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交往的网络社区管理分析

时间:2022-07-11 10:54:23

导语:基于互联网交往的网络社区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互联网交往的网络社区管理分析

网络社区在满足一般社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超越了现实社区的地域性限制,其成员无地域界限,身份匿名,因而可以在网络社区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依赖于互联网的开放、交互和虚拟等特征,网络社区体现出了以下基本特点:第一,信息传播的技术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社区的出现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使“社区”成员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聚会”,可随时在线编辑,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信息交流与传播。第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从传播学中传播类型的角度来看,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是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类型为一体的一种杂糅式传播。网络社区的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信息传播时分别属于不同的传播类型,为网络社区成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使社区成员在信息传播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第三,人际关系的动态性。网络社区成员或因共同兴趣和爱好,或因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相同、观点一致,或因在现实中同行、同乡、同学等等关系组成不同网络社区,成员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动态人际关系,即“网缘性”社会关系,相比现实社会,网络社区是一种不稳定的、弹性的、动态的结构[4]。第四,成员地位的平等性。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很好地避免了现实中人们因社会身份、经济能力、权力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交往局限,为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创造了平等交流的条件,使社会各阶层成员能够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自由、自主、自在地发表意见,随意地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个性化表达。第五,成员心理的归属性。网络社区无地域界限,成员会因志同道合、趣味相投、认识一致等等而逐步发展为亲密关系,加上相应的组织形态和一定的管理制度,使社区组织具备了很强的组织力和社会动员力,社区成员不仅能够获得“自我认同”,也会获得网络社区这种虚拟组织的“组织认可”和“社会支持”,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网络社区在实行民主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缓和社会矛盾和丰富公众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网络社区是了解社情民意和社会动态的重要窗口。以网络社区为主体的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多维体现,是现实社会主体以虚拟存在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成的一种社会样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了解社情民意和社会动态的窗口,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联系人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更加生动、更富人情味、更加现代化的平台。其次,网络社区是促进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有效载体。网络社区多元的话语博弈,能够建立一种协商民主的和谐氛围。在涉及公共议题时,作为社会公众的网络社区成员可以更为主动和充分地行使自己的发言权,与来自政府或其他公权力机构的人员开展平等的对话,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利益主体事实上的失语,而不仅仅只是扮演“倾听者”角色,这样往往能够很好地获取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再次,网络社区是社会成员舒缓情绪和释放压力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公众对各个领域的缺陷和不足形成的种种不快与失望需要合适的场合倾诉。网络社区给予公众自由和平等的表达机会,成为社会成员消化诉求、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重要渠道。因此,网络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压阀”和“防火墙”作用,避免了社会不良情绪在某一断裂带凝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网络社区是丰富公众生活和开展有益活动的良好平台。网络社区具有超越空间、超越现实社会等级身份的信息交换功能,拓展和延伸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和空间,冲破了传统界限以开展全新的交往和生活方式。社会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网络社区间自由流动,通过交换信息的方式在不同社区、论坛、邮件、聊天室实现人际交往,并结成相对稳定的虚拟群落。社区的有序管理和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居民的自我约束,还需健全的管理机制来保障,网络社区的管理也不例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网络社区已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比较完整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网络有限实名认证和自律机制。目前,知名的网络社区都已制定有《管理制度》、《管理条例》或《章程》等自律制度,这些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有效推动了网络社区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其次,网络社区实行双重联动监管机制。网络社区基本上实行内外部双重联动监管,在内部实行“版主+管理员+规章制度”三结合的管理机制,同时接受外部管理。最后,网络社区实行监控、报告及访问控制等制度。网络社区在充分保障公众发言权的同时,也应承担监控、报告等管理职能,保证网络社区的有序健康发展。

