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课程系统的设计

时间:2022-08-16 09:02:13

导语:通信专业课程系统的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信专业课程系统的设计

0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已开始将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以期能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本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于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

高职教育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清,“高职高专”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放在一块,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专科教育上。在这样的定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一段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的历程,实践证明,这种精简版本科的教育模式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问题上,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最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七个层次,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如各种硕士学位课程。第五层高等教育又分为5A和5B两类。5A相当于传统本科教育,是强调理论基础和为从事研究和高技能要求的专业工作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5B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从这一分类中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1]。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尚未形成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已经普遍形成的共识是,高职教育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也在教高16号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的这种定位是高职教育形成独特特色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方式,从而形成“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普遍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这种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在与本科学生的竞争中毫无优势,而且很大程度上挫伤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本科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现阶段在高职教育界所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高职教育理论从根本上正是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今后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计为突出“能力本位”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我们在构建专业教学标准时按照下面的原则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标准及课程体系等进行了“工序化”的开发。

2.1以市场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因此应当依据学生未来的目标职位来对专业进行定位。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计算机通信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长,高素质网络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浙江省及杭州市中小企业众多,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本来就有信息化建设需要,再加上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有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人才则是必须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方面企业大量招人,一方面学生大量失业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或者基本吻合才能形成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为了了解区域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岗位要求,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开发区及杭州市系统集成企业、区域门户网站、网吧连锁集团、普通企业的信息部门、电信运营商、行政事业单位、智能楼宇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的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对一线技术维护工程人员是有比较大的需求的,但IT系统集成企业和一般的非IT类企业的岗位要求不太一样。对于IT系统集成企业来说主要培养“网络工程实施人员”,即“建网”人员,其主要工作岗位根据IT企业性质不同主要涉及三块:①综合布线岗位: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员,综合布线工程师,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经理;②系统集成岗位:系统集成技术员,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设计工程师、IT市场销售代表(技术)、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等;③网络管理岗位:Windows系统管理员、Linux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架构设计师等。而对于其他建有网络的非IT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主要岗位是企业“网络运行维护人员”,即“管网”人员,包括网络设备调试,线路故障维护和主机系统管理,但中小企业一般要求运维人员身兼数职。这些岗位中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首岗主要瞄准布线施工技术员、系统集成技术员和系统/网络管理员岗位。

2.2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2],也是实现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必须经过认真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邀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的工程师共同召开了工作任务分析会,围绕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计算机通信专业各岗位相对应的任务领域及对应的职业能力。通过这次任务分析会,总结出任务领域,参见下表(职业能力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出)。在工作任务分析会中我们共邀请了12位来自相关企业一线的专家参加。从上表可以看出,共有10位专家选择了“系统安装与实施”和“系统维护”为需求量最大的任务领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本专业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建网”(网络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网”(网络系统维护人员)人才是企业用人需求量最大的。

2.3以工作过程为线索,重组课程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知识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首先,依据网络环境的整体性,确定阶段性的能力目标。无论是企业的网管人员还是IT业技术支持人员,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实际的网络错综复杂,子系统之间有众多的关联。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是以整体的网络环境和有步骤的工程为目标,融路由交换、服务器软硬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各项网络技术为一体,把各种设备、技术整合起来,提升到整体性的网络综合集成能力的培养。其次,依据职业岗位的方向性,确定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岗位群来设置课程体系才有发展前景,计算机通信专业也是依据专业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根据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就业岗位来设计本专业课程体系。整体的课程体系由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构成,每类课都有对应的课程群来支持。其中素质平台课程主要包括“两课”、体育、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以网络通信为主轴,以网络系统三大模块(综合布线模块、系统集成模块、网络管理模块)为核心,指向布线施工技术员、系统集成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三个岗位,并在这三个方向上按照学期设置阶段性能力递进的课程链。第一学期是专业平台课程,主要是各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入门认知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各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概貌和基础,并为以后选择专业方向奠定基础。包括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对应计算机应用专业)、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对应计算机通信专业)、VB程序设计(对应软件技术专业)和Photoshop图像处理(对应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课程。第二学期是专业核心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选择了计算机通信专业方向的同学就转入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本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本专业三大岗位的核心课程,奠定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第三四学期是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在这两个学期中,以系统及岗位方向为主轴,可有选择性地朝着布线或系统管理方向发展。此阶段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促进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2.4与主流企业紧密合作,以典型产品设计项目活动依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比如说路由器和交换机),来设计项目活动。具体的项目活动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实训项目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融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任何职业课程都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在计算机通信领域我们与数据通信行业的主流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比如说系统集成方向课程是以思科网络设备为主。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在现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基础之上,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美国Fluke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其中《H3C组网技术》和《高级路由与交换》针对系统集成岗位,《综合布线测试和认证》针对综合布线岗位。这些课程的开设可极大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市场的契合度逐步提高。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均在95%以上,社会认可度高。学生参加历届“思科网院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成绩均名列华东高校(含本科)前茅、始终排名浙江第一。在2009年的“思科网院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从全国150多所参赛院校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决赛中与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参赛队伍共同荣获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课程建设上,计算机通信专业核心课程——路由与交换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通信专业平台课程——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是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也都是院级精品课程。2003年以来,主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八本,其中一本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IT职业认证系列教材《网络互联技术》荣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首届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三等奖;2009年编写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项目化教材《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和《路由与交换》均被评为浙江省高校省级重点教材。学院改革还将不断深化。