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减速比自动调节系统分析

时间:2022-05-10 10:42:56

导语:齿轮箱减速比自动调节系统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齿轮箱减速比自动调节系统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船用齿轮箱减速比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思想,由此提出了船桨应用机制,继而探索了减速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主控制器、液压动力装置、其他问题调节等,以此提升自动调节系统的减速比控制能力,提升船用齿轮箱的应用性能。

关键词:齿轮箱;柴油机;自动调节系统

船只整体具有能量运作的平衡性,船舶主控系统,在油料燃烧状态下,将会产生扭矩,在传动装置、螺旋桨共同作用下,将扭矩转化为推力,借助推力消除船体自身形成阻力,以此提升船舶运行速度。在船舶航行期间,船只、船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若工况发生浮动,将会难以维持系统原有平衡性,由此造成其它方面的工况变化。

1船用齿轮箱减速比自动调节系统设计简述

1.1传动装置设计准确性需求

柴油机在实际运行期间,含有特定的工况运行范围。在标准工况情况下,柴油机运行效率较高,同时产生的耗油问题较低,由此能够最大化彰显柴油机功率运行价值。同理,螺旋桨含有运行的最佳工况,在此条件下,能够高效完成能量转换。由此发现:螺旋桨与柴油机两者在运行期间,如若能够形成最佳组合状态,能够提升燃料使用的最大化价值,为船舶经济获取带来更多可能性。螺旋桨、柴油机的协作运行,作为航运部门较为关心的话题。螺旋桨设计期间,应完成主机信号选择与设计,保障传动装置的设计准确性。

1.2减速箱添加必要性

一旦在船舶荷载的设计中,保持在设计状态,就会使得船、机、浆可以有效的配合,让船舶的营运的经济性实现最佳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船舶的营运状态方面,经常发生着变化。在一些运营过程中,会出现超载、空载方面的问题。为此,就使得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让主机需要保障处于一个合理的运行状态当中,避免出现运输经济性的下降。而为了处理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在传动装置当中安装一些多级或者无级减速箱。或者,也可以使用一些可调螺旋桨。在这样的设计下,就可以很好的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利用基浆配合的方式,有效的实现技术的优化调整。让主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回到额定的工况当中,让机浆实现良好的配合。另一方面,还需要保障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设计的合理性。但是,在当下众多的设计环节上,都采用的是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依据船舶的大约载荷量,以及使用人工调节减速比的方式。但是对于这种方式的调节,就会导致在调节精度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以此就无法实现良好的调节效果。

1.3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价值

对于当下的工况,始终无法实现动态追踪的效果。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就需要保障在系统的构成中,需要安装一个可以位置随动控制的系统,以此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处理。在该系统当中,还要保障对该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数据信息处理,并基于检测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控制信号,以此实现调速比的控制和优化,之后再对该位置进行反馈量方面的调节。

2自动调节系统的关注点

2.1船与浆的应用机制

对于安装有减速装置的推进系统而言,当下社会上是人们较为常用的一种类型。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其系统构成原理并不复杂,在对船、机、浆的特征曲线进行变换处理之后,便可以很好的将其数据置于相同的坐标系当中,进而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实际的工况。在对不同减速比的机浆工况进行分析中,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种曲线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际的分析中,还可以很好的基于设计当中的工况,与减速比的螺旋桨推进特性,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在受到了转速与扭矩的限制之后,就可以很好的分析每一个减速比的配合点合理性。在当下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船舶在非设计荷载条件下的工况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分析中,设计荷载以及在轻载的设计中,形成的螺旋桨推进特征曲线方面,可以很好的在建立起来坐标系当中表现出来。另外,在这个坐标系的分析中,还可以很好的了解到,主机在这样的功率下,往往无法很好的发挥自身最佳的性能。为此,就可以得出,在船舶重载的时候,就需要速比进行提升,以此让齿轮箱当中的减速发生变化。

