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8-14 03:02:27

导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特殊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保持对课堂的热情。老师要在课堂上运用导入的策略,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1]老师还要充分利用导入的理念,把所要讲解的内容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逐步加深。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求老师引入导入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需要老师用新颖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程的合理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言非常重要,导入的理念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导入的策略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用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当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老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理念的合理运用,积极探索有效的导入方法,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讲解课本内容。但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老师不注重导入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完成课堂内容,把要学习的软件技巧和使用方法笼统地传授给学生。由于老师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导入理念的重要性,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得很随意,没有明显的目的性。而有些老师在课堂中又过分注重导入的理念,让知识传递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无法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导入策略的引入能够改变这种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运用导入理念的课堂中改善学习理念,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多学习多思考,找到符合本班学生的导入策略来进行教学。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

(一)运用合理方法,明确导入策略。1、用情景教学,吸引注意力。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导入理念的贯彻还不够深刻,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创设合适的情景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能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为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因此,老师在导入理念的引入时,借助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上,以此来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奋度。例如,在汉字输入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先引出汉字的发展过程,讲仓吉造字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发展到甲骨文到如今简体字的过程,利用有效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然后在屏幕上写出一段话,提出如何利用电脑打出这段话,需要借助什么东西实现等问题,进一步引出键盘和输入法,自然而然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2、运用游戏,激发探究兴趣。具有趣味的课堂模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的特点,需要有趣的课堂导入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因此,把游戏内容合理运用在课堂中,把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游戏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把要学的内容很好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更为容易,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键盘指法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运用游戏引入的方法,仅仅依靠单纯的打字,很容易让学生厌烦。这样的情况下,游戏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老师设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赛打字的数目和准确性,获胜的学生会得到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3、导入故事,增强学习兴趣。对于如今的小学生而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故事的导入很有兴趣,老师运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故事的穿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经典故事、儿歌等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方式来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例如:在进行动画的学习中,老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画方面的知识,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老师要本着这一基础,导入故事进行教学,比如海洋馆的故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海洋馆中的动物表演,会有许多的动作,老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回答播放的动作,然后问学生怎么可以在电脑上画出这些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方法的引入,找出导入策略。1、直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直接导入就是老师能够在课堂上直接切入主题,在直接导入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直接了当的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把重点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接受课堂。“直接导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一目了然的明确当堂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让学生从开始就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和需要重点听的地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中明确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2]通过直接导入的方法,能够告诉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动手能力具有很大帮助。通常在高年级的学生或者在学生自己进行联系时,这种方法非常适用。2、生活情境导入,提高理解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辅助教学。但是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没有把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导致课堂与实际是脱轨的、不相符的,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3]因此,在导入理念的探究中,老师要注重为学生创建与生活相符的生活情景,借助生活的实际经验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先问学生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水果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引导,答疑解惑。在引入生活情景的课堂是合理有效的,适合学生的发展。3、比较作品导入,增强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学过知识的对比展示,在比较中明确引发学生的思考。所谓的比较作品导入,就是指老师将新旧的内容同时显示出来,让学生对比思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同时放两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其中的细微变化,如大小、角度等等方面。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进行下去的动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明确导入理念之后,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探索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探讨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参考文献:

[1]张华莎.优化导入技巧让课堂“活”起来——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2016(01).

[2]郑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3]朱振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45-46.

[4]谭珂.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构思与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5(21):251-252.

作者:王化龙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