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视频传播的功能与重塑

时间:2022-11-10 04:51:48

导语:移动网络视频传播的功能与重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移动网络视频传播的功能与重塑

一.移动网络视频对以往视听媒介的改变——功能补偿

任何媒介都不是完美的,但是人类对于非完美的旧媒介可以进行补充或者提升,使其不断地完善,越来越人性化,这就是补偿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媒介演进过程中,人对媒介的补偿有两个动机,即“拓展传播,使之超越耳闻目睹的生物极限,以此满足我们幻想中的渴求”,“重新捕捉在初始延伸中已经失去的那部分自然要素”②。同时,任何媒介都是有缺点的,都产生一定的违背生理性的不利方面,然而这是可以补救的。因为媒介的演化服从人的理性,有无穷的发展潜力,会朝着越来越合理的方向发展,即人既然发明了媒介,就有办法扬其长,避其短。莱文森阐释人性化补偿性媒介演进最常用的例证就是窗户和窗帘,他说,窗户是一种典型的补偿性媒介。窗户使得阳光、月光、新鲜空气进入房屋,又能不被风雨和寒潮所侵扰。然而,这美妙的窗户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不速之客的偷窥再次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所以我们发明了窗帘。补偿性充分展示了媒介演进过程中人性化的重要一面,演示了媒介与媒介间不断向完美演进的过程。莱文森乐意将新媒介看成是对旧媒介的补救,将因特网看成是“补救性媒介的补救性媒介”③,它是对报纸、书籍、电台和电话等媒介的改进,是对你死我活争夺生存空间媒介观的颠覆。在手机出现后,莱文森更是大胆预言,手机将是媒介的集大成者。人类传播从文字和印刷传播步入广播和电视传播,在传播技术层面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是人们利用技术改变传播现实的伟大实践。正是由于有了广播和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体,印刷媒体传播中失去的声音和形象重新回到了人类传播的视野,既贴近了前技术环境的自然传播要素,又在跨越时空的传播功能上前进了一大步。而移动网络视频更是对电视、手机、互联网的延伸,是以往媒介共同发展驱动的结果。就以传统电视、固网视频、移动视频的继承性来看,每种媒介都对前种媒介的缺陷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补救。固网视频在媒体的传播方式、选择自由性、视听模式上对传统电视进行了延伸和补救。传统电视是单向传播,互动性弱,是线性传播,用户没有选择自由,同时也是转瞬即逝,不可回放的媒介。而从互联网出现以来,尤其视频分享网站的迅速发展使得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双向传播,且互动性强,尤其用户可以自己制作并上传视频,将单纯的视频播放平台扩展为节目制作和传播渠道,使得受众主动性得到了很大发挥。而且,因为是流媒体式,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视听,还能支持回放,因而固网视频是相对于传统电视的补救性媒介。然而不管是电视、还是固网视频,都没有解放人类的手,延伸人类的腿。人们不得不坐在室内,无法到室外享受世界的美妙,获得身心自由,但是只有走出室外,才是人固有的天性。移动网络是在人体延伸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收听和收看任何直播或录播的电视节目,完全实现了自由选择收听收看的时间和特定节目。无论是在家里、在旅途中还是在公共场所,只要有无线网络信号或3G、4G网络,你就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网络收听和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除此之外,移动网络视频将受众自主性的发挥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相比固网视频,移动网络视频更加注重即时互动,受众对节目和频率频道的反馈时间可以缩短为零,大大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接收的模式,受众可以边听边看边评价,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对节目制作播出方发出即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可以极大增加受众互动。“手机电视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剧本策划、编写、拍摄的全过程,就是通过网站和短信方式直接邀请手机用户参与剧情的进展。制作方根据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反应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对剧情作出调整。”④而且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将自己拍摄、制作的节目即时上传至移动端互动平台,供所有用户在平台上点播、收看和交流。

