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分析

时间:2022-01-26 09:32:38

导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分析

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要求,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尝试着构建更加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时代被人们成为信息化时代,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新时代的学生,需要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与了解也在这一阶段形成,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教学的重要价值,并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培养方案。

1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忽视信息技术价值

在当前,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仍未改变过去所形成的不当观念,错误地将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副科”来看待,在课上,教师可能会有一个敷衍了事的态度,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也明显受到了影响。

1.2缺乏学生实践的设计

信息技术应该是一项能力,其无法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来完成,但在当前,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会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来灌输信息技术知识,这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3缺乏趣味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活动,学生在课下缺乏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而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这就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1.4教学评价缺失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其教学中也很少会设计教学评价,这使得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产生清晰的认识。且由于教学评价的缺失,师生交流的途径也不多,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2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1有效设计导入,实现趣味引导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构成,有效教学导入的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就教学导入地设计作出研究,并想办法构建有效化的教学导入环节。在传统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很少会设计教学导入,即使设计了教学导入,也只是借助复习展示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这一做法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当前,为了构建有效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就可以就趣味导入的设计进行研究,尝试着使用有效化的教学导入方法来构建教学导入。例如,在“初识画图”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展示来构建教学导入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先引导性地做出画图的提问,让学生做出思考。其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画一只兔子,你们该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如何使用电脑进行绘画吗?”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做出一些电脑绘图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知识内容。又比如,在进行“画多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导入过程。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多边形,而后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多边形”,此时教师再做出引导:“我们如何画出一个多边形呢?”“如果用电脑画该怎么画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引导,教师也可以开展后续的教学过程。

2.2有效搜集资源,提升课堂容量

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很少会搜索额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这使得信息教学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在当前,为了推动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做好教学资源的检索,用所搜集到的教学资源来构建教学,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进行“使用云盘储存”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做出相关教学资源的有效检索,为学生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教师可以检索的内容包含几种常见的云盘与其优点。在完成相关内容的检索后,教师在课上进行展示时,就可以为学生演示对应的云盘,让其分析其储存方法,并根据个人喜好做出选择。又比如,在进行“感悟技术发展”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优化学生的体验,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搜集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内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计算机为学生演示第一代计算机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先进的计算机,让学生感悟科技的变化。

2.3合理设计教学,凸显学生思考

教学的有效设计是实现学生课上有效学习的关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听课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其没有经历一个自主的思考过程,这就对其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当前,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并将学生思考的凸显重视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环节需要围绕学生思考的推动和促进作出研究,想办法将学生的课堂思考作为教学的重心进行设计。例如,在进行“编辑文档”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教师就需要对教学的设计作出调整。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做出转变,将一些原本用陈述方法进行讲授的技能转变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做出探究学习。如,针对编辑文档中的字号调整选项,教师就可以做出提问设计“如何改变文档中的字大小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使用的文档软件的界面进行观察,让其做出尝试和寻找。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文档编辑技能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文字,让学生通过编辑调整的进行让其更加美观。

2.4有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实践

学生实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通过实践研究的进行,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其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促进。为了确保学生可以进行实践,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想办法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其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构建: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研究的进行,帮助学生找出适合实践的信息技术内容,并生成有效的学生实践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对活动的属性进行分析,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学生小组划分。例如,在进行“制作主题板报”这一专题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有效任务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其中,教师可以将制作美观的主题板报作为基本的要求,在细化要求上,教师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主题板报的内容、大小等作出限制。为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发展来划分学生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板报的设计。又比如,在进行“创作演示文稿”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来构建学生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活动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不做具体要求,让学生仿照教材中展示的演示文稿进行制作即可。在学生完成基本创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理解,而后开展活动的第二环节。在活动的第二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出一些要求,如演示文稿的版面数量与基本字体、图面设计要求、是否有艺术字等。在提出相应的要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现实主题来进行演示文稿的实际创作。

2.5创建实践作业,激励学生完成

实践作业是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质的作业,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了确保学生可以在课下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练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践作业。一般而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实践作业多是围绕教学内容构建的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活动。在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庭计算机已经较为普遍,这给学生的实践作业创造了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课上所教授的内容,来构建一些学生课下作业,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得出一些作品。例如,在进行‘放映幻灯片’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后,为学生构建一次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来尝试着制作一套美观的幻灯片。在幻灯片的主题上,教师可以不做限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幻灯片的数量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五张以上。在做出这些设置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确立基本的幻灯片制作规范。对于那些没有家庭电脑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与学生约定好时间,带学生到学校机房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又比如,在进行“走进网络论坛”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下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体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将“百度贴吧”作为学生实践的工具。其中,教师可以在百度贴吧中发出一个帖子,而后让学生在课下申请百度贴吧的账号,并找到教师发到的帖子进行回帖。像这样,形式特别的实践作业设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学生在申领账号和回帖的过程中,也就可以学到一些信息知识。

2.6构建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竞争的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动力,让学生在课下可以自主进行一些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现阶段,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同样可以创建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参与来实现竞技,发展自己的能力。为确保竞赛可以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设计:(1)教师需要就竞赛的类型进行设计,构建与现阶段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内容;(2)教师需要就学生的调动做出分析,预先设计好评判分析标准;(3)教师需要为竞赛设计一些奖励,利用奖励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例如,在进行“用键盘打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举办一次“打字大赛”,让学生比拼谁的打字速度最快最准。在这一活动的实际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笔记本、签字笔作为优胜者的奖励。在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场进行打字,比拼自己的打字技能。在学生比赛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比赛成绩做出展示,让打字快的同学分享自己联系打字的技巧。又比如,在进行“管理我的空间”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我的空间我做主”活动,让学生使用相关的软件功能对自己的空间进行装饰。其中,竞赛的内容就可以设定为空间的美观程度。在打分评价上,为防止教师的主观思想影响评奖的公正,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进行打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则为优胜者。通过这类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得到调动,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实现提升。

2.7组建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兴趣

兴趣小组的构建有利于一些转长生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阶段若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特别引导,就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未来产生正面的影响。为了给这些学生发展的土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各个班级中成立学生兴趣小组,让那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为了推动这些学生发展,教师除了要在课下给一些照顾,提供一些帮助外,在课上,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些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其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充分发展其能力。例如,在进行“克隆飞机大战”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来给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出一些别样的要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的知识内容与编程相关,涉及到计算机的设计应用,相应的,教师就可以联系本课的实际内容来构建要求。在其中,针对一般的学生,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设计即可,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对克隆空间的认识与理解上。对于兴趣小组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其设计更为复杂的程度和过程,并让其尝试着从绘图上做出精细化调整。为了充分的激发兴趣小组学生的自豪感,在其完成游戏的设计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在课上尝试着进行游玩。通过这一过程,其他学生的赞赏就可以让兴趣小组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其也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8有效评价设计,推动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评价设计不但可以点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其自身的能力发展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知程度较低,无法对自己的能力发展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教学评价的开展点明学生的发展程度,让学生可以明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作出学生发展定性的同时给出一些发展建议,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例如,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就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作出评价,点出学生现阶段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中,教师可以先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分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课上状态,并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而后教师再围绕学生的实际技能发展作出评价,并给出发展的建议。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就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反思,对教学的方式进行变更。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教学设计、任务提出、实践作业、竞赛开展、评价设计六个方面作出研究。

作者: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