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3-08 09:00:43
导语: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加大土地流转、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智慧渔业示范区等,以期为促进如东县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做法;成效;问题;对策;江苏如东
如东县地处南黄海之滨,陆域面积2009km2,海域面积超过6000km2,人口102万人,海岸线全长106km,滩涂面积6.93万hm2,耕地面积10.85万hm2。近年来,如东县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园艺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一批适用的传感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成熟的技术应用模式、可行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在改善如东县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1主要做法
1.1舆论宣传,激发需求
如东县通过多类媒体,向广大农户宣传农业物联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在如东日报、如东电视台和如东县人民政府网站开展新闻报道、专题宣传,让广大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有所了解。利用“12316宣传日”和“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向全县各镇(区)农业信息员宣传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现场推广和平台的远程培训学习,使学员体验农业物联网的应用魅力。
1.2开展培训,提高认知
利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电子商务万人培训”的契机,每年组织约150名农业市场主体和各镇(区)为农服务信息员开展电商培训,安排智慧农业技术与应用课程。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农业物联网有了全新的认识,加快了如东县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程,提高了如东农业信息化水平。
1.3典型引领,推广应用
利用如东农业信息网开辟的物联网专栏,宣传各镇应用农业物联网的典型,典型案例凸显出应用物联网的技术要点、效益等。例如:省级龙头企业南通中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占地约6.67hm2的种苗服务中心,其中智能温室1.73hm2,达到了物联网全覆盖,应用基地种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及控制室电脑PC端,实时监测大棚温室的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光照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可以智能控制温室大棚内的电机设备(风机、内外遮阳、天窗、侧卷膜),节省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温室基地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用工35%以上,也保障了农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物联网的应用为该中心每年增收节支10万元以上。
2取得的成效
2.1物联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
目前,如东县已有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超百家。2021年上半年全县新建13家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其中:种植业6家,应用面积增加68.1hm2,种植业物联网应用面积达到518.33hm2;养殖业5家,应用面积增加10.87hm2,养殖业物联网应用面积达到148hm2;水产业2家,面积4hm2,水产业物联网应用面积达到1585hm2,实现了如东县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方面的精准作业,初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体系。
2.2智能农业综合展示平台成功上线
如东县智能农业综合展示平台将如东县近几年数字农业建设的成果进行了整合展示,对如东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整合引导作用。智能农业综合展示平台的宣传中心向外推送了如东县15个镇(区)智能农业技术应用单位情况,智能农业综合展示平台的展示中心展示了全县2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的实时生产环境数据和10个实时远程视频,智能农业综合展示平台的服务中心则对全县村级信息服务点和电子商务网店等情况进行了展示。
3存在的问题
3.1农民认知度低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接受力不强,甚至许多农民不会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这给推动应用物联网技术带来一定阻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以现代信息化知识为基础,需要懂技术的知识型农民。农民对物联网知识缺乏了解,影响了如东县智慧农业发展的速度[1]。
3.2大田种植应用少于设施栽培
如东县使用农业物联网的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主体,通过在温室大棚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叶面湿度等方面的监测,但总体而言使用农业物联网的仍占少数。物联网技术没有广泛运用于大农业生产中去,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明显少于设施栽培,全面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尚不成熟。
3.3不同产业应用不平衡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业应用程度有差异。虽然畜禽水产养殖业的风险高于种植业,但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收益高于种植业,高风险吸引高投入,因而物联网在畜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多于种植业。在推广应用物联网过程中,各类感知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但因畜禽水产养殖产业收益高,仍然吸引了很多经营主体使用物联网技术[2]。
3.4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一是土地分散难应用。尽管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趋势明显,但还有很多土地留在普通农户手中,这些土地夹杂在流转的土地中间,导致土地不成片集中,加大了物联网应用成本[3]。二是物联网应用缺乏整体规划。县域内各物联网应用点处于独立状态,经营主体独立添置设备、单独使用。县域范围内缺少有综合实力的企业来整合全县物联网应用点,无法形成县域统一管理的农业数据库,缺乏统一规划。
4对策
4.1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物联网的关注,吸引人才和资本投入到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中,避免农业物联网虚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购置物联网设备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应给出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涉农经营主体参与到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和应用中来。
4.2加强培训,提高认知程度
大力开展物联网技术培训,要让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认识到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为前提。做好物联网知识的科普,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式培育,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进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感受物联网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高效性,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4]。
4.3加大土地流转,降低应用成本
通过实施高标准良田项目,推动县域范围内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大面积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物联网推广就相对容易。只有信息化深入农业生产,农民从物联网受益,才能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
4.4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
鉴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点具有相通性,周爱军等:如东县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一定范围内有些环境因子的数据可通过改变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来改变生产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地方政府可建立县域农业农村数据应用与运营中心,推广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如应用大田种植物联网与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远程大棚监控系统、畜牧物联网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计,设定监控条件,自动化运行,为农作物大田生产和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这样不仅能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的把控,促进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安全的智能化农业发展。
4.5建设智慧渔业示范区
为提升水产养殖水平,可以建设智慧渔业示范区,推广设施智能化养殖技术。可采用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报警、智能调控的渔业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实时记录苗种、饲料投入、鱼药使用和产品销售等情况。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为每批次水产品建立电子档案,确保其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的追溯管理,推动传统养殖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深度融合。
5参考文献
[1]魏祥帅.江苏区域智能农业发展比较分析:基于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数据[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2):76-80.
[2]刘莹华.宿迁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2020,33(10):4-6.
[3]王宝金.徐州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现状[J].现代化农业,2021(2):64-66.
[4]牛青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161-162.
作者:周爱军 缪小龙 单位: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如东县农林科技信息站
-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下一篇:消防产品对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