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传播研究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23 11:25:00

导语:手机媒体传播研究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手机媒体传播研究分析论文

【l论文关键词】手机媒体传播特性新闻选择新闻体裁

【论文摘要】手机报、手机电视相继出现,成为近两年安徽传媒发展的两大亮点。新渠道的畅通、新市场的出现,以及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多家报刊社、电视台都期待以手机媒体突出重围,这种思路固然不错。但手机媒体是个新兴的产物,它真正运行起来所需要的认识值得我们深入、理性地探讨。本文试图从手机媒体传播的特性、实际操作中的要求等方面作出初步思考。

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乃大势所趋。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及时出现,成为安徽省传媒发展的新亮点。新闻渠道的畅通,新市场的出现,以及同行业竞争压力的促使,各家报社、报业集团以及电视台对手机媒体的青睐就不难想象。

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需要的是更多的冷静。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理性的思考。

手机媒体传播的特性

(一)运行特性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运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制度;二是各利益团体;三是受众监督。在新闻媒介逐步市场化运营的今天,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广告商的影响。因为广告收入是新闻媒介运行发展的“粮草”。所以,无论是传统的三大媒介,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介,都得腾出大量的版面和空间,为广告商摇旗呐喊。而手机媒体传播在这方面可能行不通。手机报、手机电视的运行中,不可能像报纸、电视那样大量刊登广告,甚至广告将在手机媒体中消失。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1、手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广告传播。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与有效性。正是这些优点决定了它的物理缺陷——显示屏固定偏小。这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初衷。另外,手机的基础功能依然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

2、手机媒体传播的“微妙身份”不容许广告出现。手机传播(手机报、手机电视)是新闻媒介和通讯运营商合作的结果。虽然,手机媒体与受众之间存在着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但我们更要清楚地看到,手机报或手机电视实际上是通讯运营商开辟的新业务。只有手机用户选择了此业务,才能建立新闻媒介与受众之间传播与接受的关系。而通讯商与手机用户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纯属商业行为,两者的行动都要受到事先签定合同的制约。如果手机报与手机电视中出现广告,都属违反合同的举动,不会被受众接受。

(二)受众特性

了解与研究手机媒体传播的受众特性,对于手机媒体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在受众确立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一是传播的受众特性:受众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他们决定传受众区域;二是受众职业和身份;三是受众的年龄;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就手机媒体传播而言,主要是后三者。

通过手机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是手机在新形势的附带功能。与其他媒介相比,手机传播的画面不及电视,声音不及广播,报道深度不及报纸,综合性、丰富性不及网络。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机媒体就是“迫不得已”的结果,属于非常手段。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手机媒体传播的受众特性来:生活节奏快、文化教育程度高、年龄基本上趋于中青年的高收入者。

(三)对两个特性的认识

手机媒体传播没有广告,以及受众的窄化,引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机媒体传播靠什么维持生计?这可能是许多人的疑问。但如果我们把手机媒体传播的两个特性联系起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别有洞天。

1、手机媒体它不是独立的媒介,是报纸等传统媒介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它将以内生性收入为主,即靠自己的新闻产品的出售为主。与内生性收入相对的是外生性收入,这会随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大幅度动荡。最为关键的是,内生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去的比例越大,媒介的经营自主权就越大。

所以,手机媒体一方面开拓了本媒介的经营范围,另一方面对于媒介收入内外平衡和提高媒介自主经营有积极意义。

2、受众明确,对新闻产品提出更高要求。手机媒体的运行中不会出现广告,受众相对集中、窄化,再加之手机本身传播的有效性,这些特性也对手机媒体传播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真正做到以受众为本位,向他们提供真新闻、好新闻。

手机媒体的实际操作要求

(一)手机媒体对新闻选择的需求

新闻选择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对传播媒介是普遍适用的。手机媒体是传统媒体的衍生物,适用新闻选择的规律自不必说。因此,根据手机媒体的特性,在新闻选择四大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适用手机媒体新闻选择的标准:

1、强调新闻真实性、新鲜性。真实性、新鲜性是新闻的生命,手机媒体要传播新闻,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强调向受众提供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

2、突出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服务性、趣味性。对手机媒介来说,时效性即时间新,内容新;重要性即势必引起人们关心的事实;接近性即强调和受众心理的接近;服务性即提供给受众需要的、贴心的服务性信息;趣味性即富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引起受众的感情共鸣,增添生活的“调料”。

3、符合新闻法规:即选择新闻法规允许的新闻提供给受众。

(二)手机媒体传播对新闻体裁的要求

新闻体裁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有消息和通讯两种体裁。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来报道新闻,既取决于新闻本身,也取决于不同媒介的特征。就是同一体裁、同一新闻在不同媒介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分析适于手机传播的新闻体裁,对于手机传播至关重要。

手机主要功能是完成人际间的通讯,传播新闻只是手机的附加功能,而且受众集中、窄化,这些就决定了手机传播中所提供的新闻信息要新鲜、明了、简练。消息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凝炼的语言向受众传播最大信息量的一种常用体裁。由此不难看出,消息的特征与手机传播的要求是吻合的。而通讯要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议论、抒情等,则不适合手机传播。

(三)手机传播对新闻写作的要求

1、动态消息:“迅速简洁的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既是它的定义,也是它的写作要求——迅速、简洁。手机报、手机电视中更需要强调这一点。

2、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这里的“综合”有别于报纸、电视等。在手机报、手机电视中的“综合”,要强调围绕新闻点去综合,即根据受众关心的核心综合。比如报道一场比赛,手机媒体中不能按照比赛的进程报道,而应围绕比赛结果进行,当然现场直播除外。另外,这样的综合需要建立在对受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手机媒体传媒带来的其他问题

1、手机本身的问题。伴随着手机报、手机电视的推出,手机行业必然掀起一股风暴。什么样的手机既能够完成通讯的基本功能,又能适合手机传播新闻消息,将是风暴的核心。这也就必然带来一次手机换代的浪潮。

2、新闻媒介内部的问题。手机媒体要发展下去,与通讯公司的合作势在必行。虽然两者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办好了将是双赢的结果。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理念融合、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也将对手机媒体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新闻媒介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1999年10月.高教版.

2、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3、朱春阳《现代传播》,“国外传媒收入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