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有效融合分析

时间:2022-05-06 09:50:30

导语: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有效融合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有效融合分析

摘要:“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圆锥曲线”知识的重难点,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依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现信息技术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价值,通过运用电子白板以及几何画板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圆锥曲线;有效融合;实践;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信息技术也渐渐走进高中校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知识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通过海量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点,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圆锥曲线”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新教学活动设计,辅助教师讲解圆锥曲线,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在遇到难解题型时,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信息技术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在讲授“圆锥曲线”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图形制作工具,分分钟将图形美观清晰的圆锥曲线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将数形结合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几何思维框架图,为学生的数形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激发出创造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情景教学中感受体验圆锥曲线的变换过程,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构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应用信息技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将信息技术融入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收集完资料后,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对圆锥曲线进行证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占有一定的主体地位,在遇到难解题型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1]。

三、电子白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创新

(一)妙用电子白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有效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分清主次,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内容,而电子白板上展示的教学内容则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圆锥曲线知识过于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制所要讲授的图形。在探讨曲线运动规律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带有的录制功能,将曲线运动时出现的轨迹录制下来,在学生探究曲线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录制功能对其运动过程进行反复播放。教师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时,要在数学课堂将数形结合方式等深入到学生的数学思维当中,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占有一定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集思广益,从中寻找出最为简单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运用白板资源,存储教学资源。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授课时,要懂得使用储存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导入有关图形,或者是所需要用的文件等,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一个资源库,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调取使用,提高数学教学的便捷性。在“圆锥曲线”授课之前,教师在备课时要将相关方程式模式、圆锥曲线图形等收藏到电子白板信息库中,扩充并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此外,为了更好地收集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在海量网络资源中寻找圆锥曲线的高考题型,并将该题型引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模拟实战练习。由于圆锥曲线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立体感,所以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录制圆锥曲线真题的解题步骤课件,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直观解答。(三)巧用电子白板分析图形关系。教师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电子白板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圆锥曲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就需要教师使用大量的图形,并让学生根据图形之间的变化,对题目进行更为直观的科学把握,从而让学生在电子白板展示图形的过程中,寻找到一定的变化规律。电子白板的使用,有效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传统黑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列举图形,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测量时间,将图形呈现在黑板上。而在使用电子白板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绘图工具,准确快速地绘制出圆锥曲线图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2]。

四、利用几何画板实现圆锥曲线有效融合创新

(一)数形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几何教学过程中,数形不能很好地有效结合,学生只能依靠想象,在脑海中呈现曲线动点的运动轨迹。而几何画板的应用,却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观察探索的体现过程。教师在几何画板上呈现的是动态图形,并且该动态图形在动态展示中有效保持几何关系不会发生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满足设定条件的几何系统。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考察种种几何现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提出的几何图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概念以及原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二)师生互换角色。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有效融合之后,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平台上相互合作学习,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教师也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课堂空间完全支配者转变成组织学习活动的辅助者与合作者。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数学是什么,如何解数学题。而现在则是为学生提供有效融合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等相关历程,将“做”与“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导的思想,将几何画板与圆锥曲线教学目标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画板的操作工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圆锥曲线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疑问中寻找答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圆锥曲线计算方法的相关结论。教师则在一旁引导学生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认证,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三)充分应用几何画板平台。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现代高中数学课堂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准则,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海量网络资源为教学基础,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为教学的支撑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晦涩难懂且又抽象的圆锥曲线知识,通过几何画板直观易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看数学”,转化为利用几何画板做数学,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小组交流合作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有了让学生再次创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圆锥曲线变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授数学内容时,通过几何画板使原本“固定的”圆锥曲线变得生动起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几何画板的帮助下更好地分析圆锥曲线的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圆锥曲线的概念定义,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电脑,并在电脑操作过程中掌握其基本应用技术,渗透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四)有效融合的思考。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而数学概念又是抽象思维的浓缩整合,正是以上两个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常常望而却步。要想使学生喜爱数学,热爱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感性思维为着手点,帮助学生将感性认知转变成理性认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到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师的耐心讲解中,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语言符号,从而一点点地积累在学生的大脑之中,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利用几何画板授课时,应将几何画板与黑板有效结合,运用黑板在计算中进行推理演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锥曲线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简单的教学手段,而是应该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效融合,把几何画板运用到数学课堂当中,将数学教学的各种优化元素进行有效统一,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将数形结合通过几何画板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圆锥曲线有效融合,不但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数学授课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图形美观清晰的圆锥曲线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感,将数形结合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几何思维框架图,为学生的数形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然,赵世恩,马雯.浅谈几何画板中圆锥曲线的绘制原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52.

[2]张宗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24.

[3]钱丽娟.高中数学微课程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作者:姜彩玉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