二.移动网络视频对以往视听媒介的延伸——重塑时空

在莱文森看来,“人类理性在技术演化中经常伸张自己的作用。归根结蒂,信息革命之所以不同于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其原因就在这里。”⑤媒介间的补救是人在媒介演化中进行的理性选择,不是技术自发而为的,人类理性和控制力在补救性媒介中占上风。媒介补救性一般有两种形态:一是新媒介对以往媒介弥补的同时,也有着旧媒介的其他特性,这样旧媒介的生存空间就会很小,例如有声电影对无声电影的取代;二是新媒介弥补旧媒介,但本身却未能提供旧媒介具有的独特性,这样就给旧媒介带来了生存空间,很多媒介的发展并没有取代其弥补的媒介,例如广播在电视时代中依然能够生存。新媒介只有不断弥补旧媒介的缺陷,才使得媒介本身不断满足人的信息需求。即使对同一个媒介,其不同发展阶段新的传播方式,也对旧的传播方式具有补偿功能。正是这样,莱文森才将媒介发展演进放到了整个媒介发展的历史中进行考察,充分发掘了媒介间互为补充的关系。莱文森对媒介技术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技术的人性化即自然化,尤其是传播媒介的人性化即自然化”。⑥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把许多媒介结合起来,以解决过去媒介面对的各种问题。人的理性把握进一步提升,新媒介不断对前一种媒介的不足给予补偿,而这种补偿将使得媒介更适合受众接受信息,更加符合跨时空延伸信息、传达更加精确的信息。移动网络视频恰恰弥合了视听传播的时空界限,将电视和固网视频变成自己的内容,更延伸了人腿的机能,使人能在移动状态下观看视频。与传统电视和固网视频相比,移动视频的移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个“移动性”表现在空间、时间和情境三个方面。⑦空间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是移动视频最为直接的特点,而时间是空间移动的结果。有了移动视频的出现,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观看视频,进而产生了“情境”的改变。情境移动是指人们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人变得更为自由。时空的分离不复存在,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如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需求的速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方便快捷的移动视频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能为人们记录日常生活的真实影像并能随时发送与人分享,这是电视和固网视频所无法比拟的。具体来说,移动网络视频在时空上对以往视频媒介有以下改变。一是打破传统电视时代“公共空间——私人空间”的界限。私人空间一般被定义为与家庭相关的、个人化的,可以较为自由的展现人际生理和心理上亲密感的空间。而公共空间与之相对,指的是私人空间之外的一切空间。人们的移动视频收视通常集中在家庭内部和户外公共场所,“电视机进入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将私人空间变成了公共空间,将家庭以外的各种公共事件带入到人们的私人空间中。”⑧而今天移动视频的使用使得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收视内容、收视时间和地点、收视角度与姿势等,直接解构了由电视带来的私人空间公共化,而是将家庭空间深度私人化。在公共场所中,移动视频的嵌入是即时性的,使用者会处于一种半紧张状态,注意力会从移动网络视频转向公共空间,周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这一转向的契机。因而使用者不时会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随意切换。但是,移动网络视频在公共场所中,还是能为使用者造成一种自我隔离,使自己沉浸在自我享受的私人世界中。移动网络视频所创造的这种公共场所中公共空间的“私人化”,是对传统电视极大的延伸和发展。二是弥补固网视频中忽略的“中间时间”和“中间空间”。手机出现以来,其对时空的重构使从前被忽略的“中间时间”与“中间空间”两个部分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们是小的、琐碎的、看上去不重要的,“中间时间”是人们耗费在“中间空间”中的时刻,诸如等待火车、搭乘出租车、独自在咖啡店等场合。有专家学者在对青少年的手机传播和文化的研究中,“中间时间”和“中间空间”被表述为由手机重新赋予重要意义的“无时之时”与“无处之处”,并得到更为详细阐释:“‘无处之处’是完全没有任何文化或个体特殊意义的交叉或仅供穿越的地带。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被穿越,以让人们到达一个更具意义的‘地方’。而‘无时之时’则可被定义为‘待命的’时刻。它不能通过参照任何特定的活动而被定义;它是一天中人们单纯地‘等待将要来的人’或‘等待什么事情发生的那些时间’”。⑨因为移动网络视频时代的到来,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都可以被利用起来,移动网络视频的时空感变得可延伸了,可以被使用、被消费,同时形成了对视听信息的全覆盖。移动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和固网视频一起,形成了多屏合一的视听环境,媒介形式进一步整合,不断满足人类对视听信息的追求。三者彼此虽然吞食掉对方的某些使用份额,但是各有其生存空间。而且,三网之间的互动也会给受众全新的体验,例如,目前出现的手机视频内容在电视上显示以及将手机终端作为电视遥控器的应用,实现了电视内容和手机终端内容的互动,弥补了电视互动性的不足,也将移动网络视频视听体验不如电视的劣势抹掉,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受众之间、受众和制作商之间的互动都得到加强,这就是移动网络视频和传统电视会产生的积极互动。而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深入,三种视听媒介间所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将源源不断。

