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论文

时间:2022-08-01 04:20:20

导语: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论文

一、“双微”对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影响

(一)“双微”环境下的移动网络公共领域

2009年,中国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正式进入我国网民的视野。其后新浪微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发展,注册用户呈井喷式增长,逐渐趋近中国网民总数。微博以其强大的传播效应、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成为中国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截至2014年3月份,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00万,它已于2014年4月17日在美国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如今,微博上的舆论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风向标,对我国公共事件的进程和政府决策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2011年,微信的悄然亮相打破了移动互联网的平静,也打破了属于微博时代的网络狂欢。最初的微信作为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并不被人看好。但随着微信基本功能的完善与微信公众平台等一系列新功能的推出,微信获得了惊人的成长,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就超过了一亿。2013年7月,微信的注册用户已超过五亿。如今,微信已经取代了短信,成为我国民众互相沟通交流的最流行的社交通信工具,另外,微信经过不断地更新,已经兼具了强大的信息属性、媒体属性和生活属性,获得了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微信正朝着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目标稳步地进化着。按照媒介环境学派的看法,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两个:自然环境和媒介环境。无疑,当前以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介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国大众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中国的网络媒介环境正处在深受微信与微博共同影响的“双微”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拥有了流动的实时发表平台,每个人都成为了表达意见的主体,随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成为话题事件的参与者、制造者、引导者,不断地推动新闻议题的产生,不断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民众之间的联系与集体行动。不同阶层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网络平台上交换意见,不同人群都可以随时随地对国家政治与社会事务参与讨论,传统网络公共领域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了延伸,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形成。社会民众愿意随时关注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政治与社会议题,并第一时间通过转发或评论参与到其中,形成舆论热点的一部分,不断扩大事件影响范围,推动新闻议题的产生,并最终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与社会议题的发展进程。如果说传统网络公共领域使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么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因其媒介平台的便携性与实时性,致使我国民众的公共空间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再次得到延伸,并成为当前我国民众表达观点与参与政治民主的重要途径。

(二)“双微”环境下移网络公共领域的特点

“双微”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公民话语表达的渠道,搭建了实时公开讨论的平台,加深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更为民众意识的培育、民主精神的启蒙提供了新的可能。以微博为例,微博以其自由、平等、开放、及时、交互等特质,使人人都有了发言权,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政治参与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邓飞的“免费午餐”公益计划,就是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自媒体平台,线上积极呼吁引起全社会关注,辅以线下实施,全程公开透明,使该公益计划得到良性快速发展,影响力甚远。公众在微博上对该“免费午餐”计划展开充分讨论,并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最终影响到了现实的政治运作,政府开始进行跟进,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微博的这些特性不仅可以使公众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讨论,更能使民众个人的舆论汇集起来形成舆论合力,造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最终可以影响政府政治运作并影响社会进程。如今,微博构建的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不仅成为社会动员和社会批判的强大武器,更成为民众政治参与与政府政策改良的新平台。而微信的出现,弥补了微博自媒体中人际关系较弱的劣势,这种强关系社交让微信充分掌握了移动端的用户入口。另外,微信公众账号的开放和功能附加还给微信带来了强大的信息属性与媒体属性。微信除了具有微博的一些特性外,还拥有其特有的功能,在言论表达和信息传递上优势明显。微信的粉丝质量更高,通常是自己比较亲密的好友,且信息流动也仅限于好友之间,因此受众更具针对性,信息指向性明显,用户一般不会对内容反感,且对信息的接受度较强,易引发高效率的讨论。另外,微信上的讨论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进行对话,还可以在公共平台账号及朋友圈发表看法,引发较大范围的讨论。因此微信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大大丰富了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其公共话语影响力更强、对话讨论机制更加高效、社会舆论引导更加集中。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公共领域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共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与平等性。基于这一界定,“双微”平台具有典型的公共性特征:它要求整个空间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基于交流和辩论对社会公共事务发表观点,进而维护公众的利益。另外,“双微”平台对普遍利益的关注和对政治权利监督的推崇与公共领域的核心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暗合,同时,“双微”平台提供了新而广的平台,民众的舆论表达影响力加大,信息传播扁平化、集中化、实时化、高效化、贴近生活,形成了移动网络公共领域新形态,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参与与政治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失范

