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探索

时间:2022-05-19 10:50:22

导语: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办公、学习的重要平台,大学生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但目前网络风险成为人们的共同挑战。大学生因为自身心理阶段的特征,网络安全意识低下,缺少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欺诈等安全事故频发。改革针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迫在眉睫。安全教育应该坚持主体的制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手段的多样化,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欺诈;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办公、社交、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重要手段。人们平均的上网时间在逐渐增加,大学生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学生近100%在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其中智能手机正替代电脑成为上网的最主要工具。手机功能的强大及携带和使用的便利性刺激了学生上网时间的增多。全国有40%的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高职院校学生该数据更是高达65%以上,而平均每日上网时间不足1小时的大学生的比例则不足10%。各种数据表明,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在网络给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风险也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挑战。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手段日益翻新,高校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成为网络安全事故的高发区。网络欺诈事件频发,笔者所在地区一所大学2019年被诈骗总金额就高达近百万,有的学生一人就被骗几万元。网络安全事故不仅导致大学生损失财产、人身安全受到侵犯、正常生活学习收到迫害,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现状、强化网络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1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

1.1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严重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在逐渐增长,据统计,学生日平均上网时间超过2.8小时,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甚至高达6小时以上;访问的网站主要是游戏网站、社交网站、购物网站,其中以网络游戏为主。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既浪费宝贵的时间,荒废了学业,又容易消磨意志,不求上进。学生即没有生活来源支付网络游戏相关的费用,又不能直接向父母索取,因此幻想着从网络中获得收入,正中了网络诈骗分子的圈套。

1.2网络安全意识低下

学生缺乏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对自身隐私、账号保护等缺乏保护意识。个人信息、账号和密码随意泄露,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在不明网站注册账号,随意打开不明链接,用身份证后几位、手机号、生日等易获取、易猜测的号码为密码等现象普遍存在。根据调查,大学生有70%以上曾随意使用未经安全验证的公共网络,58%以上学生曾经浏览过经安全预警的网页,有60%以上的同学曾经向网络透露过自己的生日、手机号码、家庭地址、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有80%以上的同学打开手机APP时会同意调取个人通信录等信息,甚至有10%的同学向他人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十分重要的个人安全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欺诈手段不断翻新,网络和电信欺诈事件不断发生。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网络购物刷单欺诈、网络钓鱼欺诈、网络赌博等现象层出不穷,给缺乏判断力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危害。

1.3网络安全教育的缺失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技术和网络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网络功能不断强大。新的网络使用手段不断出现,大学生接受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学习新的网络知识的能力已远远超越老师,而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的网络使用能力已经落后于学生,因此从能力上无法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警告。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内容陈旧,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没有组建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大学一般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只是依靠辅导员、班主任,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教育。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大部分还是传统的说教形式,内容空洞,主要以班会等方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便是用报告会、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往往也是一次性的警示教育,时效短、效果差,没有系统的、长效的教育,其效果难以深入学生脑海。教学的时间往往是出现安全事故以后,才对学生提出预警,教育远远落后于事故,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

2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主要集中在18-23岁之间,在这个阶段,学生生理已经发育成熟,而心理的发育则滞后于生理发育,正处于心理趋于成熟而尚未完全成熟阶段。自我概念逐步增强而又与认知的能力发展不平衡。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大学生刚刚度过十几年基础教育阶段,之前的生活简单而单调,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少,即使需要使用网络,也都在父母和老师的直接监督之下。特别是高中阶段,思想纯洁,学习任务重,更没机会深入了解网络。而到了大学之后,面对开放、多样的网络内容,远离家长老师的监管,学生极易迷失方向。大学生思想开放,渴望认知世界,接触社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开拓未知的领域有着极高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因此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外界事物的首选工具。但学生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认知,没有抵御社会的不安全因素的经验,对他人缺乏防范意识。同时大学生追求独立,渴望证明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有盲目的自信,因此极易相信他人。同学们之间交流频繁,消息相互传递。因此大学生容易发生群体性的受骗事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又有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习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长期受到社会的歧视。在行为上表现为学习能力低,社交能力弱,自控能力差,没有正确的荣辱观、集体观、价值观,缺乏对生活的远大理想、前进的动力。据调查,高职院校中有50%以上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个别学生甚至思想封闭,性情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对虚无缥缈、光怪陆离的事物感兴趣,尤其迷恋网络游戏,容易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找到自我的满足。因此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部分学生爱慕虚荣,迷恋赌博,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