三.移动网络视频对以往视听媒介的拓展——满足需求

莱文森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阐述了人性化趋势是指适合人类和社会需要这层意义。他认为,“人是媒介的环境,媒介必须在适应人这个环境中学会生存。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⑩移动网络视频继电视媒介、固网媒介之后,真正完成了一场超越空间障碍的影像革命,从而终结了地理隔阂,而这种空间的障碍,曾大大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流动。人们不满足于线缆对上网地点的局限,无线路由器和wifi技术、GPRS和EDGE网络,以及3G、4G时代的到来,都提供了几乎随时随地上网和在线的可能。移动网络视频给人类开拓了传播新时空,为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带来了更大的时空自由,为人类视听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带来最人性化的方式。同时其终端的“综合性”特征,使得人们对于视听传播的运用以平台为基础,使得视听信息的接收与其他信息的获取在统一终端上相结合。移动网络视频端自身,如手机,常常和电子购物、社交活动等形成交织在一起,不能完全脱离,形成了一个自我的有机系统。例如,移动视频在移动中更有可能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一方面体现在用户可以通过UGC工具拍摄自己的视频上传网站,另一方面,通过地理定位信息,视频网站可以更精准地向用户投放周边消费信息,实现广告效益最大化,服务了用户生活。另外,移动网络视频更好地体现了使用人本化。在视听信息的提供方式上有了位移和时移的特征。电视是在客厅的媒体,固网视频也是将人固定在桌前的媒体,只有移动视频可以使我们在任何状态下收看节目。而且移动视频给人新的信息获取体验,从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从最初的“看电视”到现在的“用电视”,移动视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移动视频传播将产生对传播关系的重新构造,制作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将不再分明。对于移动视频的信息供应而言,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满足显得十分关键。接受视听信息不仅是接受内容,更是一个体验过程,应该营造专属移动视频的独特情境,带给人卷入式的、功能强大的体验,信息供应也应采取智能化的内容推荐和自动筛选机制,带给用户量身定做的视听信息,不求大而全的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乃至广告内容也应根据用户个人资料和兴趣等数据来呈现个性化广告。移动时代社交化是一大特征,移动视频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沟通渠道,能将自己看到的事物与他人分享,也能关注他人的状态,用户个人化的信息供应更方便人与人的交往和社交生活。这些都是移动视频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关键性要素,以集中打造一个专属于“我”的掌中世界。相比之前的视听媒介,移动视频更包含了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充分尊重。它充分考虑了人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度,更为重视人的主体性,你可以将移动终端时刻捧在手中,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视频更强调用户与终端的亲和性,即人机交互性,无论从移动终端的硬件、触屏和合适的大小,还是从软件、客户端的细分来说,都越来越方便人的使用。下一代的移动媒介将会使新科技继续前行,但未来移动媒介的设计、外观和性能还是受用户的行为选择、方式的影响,用户的生活形态和态度也将被新型技术所反映。因为“人决定媒介的演化——哪些存活,哪些落到路边,哪些命悬一线,哪些如日中天。”11所以,从满足人性需要这方面来看,国内移动网络视频应用做的还不够。真正好的媒介应用不是看有多少内容提供,而是看是否提供给用户需要的内容。因而移动网络视频应用必须改变以往的媒介思维,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明白用户想得到什么,个性化机制是当下移动媒介应用最大的潜力因素。媒体应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地点为不同用户提供合适的内容。每一位受众都必须成为媒体生产内容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要用新的眼光时刻关注每一位用户,这既是对用户个体价值的尊重,也是遵从了媒介的人性化发展趋势。

作者:任媛媛王长潇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