱乐部教育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俱乐部教育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访谈调研法、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对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互动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游戏和竞技辅导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不断提高普通高校特色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区体育的主动创新和实践指导能力,推进未来社区大众竞技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社区体育;影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社区体育是一个递承关系,大学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进入社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也从校园体育转变为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活动及其组织和指导,成为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主体活动。为了进一步探讨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与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关联,采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查询,了解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对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影响状况,采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实践教学的主动创新、教学竞赛、能力培养、效果对比等方式,追踪大学生各个时期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技能、弘扬良好个性、发挥运动特长的状况,采用社区体育工作访谈和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调研,分析“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接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步完善大学生从个人校园体育能力向组织指导社区体育能力的转换。

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是高校体育与未来社区体育衔接的良好方式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学会体育运动技术,掌握社会体育指导技能,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通过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和体育指导实践,能够增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正确的锻炼方法,既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又有利于大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途径、体育技能和目标,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保持体育锻炼效应的连续性,使大学生在举手投足、接人待物、办事处事的行为和活动中,养成品德、知识、能力、态度、心理和体魄等方面优良素质[1],成为优秀的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员。大学生通过学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自觉结合,围绕着专项体育运动项目,培养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锻炼大学生健壮体魄的同时,为大学生将来参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大学生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意识、有内容、有方法、有手段的体育锻炼,为将来社区体育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技术、技能、方法和体育锻炼的理念,在社区体育教育和健身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2]的指导思想,并使这种体育意识和指导思想伴随终身体育运动。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能够与社区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尤其是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自主训练与竞赛的组织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与未来社区体育活动衔接的良好实施方式。能够更好地实施“全面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与健身能力,通过发展个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的主动志向,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体魄强健、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成为未来社区体育工作优秀的组织和指导人才。

2.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是培养未来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的有效途径

2.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培养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社区体育技能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培养极其重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都是紧紧围绕着这项艰巨的责任。如果高校体育教学仅仅是教会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体能练习的手段,大学生只得到一时之利,而没有真正得到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就难以维持长久。“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然习惯地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互动活动能够兼顾规范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休闲参与或娱乐,大集体或小团体或个人的体育活动等,形成竞赛和休闲、团体和个体、自由和自觉等体育活动多样化管理,有组织和计划的把课外、校外、社会、野外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等融入高校体育,形成课内外、校内外体育的一体化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社会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3]。这一互动体育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自发参与、自主组织、相互指导体育专项训练和竞赛的能力,这种课外体育活动技能正是高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的良好方式。

2.2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培养了大学生社区体育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大学生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发地组织和相互指导专项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从而提高了对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培养大学生勤奋进取、团队精神、谦虚好学、诚信守纪等良好的体育行为。通过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联系与发展,从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法和手段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效果进行强化训练,使大学生建立体育意识,自我养成终身体育观念。通过面向社会“开发行为能力”,使大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区体育。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与社区体育的紧密联系。并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社区体育活动形式有机连接,拓宽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路与途径,更好地为社区体育服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了高校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并通过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进一步向社区体育延伸。“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非常注重课内体育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延伸,“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体现了大学生课余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特征和运动选项,突显了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自选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实用性、终身性等现代体育“健康教育”的观念,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和社区体育指导能力。

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能够积极促进未来社区体育的发展

社区既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又是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途径[4]。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可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中,能及时反映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效果。高校体育在为社区体育服务的过程中,能时刻进行自身的教学改革,不断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这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有利于建立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长效发展机制,有利于高校和社区双方共同制定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积极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机制,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形中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活力,有力推进了教学双方质量的提高[5]。利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互动教学方式,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大学生课外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指导能力,培养大学生勤奋锻炼、主动参与、教学相长、乐于组织、热心指导等良好的体育行为与人际关系,促使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发展到未来社区体育工作,促使未来社区体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4.结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育教学方式应和社区体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相互之间的经常比较,寻找并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方式有利于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尽量适应未来社区体育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在参与社区体育中甄别对待不正确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及时进行组织指导,促进未来社区体育的改革发展。

作者:罗明飞 高俊兰 贺春林 单位: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健芝.论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多元结构下的课程特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700.

[2]曾吉,蔡仲林,黄勇前.新旧健康第一思想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101.

[3]贺春林,张雨,李春田等.对新世纪高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6):37-40.

[4]盛俊林,朱宝峰,王剑虹等.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6):65-68.

[5]王葵,陈鸿.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教学的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9,23(9):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