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趋势
时间:2022-05-14 11:21:26
导语: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五代移动手机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5G移动技术是4G通信工程技术的延伸,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预计2020年将在投入使用,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它不是采用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都是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采用的是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的高度融合。所以说5G移动通信技术4G的升级版技术,在通过使用压缩等若干技术后,其应用频率大优于4G通信技术;在信息的传播与处理方面,也比4G缩短了将近10倍;它的信息存储能力也远大于4G。
25G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2.1网络速度高。5G移动通信技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速度问题。只有网络速度大大提升,用户体验与感受才会有较大提高,网络才能面对VR/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通过研究,5G网络的理论传输速率可达10Gbps,这意味着用户使用手机可以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2.2网络全覆盖。5G通信技术中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网络全覆盖即泛在网,指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网络存在。比如目前我们去到一些地下商场会发现没有移动网络信号或4G信号很差,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一些业务无法开展,所以只有提高网络的覆盖面才能支持更加丰富的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场景上使用,而5G采用大量的小型基站形成密集网络,这样就可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2.3能量消耗低。5G通信技术要想应用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场景,就必须把功耗降下来之后。而且5G技术要想应用在物联网技术产品中,也只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才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感,从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2.4传输时延低。5G使用全双工通信技术,所以数据传输时延大地降低了。目前4G通信系统的往返时延是15ms,其中1ms用于基站给用户分配信道和接入方式产生的必要信令开销。虽然现在4G技术的15ms相对于绝大多数服务而言,已经是很够用了,但随着科技发展,之后兴起的一些设备需要更低的延迟,例如移动云计算和可穿戴设备的联网,4G技术就无法满足了,所以就必须要有更低延迟的技术,而只有采用5G技术才能达到目的。
3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1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中的大规模MIMO技术不仅能够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小区内以及小区间干扰,还能实现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4G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量级,该项技术走向实用化的主要瓶颈问题是高维度信道建模与估计以及复杂度控制。3.2全双工(fullduplex)技术。全双工技术(FullDuplex)是通信传输的一个术语,即允许同一在传输线路的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它的传输能力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5G技术中的全双工技术得益于其强大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真正的全双工通信成为可能,无线频谱效率大大提高,时延也大幅缩短,因此如果能够将自干扰消除技术完美地应用,那无疑将是无线产业的一次颠覆性创新。3.3D2D技术。D2D即Device-to-Device,也称之为终端直通。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D2D技术能够让移动终端在使用通信功能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摆脱依靠基站信号覆盖面积的大小。3.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4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G技术不仅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未来数字世界的驱动平台和物联网产品发展的基础设施。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将打破空间的局限,致力于应对未来爆炸式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同时与行业深度融合,满足垂直行业终端互联的多样化需求,打造“万物互联”的新世界。
5结束语
总的来说,5G移动信技术比4G技术更快、更好,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5G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学志.通信之道,2016-2-1.
[2]刘晓峰.5G无线系统与国际标准,2019-2.
作者:黎小花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公网对讲系统在移动通信的应用
- 下一篇:5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