失范(anomie)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主要指个人行为调节缺少规范而导致混乱无序的社会现象。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他从社会结构失范来研究个体行为失范,认为失范是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个体身上呈现的紧张状态。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重视研究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自己的阐释。多数学者认为,失范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活动或行为。“双微”平台构成的网络公共领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其中充斥了整个中国社会的众生相,当然也产生了不少失范的行为。哈贝马斯所说的理想的公共领域是建立在主动参与与理性对话的基础上的,是民主化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从公共领域三个核心要素为切入点,与“双微”环境下的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特性做比较,虽然公众与公共舆论已经显现出来,但讨论的理性、批判性与平等性显然并不具备。此外“双微”环境下的移动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着碎片化、同质化信息表达、谣言泛滥、缺少法律保护等现象,因此未能达到公共领域理想状态。此外,从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不管是马航370事件中微博与微信上充斥着的虚假信息与言论暴力,还是文章出轨事件中网民对当事人的谩骂和对娱乐事件的过度关注,都可以看出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失范现象在现阶段还相当严重。它不仅妨碍了个人与组织的权益,也对整个移动网络空间的健康运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失范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世界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在“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失范的成因探析

(一)移动网络管理制度的缺陷对公共性的制约

当今的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结构性风险与相关制度规则不完善等矛盾。我们不难发现,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发生的大多数失范行为都与相关网络管理制度的缺失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双微”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对其失范行为缺乏及时的制度支撑以及有效的监管,无疑是目前移动网络公共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一些民众利用门槛较低的“双微”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民众发泄的不满很容易在移动互联网上被叠加放大,产生蝴蝶效应引起群体失范。如果缺少强制性约束或者缺乏“合法”的管制,很容易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极化现象。因此,把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纳入制度性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失范现象常态化,舆论的公共性才会充分显现出其合理性与舆论的有效性。

(二)“双微”媒介信息传播特征导致舆论的“断头”现象

“双微”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内容的丰富性上,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但“双微”平台中的信息,较传统媒体而言显得支离破碎,并且缺乏深度。微博提倡信息的碎片化生产,追求时效性、简捷性,在140个字符的限制下,内容很容易出现背景缺失或者表达不清,难以形成明确且完整的话题,难以形成讨论的兴趣点,不利于展开思辨性的话题讨论。且“双微”平台上话题展开与转换的速度惊人,经常在缺少结果和后续的情况下就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当中。某一网络事件发生后,民众快速聚集起来开始展开讨论并推动新闻议题的产生。而一旦有新的事件发生后,民众又快速地撤出,纷纷向最新的事件转移,之前的热点成为“断头”新闻。这样快餐式的信息关注,缺乏公共性,难以形成有效而又深入的话题讨论,公众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民众也就不能对社会事件进行更加深刻的批判。

(三)“双微”媒介信息泛滥导致受众丧失主动

“双微”平台上信息接收成本很低,且繁冗信息过多容易造成公众无法深入阅读。另外微博推崇名人战略,明星、名人、企业家被平台资源推荐关注、娱乐八卦话题经常成为最热门话题,民众过多接收娱乐信息,严重影响民众对公共性信息的关注。微信也存在着大量泛娱乐化和生活化信息,容易导致公众注意力的分散,并且由于微信圈子所要求的人际关系紧密性很强,朋友互相分享的信息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无法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话题。“双微”环境下,作为信息被动接受者的民众很容易丧失主动精神,大多数纯粹是阅读、接收信息,缺乏思辨与批判,不愿意也不可能深入独立的思考,民众在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探讨与辩论也就容易失去自我,缺乏正确的批判性。在文章出轨等一系列娱乐事件中,民众对八卦娱乐的过度关注导致“双微”平台上有价值的事件讨论被娱乐信息淹没,并且民众在对娱乐事件本身的讨论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暴力,网络空间上所呈现的全民狂欢与全民参与的态势值得人们的警惕,正如尼尔•波斯曼所说的“娱乐至死”一样,信息、媒介日益娱乐化、圈子化、泛滥化,对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产生严重的冲蚀。

