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广电网融合政务网络研究

时间:2022-10-08 02:58:56

导语:智慧城市下广电网融合政务网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智慧城市下广电网融合政务网络研究

【摘要】智慧城市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城市信息化迈向更高阶段。针对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依托广电互联网升级电子政务网,二者形成优势互补,突出自主创新和网络安全,以智慧政务先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智慧城市;媒介融合;电子政务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出现城市功能发展与人们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不能匹配的矛盾。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城镇化进程导致智慧城市的需求,信息技术使这一需求得到满足。

一、智慧城市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InternetofThings),认为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可以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物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计划,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IBM依据智慧中国五大发展主题,提出了在“智慧城市”中具体应用六大领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我国应抓住智慧城市这一战略契机,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当前智慧城市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智慧城市是三网融合的更高阶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1996年通过了《电信法》,加快了美国传媒业、网络业、电信业融合。1998年前后,三网融合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目标是建立安全可靠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三网融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以及新兴产业振兴的具体举措,对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重要意义。随着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光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成本大幅降低,三网融合技术基础已经成熟,但从技术进步过渡至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由于归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利益之争形成严重的行业壁垒。三网融合将是我国广电传媒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利用广电内容资源有利条件,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广电网络即是媒介,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功能一体化。

三、政务网络整合与广电网络融合形成优势互补

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中国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是从城市信息化建设为开端,以城市电子政务为起点。从1999年开始进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城市级电子政务初具规模。中国电子政务网络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党政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使用需求迅猛增加,通过电子政务网开展网上业务需求。电子政务网上业务类型正以数据传输信息为主,向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并重的格局发展,信息流量大。二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巨大信息安全风险。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务先行。发挥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着力点。智慧城市最基本的是无线宽带,可以通过打造智能城市、智能农业、智能工厂实现万物互联。广电拥有700M优势频谱资源及网络建设经验,广电应当抓住万物互联发展新机遇,统筹规划建设无线物联网网络,通过推动跨行业协作和应用创新模式。移动通信网络难以承担未来海量数据带宽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网能够弥补这一缺陷,通过网络融合、网络传输,可将两者以优势互补结合起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资源优势,建立安全可靠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依托广电互联网升级电子政务网,突出自主创新和网络安全,二者以优势互补促进智慧城市全面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彭兰.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J].国际新闻界,2014(12):130-148.

[2]钱振明.当代城市问题挑战传统城市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12-17.

[3]王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6):27-28.

作者:丛丽 单位: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