3网络安全意识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联系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是大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专业化的安全知识可以由专业的信息类教师传授,知识点明确,学生容易接受。而安全意识方面则要复杂很多。它受到学生的思想水平、社会阅历、理想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影响,学生差异较大。且思想意识教育不是依靠一次或单一的手段即可完成的。根据调查,学生干部或成绩优异的同学防范意识较强,而网络成瘾、成绩低下的同学意识差距就很大,而网络安全事件主要分布在这些人群中。这说明安全意识与人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规划远大的人生志向,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等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探索

4.1网络安全教育主体的制度化和教师的专业化

以学校为主体的网络安全教育应形成制度化教育。从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改变事后说教、“亡羊补牢”式的教育模式,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从思想上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统筹学工部、保卫处、学院系部等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组建相应的领导协调班子,制定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细致的工作态势。建立动态的网络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协调参与教育的各方面人员的工作,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网络安全教育应专业化。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该队伍须同时具有学生心理分析能力、专业化的网络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方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发展实际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队伍应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信息课程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管理教师,并进一步培养主体角色明确和具有实际网络操作能力的专、兼职教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教师相互结合、相互协作、专业互补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大学生网络安全素质的提高。建立专业教师的分层培训机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要求专业化的教师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步伐。目前专职教育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网络安全的专业化培训,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已经远远滞后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的培训就至为关键。高校应开展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培训,应做到定期的专业培训和不定期的专题培训相结合。不仅在学校内部学习,而且要与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在以本校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同时,也需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聘请网络领域的专家,网络监管部分的专业人士,公安部门的公安干警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或指导专家,以他们专业化的知识和丰富的经历,共同做好安全教育。

4.2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手段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处于散乱不成体系的状态,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单调而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应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并成为大学生的常规教育。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编写专门的教材,设立专门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以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网络安全教育也需纳入整个大学教学体系。在思政课程中设立专门章节,在信息类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加入相关的内容等,做到教育无死角,全方位覆盖。同时,安全教育也应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处处讲安全,处处学安全的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的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安全现象日新月异,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实的情况。现阶段我们教学的内容主要依靠对已发生事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要随时更新,要紧跟网络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手段应多样化,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必不可缺的方面,同时形式上也应丰富多样。从宣传途径上,可以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交流等传统的形式,也可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朋友圈等现代社交手段。从形式上,可以是班会的说教,亲历者的报告,也可以通过策划各种活动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比如举行各种问卷调查、知识竞赛,主题宣传活动等。还可举办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或者使用新媒体、专题网站、主题日等网络化的平台。正常交流式的教育和重点人群的个别谈心和交谈等方法更是可以随时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确保学生听得进、记在心。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学生和老师之间容易存在代沟和隔阂,老师的教育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教训而产生反感,或认为是家长式的唠叨而不放在心中,实际教学效果比较差。同学们之间交流通畅,有较高的信任度,他们之间经验的交流则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因此网络安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教育的地位。通过组成学生队伍,打造宣传团队,特别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学生队伍,参与整个教育环节。比如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个主题网站,会有整个制作团队的参与,从而对制作团队成员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影响力,影响到其他的同学,由于他们之间的信任,更容易将专业的知识传递给其他人。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成为教育者,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5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范对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对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搭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这是高校的责任和任务。我们需要制定政策、培养教师、丰富内容、拓展手段、全体动员,以做好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梦莹.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9(12):134-137.

[2]朱奎泽.鲍凡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问题述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31-136.

[3]裴秋芬.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河南教育,2017(4):14-16.

[4]赵焕.试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26-28.

[5]危寰.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28-29.

作者:白玉杰 王玉 单位:菏泽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