(四)“双微”面临谣言泛滥与群体极化问题

在“双微”环境下,民众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否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而是能否获得足够真实的信息。移动网络公共领域里经常充斥着谣言,主要是信息者没有受到正规新闻训练,也不懂相关政策法规,其在信息的过程中“把关”机制出现缺失,“议程设置”等规范化行为也受到冲击,个人信息与讨论完全处于一种自由无限制的流通状态。“双微”本身的特性也成为谣言与极化现象泛滥的原因,由于微博对身份识别的要求较低,不能完全保证注册用户的真实性,另外大量短时消息一旦发出,短时间内并不能核实其真实性。个别网络推手为了私利不顾法律秩序,肆意造谣传谣,谣言惑众,扰乱大众视听,使微博上“真相”缺位,谣言泛滥。与微博相比,微信中传播的谣言更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微信朋友圈因其自身特有的强关系优势,使其谣言的传播更具影响力,更易获取公众的信任。而且,微信的公众平台如果发送一条未经证实的敏感新闻,很容易获得大范围瞬时传播,再加上跨平台的发酵,造成的谣言与网络极化效应危害性更大,治理难度也会更高。例如马航370事件中,在迟迟未能找到飞机下落的情况下,微博上出现了大量关于明确马航飞机下落的未经证实的新闻,而微信平台上也有大量针对马航事件的虚假信息在朋友圈里传播,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声嘈杂。另外,由于“双微”的部分匿名性,个人文化程度与价值观的差异,“双微”平台上群体极化现象也相当严重。

三、对于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失范现象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移动互联网管理制度与移动网络监督机制

“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各种失范现象,与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移动网络监督不健全密切相关。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一些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法律,但这对于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移动网络公共领域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的成因,针对移动互联网媒介的特性,继续修订与完善相应的移动互联网管理制度,在合法的基础上加强对移动网络公共领域舆论平台的监管,联合相关运营商,严惩破坏移动网络公共舆论秩序以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参与主体,并形成政府主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预警、控制和防范体系,让理性表达成为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主流。另外,建立健全网络监督机制,把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各项权利都置于监督之中,而且让传播权、接近权、知晓权、批评建议的权利以及各种言论自由地实现。这样,一方面防止出现肆意运用权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正当权利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与“双微”的运营商要继续完善原有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的界限。在移动互联网上,每个人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上的监督应该是互相监督。另外,要形成政府、运营商、网民联合监督的三重机制,杜绝对舆论的不端操纵与恶意谣言的传播,还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以理性讨论的空间。

(二)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良性引导作用

对于移动网络公共领域里出现的大量网络谣言与群体极化等失范现象,传统媒体要与网络媒体形成合力,一起承担起对公共舆论的引导责任。首先,传统媒体自身要加强其信息规范建设,平时加强把关,对所有信息进行严格筛选检查,并力求在真实的基础上做到理性、客观。对于现实社会与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盛传的一些谣言,传统媒体要在准确细致的调查清楚后,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时地辟谣,把真实的情况及时告知公众,并保持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敏感而民众又不太了解的领域时,传统媒体更要及时做出相应的科学解释,并通过议程设置功能的引导,来消除民众恐慌,使谣言的传播不继续扩大化。另外,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其微博与微信的公共账号,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优势,对突发事件保持绝对的敏感,第一时间保持信息的正确性并快速传播,使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失范现象不继续扩大发酵。在这方面,《人民日报》已在其官方手机应用中单独设置了一个名为《求证》的板块,专门针对同一时期网络上热传的一些谣言进行证伪与科学解释。另外,传统媒体要不断地保持对相关事件进展的关注,达到议程设置效果的最大化,发挥其良性的引导作用,使网络舆论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三)继续培养全体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强调个人的积极行为为他人与整个社会带来的良性改变。近三十年来,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双微”的出现,为民众参与社会公共话题的讨论,以及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不可否认,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具有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民众,现实社会与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大量的失范现象也都与此有直接关联性。因此,继续培养全体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不过提升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时间、下大力气、稳步地进行民众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政府要鼓励基层民主建设,加大对非公民行为的惩处力度,多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社会普法活动,并尝试对普通民众开展人文社科类的通识教育。此外,政府也需要对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言论保持宽容,尽量满足公民寻求社会公正、渴望政治参与的愿望,以真正的培养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加强公民的理性参政意识,促进良好的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以及公民社会的发展。

(四)对民众进行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

近年来网络公共领域上出现的一系列失范现象,使民众的媒介素养受到关注。开展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民众在“双微”环境中获取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整体素质、规范民众传播行为、净化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多数中小学实施多年,但是多数课程还是偏向于对学生媒介使用能力的练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教育,结果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正确的媒介批判意识与媒介信息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在媒介快速变革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要不断革新,否则,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会因媒介的更替而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并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另外,对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也急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我国对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缺少一个健全的方案体系与合适的平台,导致民众的媒介素养普遍缺失。因此,传媒与新闻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与职责,担当起对民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不仅要向民众传播相关媒介素养知识,帮助民众正确、理性地辨别媒介信息;更要充分利用好“双微”平台,发挥其平等、互动、实时、开放等特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媒介素养教育方案。

作者:董广安刘思扬工作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