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探究
时间:2022-11-28 10:55:48
导语: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管理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新模式,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方法:在分析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将电子签名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云服务等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融入到医疗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实施医疗设备采购网上审批,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微信进行智能监测和维修管理,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于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和设备管理中。结果:信息化环境下医疗设备新型管理模式可很好地解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限制,有效降低设备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医疗设备采购审批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2h;维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15min缩短为8min,设备维护费用下降14.5%,临床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9%。结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领域可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管理
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重视信息技术本身的创新发展,且强调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去创造新的价值。在医疗设备管理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医疗设备管理,降低设备管理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新模式,从而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在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中,由于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而尚未建立完整的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仍使用传统的以资产管理为目标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以人工记账方式记录医疗设备的审批、购置、维修及报废等相关情况,该管理模式工作量大且效率极低,不利于后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信息不全导致医院在医疗设备购置前缺乏对经济、效益及安全等方面的充分论证,增加了医院运营成本。《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医疗设备使用环节方面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维护、保养、检测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手段也无法完全满足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因此,急需寻找一种能适应现代化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2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电子签名在医疗设备采购网上审批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的采购申请、论证及审批是医疗设备管理的起点,医疗设备日常管理中有大量的审批环节,常用的传统纸质审批表由分管领导签字审批后实施,不仅需要为领导签字而奔忙,且相关资料存储查阅困难,流程复杂冗长,效率极为低下,管理模式缺点极为明显。经充分论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采用基于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的网上审批系统,使审批效率极大提高。为保证签名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采用数字证书和运用非对称密码体制,建立一套严密的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绑定了公钥及其持有者的真实身份,就像用户在网络世界的数字身份证,只不过其不再是纸质证照,而是一段含有证书持有者身份信息,并经过认证中心审核签发的电子数据,其能够确定文件确实是由发送方签名并发出,能确定文件的完整性,因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签名的文件若发生改变,数字摘要的指纹也将发生变化[1]。医疗设备全生命管理审批系统界面见图1。为实现更高的安全性需求,可通过部署电子签名的验证服务器,为网上审批系统进行的内容为:①身份认证,只有那些被认可的合法用户才有权限访问使用系统资源[2];②权限控制,用户使用系统时对其权限进行判定控制,根据不同级别的角色用户赋予不同的审批权限;③信息安全保障,为医院审批系统提供电子签名及验证、数字加密与解密和证书有效性验证功能。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传统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无法被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医院也派遣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到设备使用科室对在用设备进行巡查,以掌握医疗设备运行状态。但有些医疗设备的性能下降可能是隐性的,在无专业检测设备情况下,巡查人员很难察觉问题所在。为满足对重点医疗设备实时监控需求和提高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开发了医疗设备运行实时监控系统,由软件与硬件两大部分组成[3]。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4]技术和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以实现医疗设备各种参数和运行状态的监测[5-6];使用RFID读写器和医院的无线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在服务器中对上传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同时将实时监控信息传至设备科的监控大屏幕。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医院重点设备和关键部位的实时监控,易于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和设备故障分析,极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效率。医疗设备运行监控系统管理界面见图2。2.3微信应用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以往保健院的设备报修采用电话或临床填写维修联系单送到设备科,再由设备科派工程师上门维修模式。该模式弊端为:①设备科工程师在工作繁忙时容易遗漏报修内容,影响临床工作;②临床人员对设备的报修描述不清,影响工程师对故障的判断;③工程师无法在现场查阅该设备的历史维修信息和维保情况等信息[7-8]。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微信的医疗设备维修系统,搭建医疗设备维修系统微信平台,建立基于知识库的医疗设备维修全过程管理和微信快速报修管理系统。①临床需要报修时只需登录微信扫描医疗设备上的二维码,调出设备信息,输入故障描述或直接拍照提交即可完成报修;②设备维修人员随时均可通过微信接收到报修通知,判断是否需要厂商维修或转交同事维修,维修工程师维修完成后即可通过微信把维修记录输入系统包括维修费用等;③临床科室人员在收到维修完成通知后即可使用设备;④临床使用部门还可在线实时查询维修状态以及设备维修所需费用;⑤维修结束后自动生成维修故障数据和维修工程师工作量数据,极大提高了设备维修效率。医疗设备微信报修界面见图3。2.4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对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可为医院的成本控制和医疗设备的规划采购提供科学依据。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由于其数据采集复杂等原因基本仍停留在手工操作模式,由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收费均按照收费项目收取,无法直接采集某一台设备的收费信息,此外,设备的维修费用、耗材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信息采集也难度很大,且很多数据并不可靠,随意性较大,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设备的使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目前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现状成为必然的选择。丰富和真实的数据来源是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根本和关键,通过对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分析,认识到基础数据的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医院业务科室也涉及医院的行政、管理及后勤等科室。针对不同的科室和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独立开发不同的数据采集程序,建立患者收费项目和医疗设备之间的关联,通过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财务及固定资产等信息系统的联网实现单设备或单项目成本核算数据的自动采集,极大提高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管理工作效率[9]。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界面见图4。2.5大数据分析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目前,医院已上线医疗设备管理云平台,云平台运行中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科室申购、计划论证、设备选型、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养、临床使用、维修检测、计量及质量控制,直到设备报废。这些数据每日均在快速增长,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已无法有效对其进行管理和处理,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受到传统可视化形式的限制,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价值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能够从大量的设备管理数据中迅速挖掘出有价值信息,医院引进了数据挖掘系统,从数据分析和数据预测两个方面,让这些不同的数据科学地呈现出数据本身具备的特点[10-12]。预测性分析数据可为医疗设备选型论证和招标采购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方面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判,对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提出维护意见和建议,从以往的“临床报修”到现在的“主动干预”,达到了超过临床预期服务的目的。
3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医疗设备管理新模式投入使用后,平均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到了2h,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审批少跑腿”的目标;基于知识库的医疗设备维修全过程管理和微信快速报修管理系统使医疗设备维修响应时间从原来的15min缩短为8min,维修响应时间缩短了87%;设备年维护费用从387万元下降到338万元,维护费用下降了14.5%;临床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9%;医疗设备运行实时监测系统运行一年来及时预警设备运行风险19次,极大降低了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后各项指标明显更优,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4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必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变革,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模式,着力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作者:戴学斌 步路平 单位: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设备科
-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实践分析
- 下一篇: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