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类创新人才培育方式
时间:2022-08-16 09:07:52
导语:通信类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在2010年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六项改革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并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建议。“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整个国家关于人才体制改革的思考,促使教育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着手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目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涉外”)正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点围绕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2]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有必要对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3]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更应该不断调整和更新。
二、通信工程专业学科背景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专)、通信技术专业(大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于2004年9月开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专),2005年9月开办通信技术专业(大专),同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由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更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06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并开始招生。一直以来通信工程系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式、应用型通信人才为目标,对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做了认真的调研和精心的规划,在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课程优化、师资培养、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信工程专业定位为:以通信学科的技术发展和信息领域的产业发展为基本依据,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教育为基础,努力实现“重基础、重实践、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复合式、应用型”的“涉外”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力争在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向上探索新路,形成优势,办出特色。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需要通过人才来实现,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聚焦到创新人才的竞争上。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到了战略性的地位。为此,通信专业有必要探讨新时期下通信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如何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进行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三、改进思路与培养模式探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基础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四大基本任务。[4]作为大学教师,兼具有培养人才、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上全面发展。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学习引导者,中心任务就是做好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协助学校做好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通信专业学科建设探讨通信专业实质是电子、计算机以及信号处理的交叉学科,通信专业的教学理念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目前通信专业课程类别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课和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分类比较单一,教学课时也相对单一,体现不出大学教学原则中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原则,也体现不出课程的专业区别,使通信专业培养模式和电子信息专业培养模式趋同,从而体现不出教学理念中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要求。根据通信专业的课程培养目的和教学理念,可以考虑把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使培养体系形成以专业知识为主体,人文、科学、社会三大类知识合理构成。[5]课程的具体安排和参考课时数如表1所示。在教学上面,鼓励在课堂上实施创造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接收创新的过程。鼓励教师开展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方法,尤其是专业拓展课,鼓励教师以自己科研为基础开设方向专业拓展课,要求教师必须开展以项目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拓展课的考核方式以项目完成为基础。
(二)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通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坚实的综合性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课程设置到了大二以后要从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在这个期间,创新教育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从被动的引导式学习到完全开放式自主学习的飞跃。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建设创新平台,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基本的场所和条件。创新平台包含创新实践课程(以开放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嵌入式系统邀请赛等)和创新实践基地(信息处理研究所)。通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
(三)创新实践教学实例下面以FPGA原理与应用专业拓展课程为例介绍创新实践教学的展开。本课程源于企业中对可编程逻辑器件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相互关联,是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典型工作过程进行的课程开发和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于综合运用。典型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选取从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来看,可编程逻辑器件工程师职业岗位能力应包括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岗位基本素质。岗位核心能力分别为HDL数字逻辑设计能力、代码综合仿真能力、系统验证与硬件调试能力、硬件资源选择和器件选型;职业素质包括团队精神、遵纪守时、协同工作、求真务实、职业道德等。
3项目训练
根据企业协作,获得来自企业第一线的实际FPGA工程项目,对这些项目进行整理、提炼和筛选,组合成实际的训练项目,结合实践教学的要求,以模块化为基础,对专业能力进行拓展训练,并作为考核的依据。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最终要回归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大学教学原则,在培养人才实践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学生参与以及研学结合的原则;做好创新平台的建设,以社会需求、就业为基本原则,以高素质人才建设为导向,以理论学习为基石,以创新实践教学为手段,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形成研究型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本文以“涉外”通信专业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涉外”通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框架,以期能对通信专业的发展方向、学生培养模式、教学基础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通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启发。
- 上一篇:学院通信专业人才培育办法
- 下一篇:通信类嵌入式实验教学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