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在人口统计监测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09:46:27
导语:移动通信在人口统计监测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伴随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在承载了人们商务交流、消费娱乐、社交活动、学习教育等功能的同时,也记录下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信息和移动轨迹。北京市、区政府统计机构也在探索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获取各级行政划分区域和特定区域居住人口、工作人口的总量情况和流动情况数据,以及各级行政划分区域之间人口流动情况数据等多种信息,开展了人口规模变化、流动规律、聚集特征、职住平衡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不仅成为人口统计调查制度的有益补充,也成为大数据应用于人口统计领域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
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及研究的优势
我国现有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每年一次的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目的是获取我国及各个地区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相比现有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有以下几个优势。1.不受监测对象和时间影响,短期内完成数据采集。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必须采取统一的组织模式,确定统一的调查时点,周期长、中间环节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动员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而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基站接受手机信号直接获取,属于手持有者非自愿提供数据,不受任何干扰,可以随时确定一个时点抓取数据,数据时效性强,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避免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2.针对特定区域开展监测,反映总体规模和流动规律更具优势。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是以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组织实施,可以获取每一级行政划分区域内的人口总量。但是无法获取任意区域,如北京市王府井商业区这样区域的人口情况。而利用通信大数据,可以任意选取特定区域,任意选择一个时间点,监测瞬时人流量。还可以限定某个时间段,无论白天或夜间,监测任意时间段的驻留人口数量,以及流入人口的来源地和数量,流出人口的流向和数量。实现“点对点”采集获取总体数据。3.持续开展自动监测,已成为人口流量预警最及时的手段。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都属于周期性的监测,获取人口数据的目的是了解现状、查找规律和开展预测。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可以连续反映手机持有者的空间位置信息,获取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时时存在的通信网络可确保数据的持续性,因此针对某个地区开展人流量的预警是最及时的。此外,既可以针对当前时段的人口情况进行监测,也可以对过去某一个时间段对人口情况进行搜索和查询,是持续开展自动监测最有效的方法。4.应用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不再是难题。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利用了互联网、数据库、GIS系统、LBS定位等大量现代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数据,数据体量大,数据集从GB、TB到PB量级,并呈海量急速增长。目前,各级政府统计机构普遍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监测,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并且还能降低自身数据管理成本。
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及研究的局限性
一是获取结构性数据比较困难,数据完整性难以保证。尽管比较容易获取总量规模数据,且通过技术处理可以获取人口的自然属性结构(如年龄、性别等)数据。但是手机持有者个人信息是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获取的,因此大数据监测的数据无法获取手机持有者真实的社会属性结构(如空间分布、民族、职业分布等)数据。同时,对于出生和死亡人口,也无法通过监测获取,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情况。此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的整合程度,公安看守所、监狱及军事管理区等特殊或涉密区域的网络覆盖程度和安全保密要求,都会造成监测数据的不完整,成为影响全面分析人口发展状况的不利因素。二是基站设置直接影响数据质量,监测技术手段还需要完善。移动通信数据是通过手机接收基站信号获取。手机定位一般采取LBS技术,这项技术的精度,直接影响因素是所处地区内通信基站的密集程度。分布越密集,基站信号越强,精度越高,定位数据越准确。同时监测区域是通过基站点位“连点成线”而确定,监测区域范围的准确性也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因此,监测数据质量受统计方法制度的制约很少。此外,模型搭建、方法测算、数据“补全”处理以及技术人员操作的准确度,都非统计系统直接监管,统计系统开展数据验证的途径和手段还不完善,这就要求专业机构在技术手段上不断完善和优化。大数据应用人口统计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大规模推广还不成熟。按照《“十三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的要求,集约管理、完整统一的大数据人口统计体系建设还在探索中,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分析研究,以及质量控制、法治保障等环节的具体规范尚未形成。特别是对于地域辽阔、人口稀疏的边远山区,网络覆盖还不完全,大数据应用于人口统计领域条件还不具备,效率可能尚不及传统的“数人头”方法。目前阶段通信大数据不可能取代传统统计方法制度,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对加快大数据发展应用,推进人口统计改革的建议
结合当前统计工作发展的实际,对于移动通信大数据在人口统计监测的应用,以及今后推进人口统计方式的改革,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与传统人口统计方式有机结合,加快统计方式转变。一方面通过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手机用户拥有量情况和手机拥有者的年龄特征等,利用调查数据对大数据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借助各级有关行政部门统计的作用,了解出生和死亡人口情况及户籍、民族等信息,对大数据监测情况进行补充。另一方面结合人口普查,深入研究与大数据监测在监测内容、时间区域、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利用大数据监测与普查数据进行评估验证的可能性。加快大数据监测与传统人口统计方式的互融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并逐步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阶段性人口抽样调查为主体,以经常性人口动态监测为补充的人口统计调查新格局。2.盘活数据资源,提升人口统计研发水平。搭建人口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区域人口、产业发展、空间承载、社会民生、资源环境五位一体的宏观数据库系统,形成获取、存储、共享、分析体系。优化研发技术手段,推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借鉴国内外统计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围绕人口分布、就业分布、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消耗和经济贡献等领域,研究不同来源、不同维度数据间的关联度,进行交叉验证和综合分析。注重统计服务研发成果的展示,推广可视化分析系统,及时预警人口动态变动情况。3.推进依法依规,全面护航人口统计改革创新。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提出了健全统计业务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的要求,大数据应用人口统计领域,加快推进管理模式、操作规范、统计标准、法治保障等各项建设势在必行。《条例》提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这就要求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中,必须尽快建立责任体系,强化委托机构严格工作流程和执行统计制度的法律意识。对于政府统计机构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要按照《条例》规定,规范委托机构的依法行为。4.加快推进进程,逐步建立全国统一、分级共享的工作机制。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作为人口统计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由国家统计局牵头主导推进。全面总结各地区利用大数据开展人口统计监测的成功经验,与有关科研机构和组织、电信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形成全国统一的工作机制和信息采集平台,节省各种资源成本,减少重复开发和建设,有效解决移动通信大数据在人口统计监测中的问题。可以根据全国各地区统计工作的实际,选择有条件的地区统计机构进行先试先行,不断完善,分步实施、渐次推进,最后形成全国统一的现代人口统计调查体系。
作者:郭永 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统计局
- 上一篇:低碳建筑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研究
- 下一篇:精益建造体系建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