网络社区管理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络社区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活动形态,网络社区在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丰富公众社会交往、推动网络文化和网民素质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当下管理机制和监管技术的限制,网络社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现行政府监管体制难以适应网络社区发展需要。按照职责分工,网监和网管部门负责内容管理,公安机关负责涉及违法犯罪管理,信息产业部门负责技术管理,但实践中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越权、越级管理现象以及执行冲突。同时,网络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陕西省目前网警不足400人,网络内容管理不足100人,远远低于国家每一万人可设一名网警的要求,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监管。另外,网络社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私密性,管理部门很难了解和掌握其内部信息,而现行法律法规条例仅仅是原则性的,不足以规范网民行为,在实际操作方面有很大缺陷。网监、网管部门在内容管理和审查中缺乏法律依据,关闭网站或删帖面临风险,管理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如何对网络社区实施正确的引导、推广和监管等等,对政府的现有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第二,实名认证制度推行难度较大。由于使用习惯或者害怕遭到报复以及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大部分网站和网民对推行真实身份认证不够积极。比如:由于注册会员担心实名制不能自由发帖、自主表达意志,华商论坛仅强制要求版主实名认证。此外,实名制限制了用户的注册。西安交大BBS实名制限制了校内与外校学生的交流,西飞家园BBS仅限于内部职工,严格限制用户的注册资格,导致注册会员仅占员工总数的十分之一,网络社区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第三,网络信息内容监管难度较大。网络社区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的文化生态、多元的价值取向,很容易成为不良舆情和情绪的策源地。国家有关“先审后发”的监管要求难以落实,管理处于被动。同时,大多数网络社区注重“眼球经济”,即热衷于炒作一些热点或负面信息,以提高点击率和访问量,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信息内容监管难度的增加,使得网络污染及不文明现象凸显出来,网络环境受到污染[5]。第四,网络社区引导水平亟待提升。网络社区引导是项长期工作,既需要有专人坚持不懈,又需要不断提升引导水平和技巧,以适应网络社区的不断发展需要。但目前来说,网站对于网络社区管理实行松散管理,网民可以随意开通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站仅通过通讯部门备案即可开通,甚至不少网站存在异地备案逃避管理,属地管理并未落实到位。加之缺乏大批熟悉网络引导技巧的综合人才,甚至有时引导弄巧成拙,引发更广泛炒作,对地方政府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网络社区引导的有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都亟待提升。

提升网络社区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社区在舆论形成和舆论引导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社区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和客体的分散性,使得网络社区舆论有时呈现无序状态,对其进行控制和引导显得尤为必要[6]。根据国家“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针对网络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与改进网络社区管理。第一,加强各部门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首先,建立党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其他部门协同管理的工作体制和机制。精心打造一批优秀强势网络社区,使其成为网络环境中的建设力量,让正面、主流、权威、真实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其次,立法部门要完善网络社区立法工作。国家应提高立法层次,明确立法主体,修改和补充已有法规,使网络社区的管理有据可依。最后,政府要加强网络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及工作体系,积极引导社会热点。政府职能部门成立舆情研判机构,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和判断,提出对策,及时回应。在研判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消解危机的办法及对策,以便及时回应。同时及时回复民众在线提问、咨询和投诉事宜。理顺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管理工作主要部门的作用,建立由网络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公安和信息产业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第二,抓好网络社区管理队伍建设。虽然传统的“把关人”特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或颠覆,但与其他网络传播形式相比,网络社区有比较严密的管理,作为管理人员(包括网络社区的版主)的“把关人”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7]221。因此,网络社区管理,需要一支规模宏大、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队伍。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部门,配备人员到位,确保属地管理落到实处。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根据形势需要,及时针对网上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开展舆论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重点加强对网络社区的备案资格审查,注重对网络管理人员、网络评论员和网站从业人员三支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等培训管理,切实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同时,增加网络警察和网管人员配置,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强化属地管理,加大整治力度,打击污秽色情、低俗信息传播,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社区健康、文明发展。第三,建立民意诉求在线征集机制。民意诉求在线征集机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网民的共同努力。建立在线民意诉求征集机制,发挥网络社区民主参与、建言献策及监督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特别是政府在出台有关经济发展战略、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以及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之前,通过网络征求意见,构建政府管理的“意见超市”。在大型企业和高校,要努力打造网上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平台,使网络社区成为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立起舆情信息发现、研判、报告、引导、处置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化解。第四,逐步完善网络社区自律制度[5]。成立网络社区协会或自律联盟,网络管理部门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客观评论和舆论引导。在此过程中,可想方设法充分发挥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的正面作用,因为与网络社区中其他成员相比,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知识面广泛,有较强的解释与理解能力,比其他人更加热衷于自己群体以外的人和事,而且经常出入不同的版面或频道中,信源渠道广泛,具有影响力,是许多追随者学习效仿的榜样[7]221。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打造一批网络社区,培养网络环境中的积极力量。总之,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民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网络社区作为实体社区建设的延伸,必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必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主动适应、主动作为,趋利避害,创建适合我国国情及网民特点的网络社区管理模式,推动网络社区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作者:张若恬周敏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