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23 09:26:00

导语:邮政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邮政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

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谈邮政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的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创造这样的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下个世纪是信息时代,只有信息化了的邮政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邮政永远存在”只能作为历史的口号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所以,我们现在就得鲜明地树起一面具有战略目标性质的旗帜,把邮政的目光和力量集聚在这面旗帜之下,这就是实现邮政信息化。

邮政的信息化建设概括起来,一是“硬件”建设,二是“软件”建设。

硬件主要是配置信息技术设备,或者说把邮政网的物理层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装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高速传送和反应能力的邮政物理网。鉴于当前邮政电子化进程已经具备一定条件,不妨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先在拟定的终端广泛配机,实行独立应用或局域应用。这样,既可为物理层建设奠定基础又可使人员得到培训和锻炼,同时,还可加快计算机广域网的建设进程。硬件建设的难度除了资金支持能力以外,恐怕管理软件的制约是主要的。当前邮政网虽然理论结构明确,但其组织体系尚不清晰,层级职能和运行权限错位,给硬件配置坐标的选定带来困难。因此,邮政组织模式的先行定位迫在眉睫,否则支持这一网络运行的应用软件开发将无从着手。其次,工程的宏观管理和微观实施,对邮政这一既缺少技术人才又缺乏技术管理经验的系统来说是一难题。好在邮政已经有了“绿卡工程”,将其统一规划、集中控制、系统管理、分层实施、协同动作的工程建设原则和方法移植到邮政信息化物理网的建设过程中,不失为一项有效之举。

软件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支持物理网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二是在信息社会环境下邮政如何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物理网,把外部市场因素与企业内部活动快速协调处理好的“经营管理软件”,即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这是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软件建设工程。因为信息化绝不意味只摆上一整套信息设备,而是要用这套设备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社会的经济运行,没有这套适于信息社会需要的高效率企业管理软件,物理网的作用将无从体现。

应用软件主要靠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编制,问题在于不是计算机技术或技术人员的集成能力不够,而是许多技术人员对邮政的运行规律和特点既在本质上把握不够又在表现形态上了解不透,结果常常是“矢”不中“的”,有的甚至屈于模仿手工操作,根本谈不上效率和升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技术人员努力补邮政专业课,力争成为既精通技术又懂专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外,不妨再加一个“驱动程序”,即由高层工程管理者在组织工程进程中,一方面细化需求调查,吃透对象;另一方面也要指导业务人员变换习惯思维。因为邮政的长期手工生产方式使许多人习惯于固守业已形成的秩序,其守旧性是不可低估的。同时当应用软件系统形成之后,还要及时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规则、处理办法、操作程序,否则试运行时就会造成一片混乱。

“管理软件”,即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创新,不是由技术人员来编制,而是由邮政的各级经营者和管理者来编制,其中许多内容还涉及大量的邮政工作人员参与编制。他们人数众多,在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补上工业化这一课的今天,一个市场经济就使许多人感到力不从心了,却要他们面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编制出适于信息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软件,从一个尚不精熟的管理者变为高等级的“软件程序”编制者,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育和培训就必然被提到战略的高度,这是邮政抓信息化软件建设的首要课题。邮政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其中主要是管理和技术人才,而且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

不少人在查找问题原因时都说职工队伍素质低,其实根源在于干部素质低。毋庸讳言,相当一批管理者、经营者、决策者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研究现代管理,却在不时地做出决策和实施管理。干部的素质低下实在是制约邮政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是建设邮政信息化的最大障碍。邮政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干部身上,要把现代管理科学和国内外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教材,有组织、有计划、分对象地对邮政干部施教,而不能再把手工操作时代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那一套继续作为现代教材对经营管理者来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