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时间:2022-08-30 11:14:14

导语:信息技术与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与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基于大数据与计算机监测系统,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调查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的手段,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做好内审质量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系统,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作为在现代化管理中非常关键的要素,内部审计质量能否有效控制决定着其是否可以健康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尽快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并且使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1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相对短缺。从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可以大致判断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审计风险的大小。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强弱与审计质量的高低密不可分。若要达到专业胜任能力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相关技能并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但是,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中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审计人员非常稀缺。由于很大一部分内审人员是从单位的其他部门调用过来的,而且他们没有经过相应的学习与培训,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符合内部审计规范的问题,很容易给单位造成一些损失。另外,在信息化时代,内审人员如果没有紧跟时展的脚步,缺乏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技能,不了解当前社会所需,他们将很容易被淘汰。除此以外,内部审计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品质也是衡量其专业素质的一个标准,当然,也可以用“诚信”来衡量这个标准。如果内审人员丧失了“诚信”就会使他们做出一些违背职业操守的事情,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利益、以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层及其相关人员索贿从而提供虚假审计意见、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以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等,这样一来,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将大大降低。内部审计大多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关系着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如果内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审计工作进度以及审计质量水平就无法达到既定的标准。当前,仅有极少部分的单位成立了较为独立的审计部门并且配置了专业的内审人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单独设置内审部门,很多单位由财务部门人员兼内部审计工作。单位这样做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不仅违反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原则,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舞弊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干扰,例如,某些单位的领导人为谋求自身或者公司利益,对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压制。他们为了避免得罪上级和同事,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指挥,从而很难保持自己独立的一面。如此一来,审计质量的真实性便有待商榷。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审计结果应用不及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不重视并且没有意识到“整改”的重要性。部分单位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工作流程。他们很多时候对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不予理会,因为这些问题没有给公司在当前造成很大的损失。正因如此,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愿意花时间、花成本去追究这些问题。但是,从公司长远来看,不去深挖这些出现的小问题,就会使这些问题不断地扩大,直到最后给单位带来一笔高昂的损失。内部审计频率低、范围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审计全覆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存在内部审计覆盖面较窄、审计间隔时间长以及个别单位大概3~5年才会进行一次轮审。很大一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只能做到离任审计,而对他们任中审计的开展存在极大的困难。

2应对的措施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单位内审效率高低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内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他们将会给单位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单位要经常组织内审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达到这个目标:(1)完善和改革培训内容。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会计、审计以及法律相关专业知识等作为其重点培训的内容以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2)改进和创新内审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大数据时代,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审计能力水平。在培训结束后,内审人员不仅对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且提高了计算机审计技能、增强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单位需要给内审人员多提供一些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技能的机会,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它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培训”“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内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唯有这样,才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我们国家现有的审计管理体制——终生追究制这一背景下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独立性”这样一个岗位职责要求。提高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工作想要顺利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置专业的内审人员。更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尽可能消除审计人员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严谨等问题。内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不仅要对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而且有向其报告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内审的独立性,以提高内审质量控制的效果。加强审计结果应用。审计结果的充分应用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要从重视审计过程转变为重视审计结果应用。(1)将严格落实审计整改作为审计结果应用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人员指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被审单位及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同时,审计部门要及时监督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快速提升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各单位快速发展。(2)各单位想要快速且高效地进行整改,审计部门可以通过构建审计整改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部门的年终考核,不仅如此,还要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以及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刚性约束助力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3)在大数据背景下,内审部门可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以实现审计结果共享,提高审计结果应用的深度。对于审计整改工作做得好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激励,并在其他部门宣传其整改方式,对不积极进行整改工作的部门予以惩罚。通过奖惩相结合,提升单位整改的动力。实施内部审计全覆盖。内部审计全覆盖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对象全覆盖、内部审计领域全覆盖以及内部审计时间过程全覆盖。探明审计对象情况、明确审计领域和加强时间过程管理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质量控制水平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对象全覆盖,要求凡是包含在审计监督领域的都要列入全覆盖的范围。实现内部审计领域全覆盖,实际上是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预算执行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等领域的全覆盖。实现内审时间过程全覆盖,不仅需要审计人员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全过程审计而且重点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以及对运用公共资金的全过程、项目建设的整个流程实施审计全覆盖。

3结语

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各单位内审工作规范性和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耿,郑晶茹,韩志耕.信息技术审计的影响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5):66-74.

[2]钟玉林.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江苏:南京审计学院,2015.

作者:左小颖 冯思琪 贾晓萌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