2.2减速比控制方案

在速比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上,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位置随动系统。在该系统的运行中,本质上是电动液压的运行方式。为此,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测量装置得到了船舶的参数之后,就将参数传输到主控制器当中。之后,在对其内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预算,便可以对当下浆的推进特性实现确定。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利用速比的方式,对其位置进行有效的分析。而在该位置上,从齿轮箱操控杆反馈之后的位置进行比较后,可以很好的得出位置偏移控制信号。对于这种信号而言,可以很好的对动力装置控制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样的控制程序,实现控制的调节。2.2.1主控制器设计方法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其控制器是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控制器当中,计算机对于外部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就需要马上将其传输到控制指令当中,并对当前船舶的工况,进行信号方面的调整。以此,在进行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依据下述的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在这样公式当中,便可以推算出此时螺旋桨的实际转速。另一方面,对于船舶在运行的过程中,实际的参数并不稳定,就会使得对于阻力以及推力方面的计算,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出现一定的误差。以此,就要在实际的计算分析过程中,能够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计算分析调整。保障在合理的计算方式下,能够让控制器当中的计算机,有效的开展各种计算工作。2.2.2液压动力装置的设计方法在液压动力装置当中,主要包含着油泵、电机、驱动油缸以及阀件等设备。而在主控制器当中,由计算为止量,以及反馈位置量的比较当中,对其偏移控制信号进行发出。以此,对于该信号而言,就可以很好的基于正确的流向,对其驱动油缸进行供油处理。之后,在让油缸当中进行活塞连杆操作,有效的推动连接的齿轮箱操纵杆,对其减速比进行改变。2.2.3其他减速比问题的调控方式首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的情况,实现操作的灵活化调整。工作人员要对船舶的工况,进行详细的检测,之后再由人工输入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操作。其次,对于无极调速纸轮箱的操作上,为了避免在工作人员操作中,出现过于频繁的动作行为,就需要使用分级操控的方式,将原本的速比,合理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为此,在形成的减速比当中,需要让系统可以很好的对其开展控制,以此控制减速比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减速比在某一区域发生变化的时候,其系统不再发生动作。最后,该系统的主控制器,需要由工作人员安装在驾驶室当中,而液压装置则需要安装在机舱内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在出现系统故障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让操纵杆与油缸断开连接。而对于轮机人员而言,则可以有效的基于驾驶室发出的指令,进行合理的操作。

3减速箱调节程序的日常维护措施

3.1日常维护流程

针对调节程序应有序落实日常维护工作,以此保障减速比处于有序调节状态。调节程序的日常维护流程为:系统检测,排查故障,故障有信息反馈时,进行故障进一步检测,获得故障信息,制定故障消除方案,开展故障针对性处理工作。如若无故障,正常运行调节程序。与此同时,在系统故障消除时,应采取在线故障消除法,以此维护系统运行的有序性。

3.2控制程序设备的日常运维工作

①日常清洁。日常运维人员应定期完成设备清洁工作,防止设备中沉积大量灰尘、混入不明物质等问题,维护设备运行能力,减少调节程序发生故障。②点检。日常运维人员,对船舶操控程序均应开展有序的检查工作,保障各程序运行无故障,同时将故障检测结果填写在当日工作检查表中,便于维修时查看系统运行信息,提升调节程序维修效率。③核对。运维组班长,应系统性检查每日检查表记录情况,针对实际存在的设备故障问题,开展故障消除会议,以期提升故障消除效果。同时将故障消除、消除方案等内容记录在系统检修日报中。④设备保养。运维人员,结合调节程序所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完成防腐处理、零件更换等工作,以此提升设备运行能力,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可能性,最大化发挥调节程序的应用效能。⑤技术融合。在调节程序中,可添加控制、抗干扰、密码认证、安全防护等技术,以此构建安全的数据访问系统,保障减速比调控程序运作的稳定性,提升调控过程的抗干扰能力,加强系统安全性保护,增强系统功能完善性,为船舶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⑥人员专业性建设。运维人员应具备系统维护、设备保养、船舶运行三个系统的专业知识,以此提升减速比调节程序运维效果,增强运维人员处理调节程序突发故障的应对能力,保障船舶运行安全性。相关单位可为运维人员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完善系统运维小组的学习体系,同时采取专业科目的考核形式,获取运维人员专业性掌握程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的系统研究中,其理论上可以实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实现高精度和高控制的能力,以此让船舶可以让机浆实现良好的配合,以此也有效的提升了船舶具有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高珍,侯天柱,刘渊.船舶齿轮箱振动测试分析及优化研究[J].推进技术,2020,41(11):2587-2595.

[2]全向宏.船用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探讨[J].珠江水运,2020(15):61-62.

[3]董江宏,杨兵.船用齿轮箱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9,41(18):94-96.

[4]杨朝良.特大减速比船用齿轮箱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3.

[5]熊德喜,程岩.双减速比齿轮箱技术在长江推船上应用的可能性研究[J].船舶设计技术交流,1993(001):13-18.

[6]臧瑞斌,周剑,辛公正,等.高原高速艇半浸桨双速比齿轮箱应用分析[J].船海工程,2017,46(4):122-125.

作者:姚壮 单位: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